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诺和盈在国内正式宣布商业上市。该药由丹麦一家药企生产,是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周制剂。此前,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将自己的减肥成果归功于该药物。“每周扎一针就能躺瘦”的传言,更是引发热议。这类药物凭什么这么火?与其他减肥药有什么区别?会不会有副作用?近日,南京市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冯文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药物只能起到协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GLP-1类药物为什么能减肥?
肥胖的成因之一是吃得太多。冯文焕主任告诉记者,GLP-1类药物控制体重、降糖的主要机制,正是在于提供饱腹感,避免摄入过量食物。
一方面,对于未使用GLP-1类药物的人群而言,吃饭之后,食物消化到达小肠,小肠的L细胞和K细胞随之分别分泌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提供“吃饱了”的反馈,提醒“停止进食”。而对于使用GLP-1类药物的人群,食物还没有到达肠道,药物就会给出“吃饱了”的信号,提醒“不要摄入过多食物”。
另一方面,肠道、肝脏等脏器合成一种DPP4酶,分解GLP-1及GIP,使其失去活性,维持人体GLP-1和GIP水平的动态平衡。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不易被DPP4酶降解,因此能提供持久的饱腹感。
GLP-1类“减肥”药物与其他减肥药相比,有什么区别?
冯文焕主任告诉记者,很多减肥药大多作用于“吃得太多”的肥胖机制。例如,人体摄入脂肪后,胃肠道脂肪酶会将脂肪消化成小分子,供人体吸收。之前的减肥药“奥利司他”抑制脂肪酶作用,减少肠道脂肪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以粪便的形式从人体排出,“虽然满足了摄入脂肪类食物带来的口欲,但是你的肠道并没有将这些食物都转移到你的血液中”。冯文焕主任进一步表示,“国外还在市场上的一些减重药物,也有抑制食欲的作用,但是会(导致)情绪的波动,出现一些其他的心理问题”。
也有减肥药通过增加人体能量的消耗减重。“但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说心脏的问题、瓣膜的问题”,冯文焕主任介绍,之前的一种减肥药“西布曲明”,主要作用机制就是增加人体的能量代谢,后因为可能增加心肌负荷、引发心瓣膜疾病,慢慢退出了市场。
哪些人群不适合用GLP-1类药物?
冯文焕主任对记者表示,GLP-1类药物“其实是有适应症的”,不可以随便使用。
比如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按WHO(世卫组织)体重指数(BMI)的标准,患者肥胖(BMI≥30kg/m2)或者≥27kg/m2同时合并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疾病才能使用。
她进一步指出,在GLP-1类药物的上市研究阶段,一些人群已被排除出用药范围。例如,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和有多发内分泌腺瘤II型家族史的病人为绝对禁忌者。如果病人经常恶心、泛酸、胃部胀气,使用GLP-1类药物后,这种不适可能加重。
真的是减肥“神药”吗?
针对网络上的“躺瘦”传言,冯文焕主任表示,人体对药物会有耐受性。一般情况下,这类药物的减重效果在用药3-6个月内比较明显,减重幅度在5%-20%不等,应该抓住机会在这个阶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药6个月到1年多是维持体重的过程,“不会无限期地减下去”。一旦停药或由于药物耐受后饱腹感下降,原来好吃懒动的生活习惯就会冒头,这时体重有很大的可能性反弹,甚至超过原有水平。
冯文焕主任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减重才能持久成功。“这类药只能是帮你一把”,冯文焕主任称,“在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加一些药物,协助一下”。具体来看,除了限制过量进食,还需要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和水分摄入,一周中至少五天半个小时以上一定量的有氧运动及无氧抗阻运动,如骑行、慢跑、举哑铃等等,还要避免久坐。可穿戴设备,如运动手环或运动手表、体脂秤等的使用可协助大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神药”称呼,冯文焕主任则明确表示,不认同该类说法。她解释称,GLP-1类药物的确有多种疗效,这是因为很多疾病都与肥胖息息相关。减重后,这些滋生在肥胖土壤上的疾病会改善甚至缓解。因此,最关键的仍是“把多余的体重减下来,并且不让它们再回来”。
作者: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卢婉婷 桂佳欣 郭思航 伍甜甜
指导老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庄永志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朱俊骏 于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