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是被誉为“龙芯之母”的微电子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黄令仪的诞辰纪念日。为纪念黄令仪研究员的卓越贡献,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公众对芯片科学的认知和兴趣,当天下午,上海科技馆联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大学微电子产业学院、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遇见@科学家,致敬黄令仪”特别活动暨第219期上海科普大讲坛。
在“科学家寄语”环节,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委会委员、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古元冬博士向黄令仪研究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黄令仪研究员被誉为“龙芯之母”,她年过古稀仍钻研在科研一线,倾注毕生心血,研发国产高性能芯片,带头打破西方芯片垄断。她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谷元东高度赞扬了黄令仪研究员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精神,她以无尽的热情追求科学真理,勇于攻克技术难关,怀揣深厚的爱国情怀,不断开拓新的研究疆域,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元冬鼓励青少年们应以实际行动学习、传承和弘扬黄令仪研究员的科学家精神,并为当天生日的30名学生们送上了科学家寄语、生日祝福、亲笔签名的生日贺卡以及“遇见@科学家”定制的文创纪念品。
随后,第219期上海科普大讲坛正式开讲,芯片产业可以说是现代生活的“隐形基石”,从智能手机、计算机到汽车、工业设备,芯片无处不在。古元冬以《微电子芯片:方寸之地,攸关国运》为题,从芯片的分类讲起,分别介绍了由传统“摩尔定律”驱动的计算芯片,比如CPU和AI芯片;被称为“超越摩尔”的功能芯片,比如传感器芯片,它们是未来“智能世界”的关键,涵盖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应用场景广阔。就我国高端芯片国产化率还不高、在一些关键领域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古元冬与观众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瓶颈,逐步实现芯片的自主化。古元东还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将如何通过产学研协作,构建从研发到生产、从技术创新到人才培养的完整产业生态链,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古元冬表示:“这一次我们主要是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下,怎么从沙子到芯片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芯片的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芯片的一些应用场景,希望能够让他们能够很真实地看到各个学科,融入到芯片创新的这个行业里面来。”
讲座结束后,30名与科学家同一天生日的寿星们一起参加了科学课程《点沙成金——芯片电子琴制作》。一粒沙子可以逆袭成为高端芯片,从想法到电路图再到可用的智能装备,现场观众通过动手实践,了解了频率、声波等知识,亲身体验,感受到小芯片的大能力。
上海市五四中学学生狄哲伦表示:“今天得知了我和这位科学家是同一天生日,此外,我也知道了很多关于芯片的知识。感觉印象十分深刻,我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上海市五四中学校长卫光介绍说:“我们一共来了三位学生,他们正好与我们今天的科学家是同一天生日。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营造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记者:张琦
图片:任超
视频:任超
编辑:徐悦琳
资料:上海自然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