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中小学的AI教育步伐或将进一步提速。
教育部日前发文称,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从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教育资源和教师供给等方面提出相关落地化举措,目标是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对世界各国来说,人工智能教育都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的教学领域,对于它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制定,尚缺少明确的指导和要求。”新东方智慧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张蓓日前对界面新闻称。
从国际上看,美国近日发布的关于STEM教育的五年规划——《推进STEM教育和培养STEM人才的联邦战略计划》中,“实现人工智能的效益”被列入未来五年的STEM教育目标之一,但暂未有具体的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方案。
据张蓓介绍,在中国的中小学里,信息科技教育已有了明确的课程标准,也有与之匹配的教学时间保障,但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暂时是缺失的,这也是教育部文件明确把“研究制定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及读本”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的原因。
近年来,国内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人工智能教育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早在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现阶段,国内中小学实行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也设置了人工智能相关模块。
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人工智能初步列为选择性必修模块,包含AI基础、简单AI应用系统开发、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三部分内容。
2018年4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但直到目前,人工智能尚未被明确设为单独的科目,也未被纳入中高考范畴,只是提出探索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有专家指出,目前既没条件也无必要将人工智能教育制定单独科目、纳入中高考范围,甚至很多发达国家亦未开展上述实践。
缺少统一、完善的课程标准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一大痛点,当下多是依托于信息技术课程、STEM课程、创客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性质以拓展、选修模块或作为校本课程为主,缺少对人工智能知识、技术、能力目标的系统化设计。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之间存在年龄差异,学习基础也大有不同。
从政策的顶层设计来看,现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重点在于普及。教育部日前文件为学生规划了进阶式的学习目标——在小学低年级段注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高年级及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高中阶段聚焦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力群曾撰文总结,目前有三种比较典型的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情况:一是知识难度与学生水平不适配,将人工智能课程简单地定位为技术普及课,过早地将大学阶段的理论知识呈现给基础知识远不完备的学生,导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混淆人工智能课程概念,把近年来流行的乐高机器人、3D打印等视为人工智能课程,此类“张冠李戴”、乱贴标签的做法,会误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概念的正确理解。三是人工智能知识碎片化,缺乏对人工智能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整体设计。
张蓓也对界面新闻表示,人工智能教育和我们之前所熟知的信息科技教育、编程教育等息息相关,但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却有着显著的区别。
师资力量缺乏是另一大痛点。
据张蓓介绍,全国平均每个学校仅有三名科创老师,且城乡差异显著。从小学来看,城区校均科创老师约有六名,镇区约四名,农村地区可能只有两名;从中学来看,城区校均科创老师约有五名,镇区约三名,农村地区约两名,且统计里的科学老师属广义概念,科学、信息科技、劳动与技术老师均被纳入其中。
造成师资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小学STEM课程和创客课程中的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师缺少人工智能知识背景,无法准确判断课程中需要运用哪种人工智能技术,也无法运用合适的技术解决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全国高校输出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紧缺、薪资高涨,而人工智能技术人员也缺乏教学理论和经验。因此,中小学校很难招到既懂人工智能又懂教育的跨学科人才,人工智能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力军仍然是信息技术教师。
编程猫相关业务负责人向界面新闻提到,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点,比如全国各地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统一,有些学校的电脑设备比较老旧、网络条件也不稳定,这对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会有很大的阻碍。
编程猫的做法是,优化自主研发的编程软件、教学管理平台等产品,尽可能地向下兼容操作系统,同时支持国产操作系统,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学校对于人工智能编程教学软件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提供编程软件源码编辑器、海龟编辑器的客户端,这样无需网络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编程。
在国家政策的呼应下,国内一些省市相继在中小学开始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设立了包括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内的90个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内容的关键词之一即为“人工智能教育”。
上海市浦东新区信息科技学科骨干教师褚金岭曾撰文介绍该区的实践经验,在试点初期,为学校设置“基础+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两类课程。课程内容的知识主题单元分为“理解与实验”和“理解与实践”,各自对应适合不同学段开展的主题内容。
例如“智慧停车场”项目,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智能化交通管理已成为交通发展的大方向。如何让车主方便地找到车位?如何提高停车收费的管理效率?
学生设计实施方案,将现实问题抽象为人工智能视觉、图像识别领域里的问题。教师协助学生选择算法以形式化表达需求,并使用编程语言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开展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智慧停车场”系统与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校内力量之外,一些商业机构主要扮演的是辅助性角色。
教育部文件提到,鼓励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据编程猫介绍,中小学生使用的编程软件、课程体系及配套资源、人工智能教育师资条件、学习后可参加的赛事活动等是该公司落地的主要内容。截至2024年已服务全国中小学六万多所,累计培训信息科技教师12万人次。
科大讯飞在全国大范围落地K12智慧课堂、智慧课后服务等内容。视源股份旗下的希沃教学大模型可实现AI人机协同备课、AI课堂反馈、AI教学研讨、AI作业设计和辅导等功能。
鸿合股份联合华为发布教育行业AI算力引擎,贯穿“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教研”全阶段。在AI教育评价上,佳发教育已将AI测评落地中考体测与英语口语测试;竞业达则落地面向初高中的AIGC课堂质量诊断报告,采取付费订阅制。
国金证券日前发布研报称,AI教育应用在技术可及性与商业可及性上均具备较高落地潜力。该行曾指出,本轮AI科技革命在应用端率先落地的场景应当符合:以“生成”需求为主,且可以替代人工,或者以”分析“需求为主且容错率较高的标准。
张蓓对界面新闻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需求。目前提供相关进校服务的企业,一般有过进校服务经验,并在原有基础上扩展人工智能服务内容。
从服务内容上看,这些企业以技术服务为主,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为教学实践提供智能化分析与管理工具,或基于大模型开发适用于学校教育需求的智能体应用等。
“在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和内容服务上,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张蓓认为,在已经落地的一些案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将机器人展示和操作与人工智能教育完全划上等号,存在理解偏差,因为即使是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的具身智能(Embodied AI),也还在初期阶段。用机器人教育来混淆人工智能教育,这会引起歧义。
在她看来,人工智能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和其发展的理解,通过创意和技术方式,去解决问题、创造新的人工智能实现场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