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第17届“五个一工程”奖揭晓,“京产图书”《阿娜河畔》获奖。这是一部长篇小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宁夏人民出版社于2023年联合出版,作品还于今年7月31日荣获了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获奖感言:这是我文学生命的重大时刻
对于捧回这两个国家级大奖,作者阿舍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个奖认可了我在创作中做出的努力和尝试,非常坚定地用洪钟般的声音告诉我,文学之路只有这样走,才能走得更坚实、更长远。这是我文学生命中的重大时刻,也是我人生的重要时刻。”
长篇小说《阿娜河畔》从现实与日常两端回溯历史,讲述了以明双全一家为代表的人们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茂盛农场的生活历程,多角度、多方位描写了边疆建设的壮阔事业和巨大变迁,以及边疆人民生活的跌宕起伏和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可贵。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后,展现了两代人在边疆的建设事业中为家国而奉献、为理想而奋斗、为生活而努力的动人篇章,汇聚成一幅气势浑厚壮丽的山河图,展现出了澎湃奔流的前进气息。
创作初衷:农场撤并促使她记录父辈那代兵团生活
谈及创作初衷,阿舍称,那是在2010年左右,她得知她所出生成长的那个农场因为城镇化建设被撤并的消息后很震惊。“这个消息刺激我,让我有了危机感,我所生活过的那个农场已经在地图上找不到了,如果我不抓紧写,父辈那代人所付出的努力,可能会更快地被人忘记。”阿舍称,人到中年的她,也想弥补自己的迟钝,通过一部长篇小说来回望自己生活过的那片农场,重新体认故乡的历史,以及在故乡付出青春与人生的父老乡亲。
阿舍还告诉北青报记者,写作这部长篇小说总共用了一年四个月时间,但她案头准备工作却做了六年。从2010年得到农场撤并的消息,开始下意识地搜集资料,借着每年回去探望故乡亲人的机会,到被撤并的农场找寻童年生活的记忆,与昔日同学聚会了解他们的当下生活情况,走访兵团的一些老人们,追忆那段远去的历史。
“就在这些自然的交往过程中,我积累了一部分素材资料,2015年形成一个初步的创作构思。我原计划从改革开放写起,写这跨世纪的近五十年。但是当我仔细读了一些兵团史料后,发现如果这样写,兵团第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不足以呈现出来。于是抛开以前的想法,将小说的时间提前了三十年。”阿舍说道,这其实对她自己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是70后,我的生活经验来自于八九十年代。要写那段我出生前的历史,就得更加深入了解父辈那代兵团人的生活故事,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他们。”
阿舍还表示,在准备创作素材的过程中,她的生命也在不断成长,从一个个体的生命体验,看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一群人的悲欢离合。“原来那个一心只想着离开的故乡也发生了变化,它所承载的内容已从我个人童年的记忆扩展到了更多普通人的命运,包括地域文化,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经验,国家发展与时代变革等极其丰富广阔的历史生活。”
作品亮点:书写农场女性历史叙事的另一种可能
北青报记者还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采访了解到,《阿娜河畔》已发行4.2万册,先后入选2023中国好书、2023年度“京华好书”等多个榜单。本书责任编辑李婧婧在谈及这喜人成果背后最亮眼的地方时称,她在审稿过程中,几乎是一下子被作者阿舍拉到那个环境中去,她对于自然、对于人物的书写非常细腻生动。李婧婧表示,无论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还是对兵团几代人的书写,阿舍都非常自然、本真又生动,这是特别打动她的地方。
小说里对于女性的塑造和描写也令李婧婧感到惊喜,李秀琴、成信秀、石昭美三位女性是三个农场家庭的核心人物。李秀琴上过私塾,后因父亲早逝,家境困窘辍学,她勤劳踏实、无私善良、任劳任怨,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德。成信秀从小就知道,不要抱着幻想嫁人然后一辈子苦熬,所以当她看到招聘团的启事,知道远方有一个崭新的天地等待她去建设,她几乎是义无反顾地去了。石昭美是更年轻的女性,她勇敢追求明中启、自学成医,经历了丈夫的精神出轨后崩溃,又振作起来决意过好新的生活,把自己建构成一个全新的、更有力的自我。三位女性的性格底色和命运走向截然不同,她们生动鲜明、血肉丰满,犹如女性成长之路上一盏盏接力的明灯,充满力量与希望。同时,阿舍对于她们的书写也让我们看到历史叙事的另一种可能。
在编辑过程中,李婧婧和阿舍沟通,对小说结尾部分做了一些调整。原本小说的最后,茂盛农场被合并,小说结束在茂盛农场场部整体搬迁的那天,一个离别的场景。“后来我们希望在最后留一抹光明的希望,虽然茂盛农场被合并了,但是人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有一个新的开始。”
最后阿舍做了两处调整,一个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加了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搬来农场定居,同成信秀一样,也是水利工作者,他们说“水治好了,人才会留下来”。另一处是小说的最末,加入了一个全家团聚的国庆节,生活还在热热闹闹地继续。“这两处给小说添了一笔暖色,我们会看到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总是会有留下来守护一方天地的人,而来自农场的一呼一吸也永远都不会被遗忘,对于未来,永远有青春和希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