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台湾网报道,立陶宛科技巨头Teltonika,被誉为该国的“晶片国家队”,近日宣布暂停与台湾地区在维尔纽斯建设半导体工厂的合作计划。据中时新闻网原引立陶宛艾塔新闻社(ELTA)消息,这一决定主要归因于2027年前电力供应短缺和工业用地获取困难。Teltonika的创始人鲍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透露,原计划于2028年建成的10座工厂的投资项目已被迫中止。他强调,立陶宛政府的这一决定不仅阻碍了高达35亿欧元的商业投资,还可能导致6000个高薪工作机会的流失(平均月薪1万欧元)。
前段时间,立陶宛一家颇具实力的科技巨头公司突然宣布,叫停与台湾方面的半导体工厂建设计划,这个价值不菲的项目为何夭折?原因令人啼笑皆非:电力供应缺口高达63兆瓦,政府迟迟不批土地用途变更,经济部还把投资合约给毙了,一个本该锦上添花的合作项目,就这样成了镜花水月。岛内方面显然对这一系列变故措手不及,台当局火速派出"救火队",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带着一大票无人机企业代表火急火燎地赶赴维尔纽斯。
帕卢茨卡斯的表态,表面上是对过去错误的反思,实际上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立陶宛政府承认允许台当局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但并未提及具体的补救措施。这种含糊其辞的做法,显然无法赢得中国的信任。立陶宛政府更关心的是,中国是否会提出额外的要求,以便通过利益交换来恢复关系。这种心态,暴露了立陶宛政府的短视和功利。
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近年来在对华政策上反复横跳,上演了一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戏码。从最初的蜜月期,到如今的尴尬局面,立陶宛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从对抗到寻求缓和的戏剧性转变。这背后,既有经济困境的无奈,也有国内政治博弈的暗流涌动,更有国际关系大棋局的阴影笼罩。立陶苑为了寻求美国庇护,不顾中方的严正抗议和交涉,允许台湾设立“驻立陶苑台湾代表处”,这显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使中立两国关系恶化。
立陶宛态度的转变则更吸引外界的关注。在上月底举行的立陶宛议会选举中,偏左翼务实立场的社会民主党笑到了最后,而该党派副主席帕卢茨卡斯则在日前主动喊话中方,宣称一旦当选立陶宛总理就会寻求恢复与中方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支持即将上任的新一届政府努力实现该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正常化。这对于民进党当局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新政府正式上台,立陶宛大概率会选择结束与民进党当局的“合作关系”。
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在近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彭博社记者提问:立陶宛候任总理帕卢茨卡斯表示,愿意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三年前,由于贸易争端,中方将双边关系降级。帕表示支持改善对华关系,恢复两国互派大使。但他强调立方不会改变目前的政策,包括维持与台湾的贸易联系。对此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立陶宛方面的有关表态。众所周知,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行径,是导致中立关系遭遇困难的根本原因。
立陶宛对华政策的摇摆,很难脱离美西方因素的影响。作为东欧的“抗中先锋”,立陶宛长期以来通过强化与台湾的关系试图换取来自美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然而,这种对外策略并未带来实质性收益,反而让立陶宛陷入了更深的外交孤立。立陶宛通过以“民间”或“商业”的名义与台湾合作,实际上可能在政治和军事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无人机合作,表面上是商用领域的合作,但其潜在的军事属性不可忽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