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前往深圳参加了雪球嘉年华活动。活动之余,我随同多位雪球人气用户参观了深交所,并与深交所基金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许多人都聊到了中证A500ETF。
这支诞生于2024年下半年的ETF产品,俨然已成为中国ETF市场的新焦点,谈及中国ETF的发展,恐怕无人能够绕开它。
作为投教成功范例的中证 A500ETF
平心而论,年初中证A50 ETF与年末中证A500 ETF的批量发行,着实对ETF领域的投资者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基金投教的维度来看,这无异于一次高效而集中的宣传。至少在今年,ETF投教极大地普及了两个关键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行业中性。无论是中证A50指数还是中证A500指数,这两个指数总体上都以行业中性为目标,尤其是下半年中证A500指数,更是努力做到500 个成分股与整个A股的行业权重相一致,从而避免了传统规模指数与A股行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偏差问题。
一年多前,在探讨红利指数是否因行业侧重而产生超额收益时,我引用了长江证券战略数据组发布的行业中性红利指数作为论证,证明了哪怕不超配低配任何行业,红利依然魅力无穷。
当时,我建议部分基金公司考虑发行行业中性的Smart Beta指数产品,但许多负责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一概念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过于高深,难以理解。
然而,随着中证A500指数ETF的广泛发行,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开始了解行业中性的概念,这为未来更多Smart Beta类产品的发行无疑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个概念,则是ETF产品的低费率。
今年上半年中证A50指数和下半年中证A500指数的ETF产品,均统一采用了0.15%的管理费+0.05%的托管费结构。相较于A股市场传统ETF产品0.5%的管理费,这一费率结构显然大幅让利于投资者。
低费率 ETF 的艰难之路
ETF是否应坚持走低费率道路,这已成为近年来ETF行业及众多从业者心中最大的困惑。
进入2024年,被动指数类产品的管理规模终于超越了主动型基金。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过去几年广大基民对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日益不满,而对指数化产品的透明度青睐有加。
然而,指数基金并非天然能在收益上跑赢主动基金。
回溯美国“指数基金教父”约翰·伯格之论述,便可洞悉其笃信指数基金长期收益胜过主动基金的逻辑:两类基金的费前收益大体相近,但主动基金动辄1.5%甚至更高的年管理费,无疑将蚕食基民的实际所得;而指数基金凭借其低廉的费率,得以规避此弊,从而在长期竞争中胜出。
这样的逻辑推理,在试算层面其实是无懈可击的。
下面给出了一张试算表,仅计算了三种年管理费在每年投资收益均为0的理想假设下对基金净值的侵蚀。我们可以看到,1.2%的管理费,即目前主动型基金主流的管理费率,若持有该基金30年,管理费的侵蚀将达到30.38%;若持有50年,则高达45.32%。
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传统的0.5%管理费的指数类产品,那么30年的侵蚀是13.96%,50年的侵蚀是22.17%。
如果你选择的是0.15%管理费的低费率产品,那么30年的费率侵蚀只有4.45%,十年也不过7.23%。
这样的差距,若以更长远的视角审视,其影响的确不容小觑。毕竟,对于基金持有人而言,积少成多,省下的每一分钱,最终都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超额收益。
在中国指数基金市场,特别是ETF这一蓬勃发展的领域,以易方达为代表的几家基金公司,在我看来,正可谓是约翰·伯格低费率投资理念在中国的忠实践行者。
下面我提取了所有股票类ETF中在成立时管理费率低于0.2%的产品,统计了各家基金当年推出的数量。下表是数量最多的 5 家。
毫不夸张地说,易方达可谓是低费率ETF理念在中国最忠实的践行者。
自2019年起,易方达每年都会推出多款年管理费低于0.2%的产品,其中2021年更是大放异彩,推出了17只低费率ETF。
即使在2023年市场环境艰难,许多同行已开始放弃这条道路时,易方达仍坚持不懈地推出低费率ETF。
每每见到一只低费率ETF发行,我内心深处都不禁对易方达等选择此路的基金公司生出一丝惋惜。
惋惜之情源于ETF领域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问:中国的ETF投资者究竟是否在意管理费的高低?
