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济南市开展防震减灾基层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今年以来,省、市两级8个试点单位以提升基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目标,围绕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强机制夯基础,抓亮点促提升,积极推进防震减灾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努力提升全市防震减灾基层治理能力。
多措并举促“四化”提升
济南市积极推进防震减灾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防震减灾基层治理是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济南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以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目标,围绕防范地震灾害风险,积极推进防震减灾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强机制夯基础,抓亮点促提升,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提升全市防震减灾基层治理能力。济南市防震减灾综合考核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年度震情趋势研究工作获全省“十连冠”。副市长谢堃代表济南市政府在2024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6月12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昆赴济南调研,对我市防震减灾基层社会治理、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监管、房屋设施抗震加固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强机制夯基础
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基层治理建设
济南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基层治理建设,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着力提升防震减灾基层治理能力,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纳入市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市县两级防震减灾议事协调机构,市防震减灾工作专项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县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的通知》,市县两级应急局加挂地震局牌子,区县配备2-4名专职人员,防震减灾工作工作基础全面夯实。开展示范试点创建。组织市、区县、镇街三级开展防震减灾基层治理示范创建,3个单位被纳入省级试点,5个单位被列为市级试点。推进基层治理建设。制定建设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抓亮点促提升,着力提升防震减灾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市防震减灾基层治理建设稳步推进。
广科普多演练
积极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水平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覆盖面全面拓展,应急响应机制逐步健全,防震减灾基层治理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公众科普。建立济南市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等4支队伍,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七进”行动。开展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吸引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每年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宣讲大赛、作品大赛等活动,地震科普纳入党校及大中小学教育内容,千余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推行智慧科普。创新传播形式,建立济震融媒体矩阵,打造集“新闻+政务+科普+服务”为一体的宣传平台,高频推送防震减灾信息和宣传视频,实现科普服务转型升级。创新科普作品,开辟“云课堂”,制作《守爱生命 与你同行》科普视频,荣获全省应急科普作品大赛二等奖,并被录入学习强国平台。加强阵地建设。创建省级以上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14个、市级以上示范学校585所,高标准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防震减灾科普馆。济南市地震科普馆年均接待参观市民8000人次以上。推进基层科普场馆建设,甸柳新村街道联合省地震局建设“社区地震科普体验中心”,魏家庄街道打造集参观、体验、训练、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民康里“防震减灾科普一条街”。做好应急准备。建立健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力量体系,完善“区县-街道-社区-家庭-志愿者”多方参与的社会动员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应对地震灾害事件能力。全市编制各级各行业地震应急预案2900多部,每年组织市级地震综合演练1次,重点行业专项演练不少于15次,组建省、市、县、镇四级应急救援队伍及社会应急救援队伍467支,规范应急避难场所433处。2024年开展全市首个“应急演练日和演练月”活动,贯穿市县各级各相关部门,覆盖住建、交通、通信等多领域,切实形成全民参与演练的常态化机制。
严监管强执法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抗震设防要求监督检查,防震减灾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基层治理刚性力度。制定《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推行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统一组织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评价成果由区域内建设单位共享。市地震、发改、住建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通知》,规范抗震设防监管。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服务保障建设工程地震安全。严格落实新建工程不低于7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地震安全性评价实现应评尽评。上半年,对111件抗震设防审批办结项目进行动态监管,需开展地震安评的重大建设工程21个,12个建设工程直接使用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采集新建、加固工程抗震设防信息791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将“地震安全性评价”纳入用地清单,已为136个项目、358个地块、1051公顷土地开展服务,助力“拿地即开工”。加强地震执法队伍建设,强化防震减灾行政执法。13个区县(功能区)建立地震行政执队伍,不断夯实基层执法基础。坚持“规范执法、惠企利民”,2023年以来,市级层面根据“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对248个建设工程按25%比例进行抽查,检查建设工程62个;采取“全覆盖”方式,对轨道交通等27个重大工程地震安评进行跟踪检查;每月开展专用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数字赋能提速增效
加快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坚持数字赋能,着力提速增效,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防震减灾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行抗震设防要求智能审管。市地震、审批部门探索形成审批监管互动机制,全面共享震害防御成果。聚焦技术创新,研发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监管系统,实现抗震设防要求智能精准审批,实时动态监管,切实做到“零跑腿”和“秒批秒办”。该系统先后入选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改革“揭榜挂帅”成果、山东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优秀案例及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全域推进审管互动,抗震设防要求智能审管已覆盖11个区县(功能区)。探索防震减灾智慧服务。面向政府决策、重点行业和市民百姓,建设集地震信息发布、震后趋势判定、震害风险管理、数字科普宣教为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防震减灾智慧化服务能力。提升地震管理数字化水平。完善“网格+防震减灾”群测群防体系,群测群防融入“数字社会”建设。组织全市1万多名灾害信息员及时上报风险防治、灾情速报、宏观异常等信息。地震、水文、气象等部门联合,共享全市230个水文及气象观测站点信息,提高异常核实科学性,形成减灾合力。
科技护航防震减灾
创新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坚持项目带动、试点引领,不断推进地震监测预警和灾害防治探索研究,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加强地震监测预警。织密地震监测预警网络,全市建成各类监测预警台站97个、宏观观测站点93处,新建起步区地震监测预警台,服务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地震预警研究,部署地震预警发布终端160余套,实现市级涉灾部门、县级应急部门全覆盖;魏家庄街道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设计定制化街道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方案,打造地震预警示范街道。深化地震灾害防治。坚持“地下搞清楚”,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完成起步区、莱芜区等14条断裂探查工作,全市断裂探查率近60%;启动东部新城断层探测项目。推进抗震加固,2018年以来已加固桥梁隧道、水库大坝等建设工程283个。摸清风险底数,对矿山、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等2480项工程进行重点隐患核查;率先在全省完成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评估。将地震灾害纳入济南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救助范围。探索震灾风险管控。开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试点项目,在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建设地震响应观测与风险评估系统,进行全过程健康检测和风险评估;印发《关于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市开展摸排评估,已摸排重大基础设施56个。承接“城市承灾体地震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估”国家试点,以一街道500余栋房屋为评估对象,根据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结果,确定高风险房屋清单,为高危房屋精准画像,提出防治对策。
下一步,济南市将不断推进防震减灾基层治理建设,加快建成协同高效、多元参与、保障有力的防震减灾基层治理体系,提升防震减灾基层治理能力,切实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地震安全防线,为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和强省建设提供坚实地震安全保障。
来源: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