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位于中国北部,中蒙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在我国新冠疫情爆发之初,蒙古国不但没有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落井下石,还向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关键时刻雪中送炭,主动向华示好
2020年2月底,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之刻专程访华,向中国赠送了3万只羊,成为中国疫情爆发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外国元首。
据报道,从蒙古国总统宣布捐羊开始,蒙古国用了八个月完成活羊收购、检疫、运输、隔离、交接等多个环节。
不但如此,蒙古国内上至朝野政党、文化界、教育界、企业界、宗教界,下至学生等各行各业人士都参与捐款捐物,助力中国抗击疫情,蒙古国民众还制作MV支持武汉抗击疫情,祝愿中国早日战胜疫情。
而后中国也在同年12月份向蒙古国无偿捐赠一批PCR检测仪、核酸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同时,蒙古国也向中国借鉴了防疫的成功经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蒙古国在中国关键时刻雪中送炭,双方互通疫情信息,协调应急机制,两国携手抗疫守望相助,一起经过了大是大非的考验,不但拉近了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还成为了邻国双边关系的典范。
而到了2022年,两国的往来更是密切。2022年2月,蒙古国总理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合峰会期间,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以观察员国领导人的身份访华,中蒙领导人再次会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中蒙会面的相关新闻稿中均有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相关表述,而蒙古国在冬奥会期间访华后,双方还签署、发表了联合声明。
2022年11月底,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再次访华会谈,双方共同签署了16项双边合作文件,为两国双边贸易、投资效益、边境口岸等问题均指明了方向。
此访对中蒙两国间关系具有高度政治意义,双方就中蒙关系及国际地区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对双方在政治、经贸、投资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也产生积极影响。
蒙古国多次走访中国,背后其实也反映出蒙方希望通过主动向华示好以增进两国之间战略协作、推进务实合作。
二、“两路”的对接,为两国之间合作提供了具体蓝图
如今,蒙古国在对中态度上显然有了很大改变,这也得益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计划的吻合。
自蒙古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蒙方逐渐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对蒙古国而言是一个机遇,大大促进了其“草原之路”的发展,“两路”的对接给蒙古国带来了许多切实的利益。
当下两国之间合作氛围良好,正是两国关系历史最好时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路”的对接为两国之间合作提供了具体蓝图,中蒙两国之间正不断扩大金融、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矿产能源、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在双方贸易上,中国始终保持给予蒙古国大量优惠政策和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今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与贸易合作伙伴,中蒙贸易总额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60%以上,在2021年,中蒙两国之间的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近两年,受全球疫情反复、俄乌冲突、边境口岸运行不通畅等多方面影响,蒙古国对外贸易严重受阻,商品供应出现短缺,物价不断上涨,本币汇率持续走低。
中国与蒙古国开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保障了两国间经贸合作不中断,这对经济受到新冠疫情明显冲击的蒙古国而言至关重要。
“绿色通道”的开通,使蒙古国对华出口维持基本稳定,进而使其经济有所复苏,得以缓解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也让蒙古国人民深切体会到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长期以来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赢得了广泛好感,长期和平、诚信、友好的外交政策也逐步消除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顾虑和忌惮。
中蒙两国关系在不断向前推进,蒙古国前驻华大使巴特苏赫表示,“规避邻国”固然有历史原因,但时代在进步,对待问题需要新视角,如今中国已然发展至望其项背的程度,而蒙古国却依旧饱尝落后的苦果。
蒙古国中国问题专家巴雅尔巴特尔在接受蒙古国《日报》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已飞速向前发展,蒙方对中国应原原本本地理解,不应掺杂好与不好的意识。
三、中蒙两国在经贸关系上具备较强的互补性
首先,蒙古国资源丰富,其矿产蕴藏量位居世界前二十位,已发现及确定的矿产有八十多种,目前蒙古国内有800多个矿区和8000多个采矿点。
然而,尽管资源丰富,蒙古国在工业发展上却仍有所欠缺,本国基本没有大规模工业,目前探明储量已有1623亿吨,开采量却只占16.93%。
而中国工业发展已基本成熟,中国的技术和资金能很好地支持蒙古国矿产开采。
与此同时,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恰好能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中国具备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充沛的资金储备,又使得中国成为蒙古国优良的投资和出口国。
其次,蒙古国主要以矿产、农牧业为主,是一个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经济体,在农产品方面,中国主要从蒙古国进口畜产品,蒙古国则从中国进口谷物、粮食制品、蔬菜、水果等。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制造业规模、技术水平和质量都较高,而蒙古国主要以初级加工业为主,因此,中国可为蒙古国工业化建设提供财力、技术经验等方面支持,中国的轻工纺织品和机电产品在蒙古国也能拥有很好的市场空间。
此外,对于中国来说,蒙古国在金融、科技等方面均具有一定投资潜力。因此,两国应该利用好地理毗邻、经贸关系互补的优势,着力推进和扩展互利合作,从而实实在在造福两国与两国人民。
当然,中国与蒙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而今中国已成为经济总量规模高达17.7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市场之一,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对蒙古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两国之间的合作依旧需要克服许多难题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蒙古国具有其明显的区位优势,但两国之间的合作依旧需要克服许多难题。蒙古国落后的铁路、公路及口岸互联,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两国间各领域合作的要求。
由于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的陆路运输能力较差,现有矿产品运输车辆只有三分之一能够正常运转,而受铁路运输能力制约,大宗物资进口也难以满足需求。
同时,中蒙开放的边境口岸,大多数货场规模小、仓储装卸能力低,甚至多数口岸无国际结算点和网络互连。
因此,一方面繁琐的手续流程大大制约了两国双边进出口的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运输能力和货物滞留积压,又成为了中蒙经贸合作瓶颈。
交通运输体系是双方贸易往来的重要载体,为了解决物资运输速度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蒙古国已决定抓住关键通道,打通瓶颈路段。如今蒙古国“草原之路”国内部分项目已启动。
据蒙古国政府官网消息,11月25日,蒙古国“新复兴政策”框架内,东戈壁省宗巴彦——杭吉226.9公里铁路历时8个月建成通车,这将为两国开辟又一条铁路运输新通道奠定基础,该铁路通车运营后,与国际市场的距离将缩短242公里,年进出口货物能力将增加至少两千万吨。
此外,虽然中蒙两国之间在顶层设计上已积极完善经济合作的制度框架,但目前两国间尚缺乏推动经济合作的机构组织,导致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监督力度不强,合作上缺乏规范化,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较难及时解决。
因此,中蒙两国应共同设计更为合理的合作机制,以便推动双方进一步发展。
中蒙两国应促进两国民心相通,从而为经济合作寻求新的突破奠定基础。
从人文空间上看,中蒙两个相邻国家的思想、文化具备一定趋同性,拥有部分文化共同点,文化交流中阻碍较少,有利于两国之间经济合作。
两国应增加人才交流活动,在相同领域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学术及科研交流。
同时,要利用多元化合作平台,通过开通旅游专列、博览等形式,促进两国民众交流,以增强他们彼此之间的认同感,进而加深两国经贸往来。
中蒙两国自倡议提出以来已在多方面取得了成果,但此后更应再接再厉,根据两国实际进行调整,加快推动双方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对蒙古国还是中国来说,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蒙两国应利用好这一机遇,助力经济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