ETF低费率的优势在逻辑上的论证前文已经提及,而在A股历史上也早极具说服力的案例。
早在多年前,易方达就把沪深300ETF的年管理费率降到了0.15%。从下面图表中可见,过去十年间,该ETF的年化收益率高于同类收取0.5%年管理费的产品。这种差异在十多年的累积下,使得易方达的沪深300ETF累计收益达到98.9%,而另一只收取0.5%管理费的同类ETF同期累计收益仅为82.56%,两者相差整整17个百分点,年化收益率差异甚至超过0.75%。
无论是逻辑推理还是事实论证,在中国众多ETF投资者面前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屡屡耳闻一些ETF投资者对费率问题不以为意。
他们的论证看似无懈可击:牛市之中,ETF产品若能在短期内带来30%、40%乃至50%的收益,那么即使年管理费略高出百分之零点几,于他们而言,亦不过是九牛一毛。尤其对于不少以周甚至以日为单位进行短线交易的ETF玩家来说,一年中多支付的零点几管理费分摊到每个交易日,几乎微不足道,故而他们对管理费高低并不在意。
而身处熊市,眼见市场一片颓势,他们便觉得纵使管理费再低,也无力回天。
上述ETF持有人的思路恰恰是当下A股市场的一个缩影。
从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低费率的指数产品相较于高费率的主动产品,理应能为持有人带来更为可观的长期收益。然而,当长期主义被弃若敝屣之时,这种努力便显得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这种无力感在于,即便你所做之事艰难却正确,即便基金发行方以此为“让利”之举,市场依然不为所动,甚至隐隐透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意味。
低费率ETF:基金“水电煤”
然而,进入2024年,一切都变了。
低费率ETF的坚守,终于看到了春天。
随着中证A50和中证A500指数产品的批量发行,以及管理费率被统一定为0.15%,这无疑是对低费率管理费ETF产品这条道路正确性的“盖章认证”。
尽管过去市场对此反应冷淡,“无形之手”似乎并不买账,但“有形之手”的政策制定者们却通过制度性规划,以实际行动让利于投资者,无论广大基民是否意识到,都能潜移默化地从中受益。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的题中之义。
这种选择,无疑是对像易方达这类过去几年坚持探索低费率ETF产品的基金公司的一种莫大的褒奖与肯定,是对他们默默耕耘的最好回报。
沿着这条道路深入思考,我不禁叩问,在中国金融普惠的道路上,宽基ETF产品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它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2024年,我们见证了中证A50与中证A500ETF发行量的井喷,也看到了汇金公司对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ETF类产品的增持力度。我不禁由此推想:未来A股市场中,低费率的核心宽基ETF产品,或许会如同水电煤、高速公路一样,成为重要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
这些产品如同搭建金融世界的砖瓦,以其简单、透明、低费率的特性,为投资者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基础工具,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普惠金融。在此基石之上,基金公司方能于Smart Beta、行业或境外ETF产品等领域谋求多元化发展,兼顾普惠金融与市场化运作的双重目标。
日前,我曾撰文《ETF 降费的中国式幸福》,文中指出,ETF降费的举措,让中国投资者得以享有独具中国特色的幸福感。与之相对的是,海外ETF巨头往往通过推出更低费率的产品来争夺市场,而原有的老基金却拒绝降低费率,导致投资者在低费率和高流动性之间难以两全。反观中国ETF市场,在这一轮费率调整中,众多老产品纷纷主动跟随中证A500ETF的步伐,将费率降至0.15%,使得投资者无需牺牲流动性即可直接享受低费率的红利。这无疑是中国ETF市场独具的“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2024年即将过去,然低费率ETF之发展方兴未艾,实乃中国ETF市场进一步成熟化的初始篇章。城市之基建,水电煤缺一不可;普罗大众之投资,低费率宽基ETF亦正扮演着“金融基建”之关键角色。在低费率 ETF 问题上,易方达等先驱,数载耕耘,不懈坚持。回首过往,这些为投资者权益“让利”,为市场发展探路的先行者们,其功不可没,当铭记于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