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借助AI让文物活起来的视频刷爆网络。视频中,有铜马车在博物馆橱窗里跑起来,有造像从石窟里跳出来,有陶俑唱歌跳舞,有壁画里的众仙扎堆儿聊天。这些创新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AI技术的突破和普及,一键生成式的AI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变得简单。许多博物馆也纷纷动起来,开始尝试让文物“活”起来。从国家博物馆的虚拟数智员工艾雯雯与馆藏文物鹰形陶鼎的对话,到河南博物院3000岁的玉虎“开口”拜年,再到江西省博物馆的文物“显眼包”集合跳舞,各地博物馆掀起通过AI技术让文物“动”起来的热潮。网络上,人们对于AI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反响热烈。有网友表示,这种传统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让文物显得更加活泼可爱。也有观众对这种新颖的展示方式表示好奇和赞赏,认为打破了博物馆严肃沉闷的形象,让年轻人也能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AI技术在文物活化利用中的应用,无疑是博物馆领域的一大创新。它不仅简化了文物数字化的复杂过程,降低了技术门槛,而且在画面呈现上更加多元,使得更多的文物能够以数字化形式快速呈现给公众。这种技术的应用,让沉寂千年的文物拥有了“时代生命”,变得栩栩如生,与观众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同时,通过“文物下班”“别睡了起来嗨”等贴近当代的剧情“人设”,以潮流感的表达方式大大增加了文物“动”起来的趣味性,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趣味融合的又一次大众探索。
热闹之余也应该思考,如何让文物“动”起来的同时,也通过讲述故事传递其背后的文化内涵。AI技术的应用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活化,更应该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让公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获得知识的滋养和文化的传承。(今晚报记者:刘桂芳)
来源:今晚报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吕昕洺、陈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