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生色”彭刚直公祠额
镇江郡县古之祠祀先贤,金山、北固山、鹤林、学校等诸处先贤祠,惟北固山群祀较为集中,邑志皆有记载。往哲先贤御灾捍患,以死勤事,后世郡县岁时荐飨。
《北固山志》“先贤祠”
北固山先贤祠有李卫公祠、三贤祠、二贤祠、明三贤祠、宇文绍节祠、钱文惠公祠、赵彦逾祠、康王祠、文昌祠、朱文公祠、陈公祠、林公祠、王公祠、杨公祠、刘公祠、徐公祠、载公祠、杨勇悫公祠、彭刚直公祠、魁果肃公祠、石大将军祠、冯督办子材生祠、青州驻防忠烈祠、陆忠烈公祠等等。
李卫公德裕祠,《嘉定镇江志》云:在甘露寺。甘露寺由李德裕所建。宋代元祐年间,郡守林希把甘露卫公祠新之。淳熙年间建阁,收藏李卫公《文集》五卷、《会昌一品集》二十卷、《文武两朝献替记》二卷,以授缁徒,俾与佛书同藏。
乾隆癸巳(1773),卫公祠不存,观察袁鉴在甘露寺伽蓝殿址建三贤祠,祀唐李德裕,宋苏轼、米芾,额曰:“称此江山”。道光乙未(1835),李彦章修。咸丰初毁,光绪庚寅(1890)冬,黄祖络观察等重改建三贤祠于西华门。袁观察,就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在古运河缸厂对岸添置渡船,人们称“袁公义渡”的袁鉴。袁鉴在北固山建三贤祠,把年龄相差两百余岁的李德裕、苏轼、米芾同祀一祠,可能他们都是政治家、文学家,敬仰他们在镇江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北固山二贤祠,与三贤祠非常相似,二贤祠,在甘露寺天王殿东北,祀宋知润州临川王安礼,明镇江郡守临川吴撝谦御史,王谯有《记》。王谯,字明逸,金坛人,嘉靖丁未(1547)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刑部侍郎,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嘉定镇江志》卷十五记载:“王安礼,熙宁八年(1075),因吕惠卿言出守润。”明万历年间,吴撝谦在镇江知府任上作士爱民,筑城修学。北固山的二贤祠,把相隔500年,同是临川人的镇江知州郡守王安礼、吴撝谦建祠祭祀,可见他们的功绩留在了古城,在镇江百姓心中确立了地位。缅怀先贤,镇江为此在北固山修建了“二贤祠”。
北固山三贤祠,是祠祀丹徒县令厐时雍、赵昌期、杨金通的三贤祠。厐时雍,字景和,汶上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知丹徒县,历户、兵二部主事。厐时雍知丹徒,性严介,果于有为,治邑事如家事;四郊立义冢,修学校,搜访古迹,有得辄立碑表之;设馆,聘名儒纂修郡志。赵昌期,字当世,号青岩,慈溪人,万历庚戌进士,廷试三甲二十八名,礼部观政授直隶徽州府婺源县知县,癸丑调繁丹徒县,捐俸建海岳,乙卯陛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杨金通,字黄理,万历己未(1619)进士,知丹徒县,有风力,其以理却戚畹,不许轻用皇封及不附副使,迁民间葬地,尤为当时所重。
宇文绍节祠,在甘露寺。宇文绍节,签书枢密院事。开禧丙寅(1206),敌骑犯仪真,郭倪自焚瓜洲,阖郡惶惧。宇文绍节镇静以待,赖以按堵。郡人德之,为生立祠。陈琪《记》。
陆忠烈公祠,在北固山岗东南,朱镳书额:“青云得路”。明洪武初,诏旌“忠义”,建祠于金山,后移建唐颓山。万历间,追谥“忠烈”。二十八年(1600),郡守许国诚移建鹤林寺。康熙四十四年(1705),赐“忠节不磨”额。咸丰八年(1858),巡抚赵德辙奏请从祀文庙,位文天祥之次。咸丰年间毁,同治癸酉(1873),裔孙长庆、长庚、长生、长恩,重建于北固山南青云门大街。
徐公祠,在大雄宝殿北,祀丹徒县令徐一槚,曹慎有《记》。徐一槚,字汝材,西安人,隆庆戊辰(1568)进士,万历癸酉(1573)宰丹徒,筑长堤以捍江。减官粮于民,推民力于官。镇江山乡脊壤,沙乡沃壤,请以山乡二亩抵沙乡一亩,民甚便之。徐一槚在任百利俱兴,升职吏部稽勋司主事。
王公祠,祀郡守王事圣。王事圣,南康人,贡士,万历庚辰(1580)守郡,流僧汪源淇妖言惑众,既擒,词连数百人。当事欲张其事以为功,王事圣力持之,但诛首恶,余不问。京口百姓祀之,在甘露寺藏经殿右。
石大将军祠,祀镇海将军石廷柱。石廷柱,满洲人。顺治乙未(1655),朝廷念京口重地,以少保兼太子太保拜镇海大将军,驻江上至侧,绥又百姓,严饬兵伍,辟演武场于北固山下,屯八旗兵,不曾有只骑入城骚驿市肆,民间称为石佛。八旗驻防自此始,驻镇二载召还,寻卒。于位赐祭葬,谥“忠勇”,祠在北固山多景楼右。
