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 美国《争取社会主义》杂志网站12月1日刊登斯科特·谢弗撰写的文章,题为《以人为本,而非唯利是图:中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文章编译如下:
中国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成就。中国取得的成就表明,由人民掌握生产力,而不是少数亿万富翁控制一切,可以解决这场全球性危机。
气候学家和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2024年达峰,不过,这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研究才能完全确认。如果最终数据显示峰值并非出现在2024年,那么很可能中国将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中国此前宣布,当时提出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很多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但由于中国体量巨大,联合国官员和气候学家们都对这一进展兴奋不已。这对全世界,尤其是全球南方,有着重要意义。
美国的私营媒体常把中国的卓越成就描绘成问题而非进步。
中国实现了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设备的大规模生产,从而压低了全球价格。除了人们熟悉的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板外,中国还实现了新能源的规模开发——以低得多的成本建造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这些发电厂可以为城市和工业供电。
这对全球南方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例如,非洲、拉丁美洲或亚洲依赖煤炭的发展中国家,如今可以用太阳能或风能淘汰燃煤发电厂,而且成本比维修或重建一座燃煤电厂更低。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切实的挑战——要在提高和保障14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继续发展科技与生产能力,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有能力克服重大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生产资料掌握在人民手中。
1979年,当世界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时,私人集团开始投资矿山和其他发电资源。但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认识到能源必须归人民所有,于是开始实行矿山国有化。这一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私营矿山数量已经很少。
中国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也是推动减排的一个因素。如今,中国可以生产物美价廉的电动汽车,中国的工人阶层也买得起汽车。
过去10年间,中国政府在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方面投入巨大。中国在生产电动汽车方面取得的成功防止了因汽车使用量增长而导致排放增加。
中国的一些电动汽车售价低至1万美元。它们广受好评,并且被销往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和欧洲。
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导致在美国购买这些汽车变得很困难,但这些零排放汽车如今正在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减少碳排放。
除了乘用车外,卡车以及客运和货运列车的电动化对于减少碳排放和实现碳达峰也至关重要。
将环境保护内容写入党章和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不过,实现碳达峰并不意味着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会一帆风顺。
从短期来看,中国需要发展人工智能,这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中国的目标是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人工智能供电。
中国还投资了很多研发项目,涉及从氢燃料到“人造太阳”等诸多领域。这些项目都在实施和研究当中,它们也将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开发资源,以减缓全球变暖,帮助其适应气候变化。(编译/王栋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