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与抗日名将张自忠并肩的“铁搭档”,是获得蒋介石亲赐“中正剑”的“佩剑将军”张克侠。
1950年,在全国基本解放之际,周总理向毛主席轻声请示:“张克侠该现身了吧?”
这简短的话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何周总理会在此刻提及张克侠?张克侠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卧底敌营20载的“佩剑将军”
1927年7月,此时的上海刚经历“四一二”政变不久,白色恐怖尚未完全散去,一个清晨,一名男子脚步匆匆,神色紧张地来到了上海静安寺教堂。
此人正是冯玉祥的连襟张克侠,在与牧师董健吾接头后,没多久,共产党员张振亚抵达了教堂,并为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组织上已经考虑了你的入党申请,这几天就会安排见面。”
几天后,张克侠再次写下入党申请书,受到周恩来的亲自批准,他也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特别党员。
那么,身在冯玉祥部队的张克侠,为何会如此义无反顾地加入共产党呢?说起来,这还与他的大姨姐李德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克侠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冯玉祥部,冯玉祥的夫人就是张克侠妻子的姐姐李德全。
而李德全早年在跟随丈夫冯玉祥远赴苏联进行考察时,便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使她的思想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李德全的影响与邀请下,张克侠奔赴苏联求学,那时的他,就坚定了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并提出过要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可没多久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对此,冯玉祥表示公开支持,而张克侠作为冯玉祥的连襟,自然受到了影响。
张克侠并未放弃,多次向党组织表达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一番曲折之下,张克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开启了潜伏之路。
为什么张克侠潜伏敌营二十载,都没有被发现?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就“冯玉祥连襟”这一身份,就很难引起敌人的怀疑;
其次,张克侠毕业于保定军校,属于“保定系”;随后加入冯玉祥部,又成为了“正宗”西北系的一员;他还在陆军讲武堂担任过教官,跻身“黄埔系”。
因此,张克侠在国军中的人脉网极为庞大,到处都能遇到他的老师、同窗、老上司和旧友。
这不仅为他的潜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他在国民党内部步步高升。
当然了,张克侠在国民党内的崛起,除了冯玉祥的器重外,也与他的自身军事实力密不可分。在西北军系统中,他有着“智囊”、“夫子”之称。
在七七事变前夕,张克侠遵照组织的指示,向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提出了 “以攻为守” 的方案,并亲自前往前线,加强抗日思想的教育工作。
然而,宋哲元却在这个关键时刻犹豫不决,错失了战机,最终决定在当夜撤离北平,保存实力。与此同时,日军却趁机而入,准备进城“清共”。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克侠心急火燎,他立即拿起电话,将这一危急情况报告给了张友渔,并再三叮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撤退和转移,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事后,张友渔表示,正是张克侠的这通及时电话,挽救了上万名党员志士的宝贵生命。而张克侠自己,却因执行掩护工作,不幸被困在了北平内。
幸运的是,在一位友人的鼎力相助下,张克侠躲过了敌人的重重盘查,历经千难万险,才终于顺利逃了出来。
1939年,国民党突然转变政策,将原本对准日寇的枪口调转方向,指向了共产党。
在这危急关头,张克侠再次挺身而出,他迅速联络并指挥多地的领导同志,使他们得以顺利转移,脱离险境。
与陈毅联手策反郝鹏举
张克侠是张自忠的“铁搭档”,他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又精通战术兵法,能带兵打仗,“二张” 并肩屡建奇功。
张自忠曾称赞他为“良师益友”,是“全军之幸”,就连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都对其有着高度的评价,称他是一位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张自忠壮烈牺牲后,张克侠为了纪念,创办了“自忠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革命人才。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紧密锣鼓筹备内战,张克侠则利用自身优势,开始了反内战反阴谋的斗争。
说一说郝鹏举这个人,他原本在冯玉祥手下做事,但此人却“心术不正”,反复无常,多次倒戈,先后投靠过蒋介石、汪精卫等人。
日本投降后,郝鹏举再次失去了“大靠山”,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他又将目光投向了蒋介石。
其实,以郝鹏举这种反复无常的倒戈行径,蒋介石是根本不会接受的。他之所以接纳郝鹏举,主要是想将其变成自己对抗共产党的一枚“棋子”。
对于郝鹏举的过往,张克侠自然是有所了解的。毕竟,他们曾在西北军共事过,还一同在苏联学习过。
郝鹏举虽然再次投靠了蒋介石,但他在军中的口碑极差,大部分人对他曾经的汉奸行径都嗤之以鼻,就连蒋介石也对他颇为反感。
另一边,郝鹏举也早已察觉到了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他也明白蒋介石根本就看不起自己,纯粹是为了利用自己。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克侠意外地发现了蒋介石签发的一份密令。
这份密令的大意是要将改编和未改编的伪军全部解散,以此来应对舆论对于严惩汉奸的强烈呼声。
千载难逢,张克侠立即将这份密令抄送给了陈毅。陈毅看到这份密令后,眼睛一亮,认为这正好可以利用敌军内部的矛盾来争取郝鹏举起义。
1946年1月4日,张克侠找到了郝鹏举,与其进行了一次长谈,郝鹏举听后,叹了口气,说道:
“蒋介石不把我当人看,我只好另寻出路了,陈毅司令员已经派人联系过我了,只是这件事我拿不定主意......”
