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海鲜也是能吃得起了,不过很多人却没吃过河鲜。
这4种河鲜以前白给都没人要, 现在却价值连城,一斤高达上千元。
看看你吃过吗?
水中贵族爬爬鱼
石爬子这种鱼也被称为石爬鮡或爬爬鱼,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攀升到每斤售价高达千元以上。
想当初这种鱼在河里非常常见,只是那个时候大多都觉得其体型较小,处理起来颇为费事,因此鲜少有人专门捕捞食用。
殊不知,这种小鱼肉质鲜美,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品质甚至可以与名贵经济鱼类长吻鮠相媲美。
只是那个时候人们都不清楚,而到了现在,人们知道了却找不到了。
因为石爬子的自然产量十分有限,且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人吃惯了大鱼大肉就想吃点高品质的,所以石爬子数量就更少了。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如今,石爬子已然成为河鲜中的“贵族”,被誉为珍贵鱼品。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护这一物种,石爬子已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不再允许随意捕捞。
沟渠里的河蚌
小时候大家家里都会有条小河吧,每到夏天就会去河里摸河蚌。那个时候河里的河蚌很多,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我们总是兴高采烈地把河蚌带回家,想挖开找到珍珠。可惜珍珠的形成是需要特定条件的,野生河蚌中含珍珠的比例极低。
一看没有珍珠之后,很多人就会将其扔了,虽说里面也有肉吧,但是那个时候很少有人吃。
河蚌外壳常附着泥沙,需要仔细清洗才能洗干净,其肉质软滑,不易取出,且里面分量非常少。
而且烹饪河蚌的时候处理不当,味道会很腥,那时候家里都不会什么红烧、煮海鲜粥什么的,只会清蒸或者炒炒,自然就没人愿意吃。
不过现在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地方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家门口的小河逐渐消失,野生河蚌的数量也随之锐减。
如今,市面上的河蚌多为人工养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珍珠。除此之外,河蚌的其他部分也可以利用:壳可以制成珍珠层粉,可作为饲料原料。
“水中人参”泥鳅
与河蚌遭遇相似的还有泥鳅。这种偏爱浅水的小生物,曾是乡村小池塘中的常客。
它们数量众多,一网下去便能捞满满一兜。即便是干旱的时候泥鳅也不容易死,只要钻到泥土里保持湿润皮肤,就能活下去。
而泥鳅之前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烹饪方法也多种多样,红烧、清蒸、椒盐等等,味道鲜美,泥鳅还富含优质蛋白,营养价值颇高。
想吃了就跑到水田或者是池塘子里拿个网兜开始捞。
不过现在农村都开始向城市化进程推进了,哪还能看见什么池塘河流,泥鳅的栖息地随之减少。
如今想要品尝新鲜的泥鳅,还得特意购买或前往特定地点捕捞,早已不是从前随手可得。
小咪咪的河虾
在当今的餐桌上,小龙虾已然成为一道广受欢迎的美食。但其实小龙虾是一种外来物种。
我国本土河流中栖息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虾类—河虾。
河虾与小龙虾在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相较于小龙虾的体型,河虾显得更小,肉看着也没那么多。
在过去水质优良的年代里,河虾可谓是随处可见。当地居民常常在河边捕捞,将新鲜的河虾带回家中烹饪。
因为河虾没有土腥味,所以无论是油炸还是清蒸,味道都不错。
河虾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觑。它富含牛磺酸,这种物质对于抑制高血压有着作用。此外,河虾还是钙质的优良来源。
虽然单个河虾的肉量不多,但它确实能改善一下伙食。
只是河虾对水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而现今的水体环境已难以满足其生存需求。
城市化进程导致许多自然水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污染的池塘和河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河虾难以存活,往往会成群死亡。
回首往事,那些曾经触手可及的河鲜美味,如今已成为珍稀之物,以后还能不能看见也是一个问题。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泥鳅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可保护血管防癌症》
澎湃新闻-《中国七成河蚌濒危或极危,90后小伙编著《河蚌》呼吁保护》
极目新闻-《30元一斤、近百元一盘,“咪咪小”的河虾为何贵过基围虾、小龙虾?》
封面新闻-《11人电击“四川石爬鮡”等野生鱼类 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受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