对于四大名著,我们最熟悉,也是大多数人都最喜欢的,应该就是《西游记》了吧。
86版西游记,一直到现在也依然深受各个年龄段的喜欢,似乎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西游记》,并不全然是按照原著拍的,而是经过了大量的改编,才塑造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
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为什么不按原著拍呢?都说尊重原著、支持原著,怎么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就不尊重原著呢?
其实说实话,如果真的按原著拍了,那《西游记》估计就没有那么高的热度了,且不说能不能看完,估计连一集都看不下去。
那这原著究竟讲的是啥?又和86版的《西游记有》啥差别呢?
86版《西游记》的改编
86版《西游记》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源于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化的再创作。
它并没有拘泥于原著的每一个细节,而是抓住了故事的核心精神,并以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和价值观的方式进行呈现。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原著中的师徒四人,可远远没有电视剧中那般光鲜亮丽。
事实上,孙悟空并不是天生神圣,而是一个毛脸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的丑陋猴妖,且嗜杀成性。
而猪八戒更不是憨态可掬的“二师兄”,其实是一头凶残贪婪的野猪精,甚至连亲生母亲都残忍杀害。
包括沙僧,也并不是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而是脖子上挂着九个人头骨的恐怖水怪。
他们中间,就只有有唐僧的形象和电视剧比较地接近,但原著中也展现了他软弱怕事的一面。
可见,86版《西游记》则弱化了这些负面形象,把孙悟空塑造成机智勇敢、忠心护主的英雄,猪八戒成为好吃懒做却也善良可爱的“二师兄”,沙僧则变成了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老沙”。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改编,无疑更贴近主流价值观,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说实话,原著《西游记》篇幅浩大,情节繁杂,要是把它完整搬上荧幕,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而86版《西游记》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把一些过于血腥暴力的情节,例如狮驼国尸山血海的场景,还有猪八戒摔死百花羞公主孩子的情节等,都进行了合理的规避。
要说86版《西游记》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它对一些关键情节的创新性解读。
从五行山下放牛娃送桃的情节,就展现出了孙悟空在被压五百年后的孤独和无助,还有他对自由的渴望。
而推倒人参果树后重回斜月三星洞的剧情,更是点睛之笔,它把孙悟空从一个顽劣的猴王,转变为一个懂得悔悟和承担责任的英雄,完成了人物的升华。
悟空回三星洞
这两处改编,不仅没有违背原著精神,反而赋予了故事更深层次的人性思考。
那么,是什么促使了86版《西游记》做出如此大胆的改编呢?
86版《西游记》的初衷
其实在86版《西游记》之前,日本也曾拍摄过一部《西游记》电视剧,但因为对原著进行了过度的改编,甚至还把唐僧改成了女性角色,就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强烈不满,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这,也给中国电视剧制作团队敲响了警钟。
这就造就了86版《西游记》的出世。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剧制作水平还比较落后,特效技术有限,经费也相对紧张,要想把原著中那些天马行空的场景完全还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说,对原著进行删减和改编,也是受制于当时的客观条件。
如果说86版《西游记》没有进行这些改编,它或许只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不会成为一代经典,更不会引发我们对人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86版《西游记》中,唐僧的虔诚、孙悟空的勇敢、猪八戒的憨厚、沙僧的忠诚,这些原著中的人物特质在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而且它又大胆地对原著进行改编,使它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和价值观。
说到底,这种改编并不是是对原著的背离,而是对经典的重新诠释和创造性发展。
而86版《西游记》的成功,不仅在于对原著的巧妙改编,更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探索。
通过对孙悟空的心路历程的刻画,它展现了一个人从懵懂无知到最终顿悟成长的过程。
当初孙悟空还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就经历了五百年的孤独和煎熬。
正是放牛娃的出现,还有那颗简单的桃子,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也让他对自由有了新的渴望。
不过在那个时候,孙悟空更多的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错误。
重获自由之后,孙悟空再次遇到当年给他送桃的放牛娃的时候,那位放牛娃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年老的放牛娃
的孙悟空仍然没有吸取教训,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因为滥杀无辜而被唐僧驱逐,戴上了紧箍咒。
这就体现了孙悟空性格中的顽劣和执拗,也为他后来的成长埋下了伏笔。
还有在五庄观,孙悟空因为一时冲动推倒了人参果树,闯下了弥天大祸,面对镇元大仙的怒火和唐僧的安危,他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恐惧和无助。
以往的孙悟空,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总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化险为夷。
但这一次,他却束手无策,因为他伤害的不是妖怪,而是德高望重的镇元大仙,他连累的不是自己,而是他誓死保护的师父唐僧。
就是这种绝境,迫使孙悟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悔悟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所以为了救活人参果树,孙悟空踏上了求医之路,他遍访仙友,却无功而返。
最终他鼓起勇气,回到了曾经的师门,也就是斜月三星洞,希望能得到师父菩提祖师的帮助。
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物是人非,师父早已不知去向。
面对空荡荡的洞府,孙悟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悔恨,泪流满面。
这一幕,是86版《西游记》的点睛之笔,它把孙悟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菩提祖师虽然没有现身,但他冥冥之中的点拨,却让孙悟空完成了自我救赎,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其实和86版《西游记》塑造的光明美好的世界相比,原著《西游记》则展现了一个更为黑暗残酷的西游世界。
残酷的原著“西游世界”
在原著《西游记》中,蕴含着许多颠覆传统认知的暗黑设定。
事实上,玉皇大帝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需要依靠如来佛祖来降服孙悟空,包括西方极乐世界也并不是净土,而是充斥着各种妖魔鬼怪。
原著中的一些情节还非常地暴力和血腥,就比如盘丝洞七情迷本、狮驼国尸山血海等,都充满了血腥暴力的描写。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直接搬上荧幕,势必会引起观众的不适,甚至对儿童造成心理阴影。
所以说正是这些原因的叠加,才使得86版《西游记》会对这些情节进行了删减和改编,从而使它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
这也就说明了,86版《西游记》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编。
在这中间,它把一个充满黑暗和残酷的神魔世界,转化为了一场关于人性探索和救赎的史诗之旅。
他塑造的师徒四人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其实说白了,改编经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在忠于原著和迎合观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86版《西游记》就做到了!
也正是对原著的改编,才造就了86版《西游记》的爆火,才使得《西游记》被那么多人熟知、被那么多人喜爱,那么这便是最大的成功。
信息来源:
环球网——《86版《西游记》中最大的失误,偏离原著,并误导了观众们几十年!》2019-01-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