杨勇悫公祠,在北固山西华门,三贤祠右,额曰“砥柱中流”。内由甬道登石级为正门,左右房,后进享堂,廊三面,耳门左曰:“经文”,右曰:“纬武”。光绪庚寅(1890)秋,黄祖络观察等筹建,联曰:得必有邻肸蠁近三贤祠宇,功垂不朽韬钤佐一代中兴。黄祖络,字幼农,庐陵人,由部郎改道员。光绪己丑(1889),简镇道筹复北固山名胜,建杨勇悫、彭刚直两祠。
彭刚直公祠,在杨勇悫公祠右前画材阁址,左右房中门,陈任旸题隶书横额:“江山生色”。后进享堂,廊三面。耳门左曰:“崇德”,右曰:“报功”,亦庚寅(1890)秋筹建,书有黄观察祖络长联两联。
冯督办子材生祠,在月华山即红梅阁,招隐寺听鹂山房有冯公像。冯子材,字萃亭,钦州人,咸丰初,冯子材独以三千人坚守镇江,屡挫贼锋,士卒勇战,无不以一当百。修城垣,士民感颂,建生祠于月华山上。
魁果肃公祠,在北固山石帆楼右,额曰:“敕建魁果肃公祠”,甬道享堂,堂东为御碑亭,西为风价楼。对面为方厅,厅之南为一览亭。亭西逶迤而下夹道,植杨柳桃花至半山结茅亭,亭额曰:“数帆”。光绪十九年(1893),公子江苏候补道穆克登布建。享堂内联云:“中兴人杰挺西荆为官文恭先驱讨贼 百战兵威雄北府成吉勇烈未竟遗勋”,张之洞撰书,额曰:“东南保障”。
北固山先贤祠,还建有祀宋参知政事钱良臣钱文惠公祠、赵彦逾祠、林公祠、祀县令杨廷相杨公祠、祀巡按陈瑞陈公祠、祀郡守刘某刘公祠等祠,祠祀的基本上都是镇江郡县郡守,他们忘我生死,谨业为民,任劳任怨。宋宇文绍节祠,清冯子材红梅阁皆为镇江百姓为他们建造的生祠。可见先贤们功绩百姓铭记在心,百姓缅怀崇尚而建之。
在北固山城隍庙西庑,还建有宋代的康王祠。宋绍兴壬午(1162),郡人艾钦文建。时镇江郡大疫,全城蒙难,艾钦文素业医,梦神授香苏饮方,待补是药可愈。乃煮药于庭,病者饮之,疫病即愈,百姓遂建此祠祭祀。元延祐六年(1319),加封艾钦文威显昭惠圣顺忠烈王。
《续丹徒县志》北固山上“三贤祠”
在北固山后峰腰,即文昌祠址建有朱文公祠。文昌祠即雷音堂故址,改建了朱文公祠。《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庙祠”记载云:“朱文公祠,旧在儒里乡。雍正三年(1725),裔孙朱怀庆、敏亿等呈请遵例建祠致祭,遂别建于甘露寺前。春秋致祭,祝文曰:‘维公渊源圣学,承孔孟以继儒,宗世炙高风,启后贤而崇正道。注书释传,风化仰观;集解诸经,千秋不朽。朱衣正笏,俾大宋廊庙森严;佩玉鸣珂,益宸听溥恩宇甸。气蒸山岳,教垂万世以仰瞻;道范芳流,配享胶痒于哲位。恭遇圣朝,特颁恩荐。虔陈牲醴,品庶粢盛,敬伸时祀。尚飨。’”朱文公祠于咸丰年间被太平军焚毁。同治初,裔孙朱开基、朱绍基仍于甘露寺前旧址重建。
北固山前峰:重立忠烈祠碑记 图:王礼刚 提供
忠烈祠,在北固山前峰十三门旧址。2002年7月21日,镇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镇江市烈士陵园《重立忠烈祠碑记》,碑文写道:
一八四二年镇江军民抗英保卫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重要一役。是年七月,英国侵略军为了切断漕运,扼杀交通咽喉,迫使清廷乞降求和,大举侵犯镇江,驻防镇江的清军不畏强敌,奋起抗击。七月十三日,英舰抵镇江东江面,遭到圌山、象山等炮台和郊外清军迎头痛击。七月二十一日,英军分三路攻城,以青州兵为骨干的守军浴血鏖战,殊死拼杀;当敌攻破防守较弱的十三门后,又坚守旗营,腾掷街巷。奈因寡不敌众,城被攻陷,副都统海龄及守署将士壮烈殉国。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英人对华新远征》一文中断言:“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一八四五年,清镇江知府崔光笏暨邑人于西门内建忠烈祠并立碑,后因兵燹,祠碑俱毁。为追怀忠烈,警示后世,弘扬爱国精神,激励奋发图强,值此鸦片战争镇江保卫战一百六十周年之际,特在十三门旧址建忠烈亭,重立忠烈碑。
北固山先贤祠,见证镇江古城城建历史,记载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文史迹。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