张克侠说道:“这可是决定一生前途的关键时刻,决不可再迟疑,起义投奔共产党才是唯一的光明出路啊!”
郝鹏举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心想,与其在蒋介石这里受这窝囊气,倒不如投奔共产党,在张克侠的引导下,郝鹏举明确了态度。
随后,张克侠跟着郝鹏举一起同陈毅会了面,在交谈的过程中,郝鹏举的态度暧昧,彷徨不定。
为了争取郝鹏举,不久之后,陈毅与饶漱石、舒同等人再次会见了他,并保证起义后待遇从优,部队不变,郝鹏举这才答应下来。
最终,郝鹏举率部起义,来到了解放军的队伍。郝鹏举是谁?那可是“倒戈将军”,当郝鹏举加入解放军的那一刻起,陈毅就叮嘱:“要做好两手准备。”
果不其然,正如陈毅所料想的那般,郝鹏举策划了一场叛乱行动,幸好陈毅提前地方,才没让他得逞,最终被我军将士当场击毙,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只要下命令,我可以保证随时起义”
1946年夏,一辆轿车急速行驶在南京路上,它的目的地,便是冯玉祥公馆附近的一座公园。
此时,张克侠甩掉了身后的尾巴,来到公园正一脸焦急地等待着,不多时,这辆轿车停到了他的面前,张克侠见状,迅速上车。
车上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张克侠便将当下的一些基本情况向周恩来作了汇报。
听完汇报后,周恩来,既然蒋介石想打内战,那我们就奉陪到底,狠狠回击,要从敌人的内部去瓦解他们的士气。张克侠回道:
“他们同我相处得久,肯定会服从我的调动,现在大多数的官兵都明白,一直这样打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只要下命令,我可以保证随时起义。”
1948年10月,顾祝同封蒋介石之命找到了张克侠,此番,他是来传达同心“剿总”指示的。
说完后,他拿出了两把鎏金宝剑,将其交给了张克侠和何基沣,由于前方战事接连失利,起义频发,这两把“中正剑”,是蒋介石为稳定军心之策。
“自古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校长特意派小弟前来赐剑,二位均是把守徐州北门的虎将,想必必能体察总裁用心。”
顾祝同说完后,便将鎏金宝剑交到了两人手中,蒋介石怎么也没有聊到,两人皆为共卧底老共产党员。
1948年11月8日,张克侠与何基沣在率两万余人在阵前光荣起义,为解放军的迅速推进打开了通道,加速了淮河战役的胜利。
张克侠在敌营中潜藏了整整二十年,他的身份始终未被揭穿,即便是与周恩来等中共人士秘密接触,也未曾露出任何破绽。由此可见张克侠的潜伏活动相当成功,也相当惊险了。
1950年,在全国基本解放之际,周总理向毛主席轻声请示:“张克侠该现身了吧?”
于是,在同年的3月,张克侠的共产党员身份终于得以正式公开,他的全部党籍予以承认,至此,张克侠结束了自己长达二十多年的潜伏使命。
结语
在敌营中潜伏长达二十余年,张克侠不仅需要面对无尽压力,更需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身份暴露。
他凭借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为中共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为革命事业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是一位忠诚无畏的革命者,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不为所动,他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在敌营中默默耕耘,为革命的火种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关键时刻,张克侠率领部队发动起义,为解放军的胜利打开了通道,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他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命运放在首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有的担当与奉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担当。
参考资料
红色特工传奇——卧底二十年的“佩剑将军”张克侠. 党史博采(纪实)
张克侠:从民国中将到共和国第三十三军军长. 人民网
张克侠:只要有命令,可以保证随时起义. 学习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