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1月26日举行。会上,市领导向受到表彰的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6名模范个人,50个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今天,小舟带您领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团队的风采。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团队成立于1982年,是国家“双一流”学科重点科研团队,核心成员9人,首任负责人是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奠基人李思发教授,现任负责人为王成辉教授。
团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入西部,推动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改善民生,助力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团队获2019年上海市教委脱贫攻坚嘉奖,教育部精准扶贫典型项目,并在2022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亚东鲑鱼生活在海拔2700米—3700米的水域,繁育难度极大。2015年,团队接到助力亚东脱贫任务,经过三年研究,攻克了鲑鱼繁育和养殖技术难关,帮助亚东县建成西藏最大冷水鱼类繁育基地,团队手把手传授技术,培训了200余人次,当地群众从农牧民转变为渔民。
《科技日报》报道了牧羊少年旦增拉杰,通过学习鲑鱼养殖技术脱贫致富,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发展,助力亚东县成为西藏第一个脱贫摘帽县。
团队通过将新疆独特鱼类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经过多次进疆考察,攻克了白斑狗鱼、河鲈、高体雅罗鱼等鱼类繁殖技术,并推广至全国20余个省区。
团队还抢救性保护了塔里木裂腹鱼,建成专用养殖场,选育出新疆首个水产新品种“新申1号”,并推广至虾蟹养殖。耐盐碱罗非鱼在新疆成功养殖,推广面积达8000亩。团队连续25年在阿勒泰地区开展渔业服务,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鱼博士”,为新疆特色渔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最全面的水产动物种质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首创“系内群体选育+系间配套杂交”育种技术,培育了六个国家级新品种,推广至民族地区。瓯江彩鲤“龙申1号”在广西建立了扩繁基地,向周边民族地区推广,中华绒螯蟹“江海21”推广至全国17个省区,年创产值超15亿元。团队为青海省提供全套冷水鱼养殖技术服务,助力青海成为全国鲑鳟鱼类养殖的核心区。
无数人的命运因“一条鱼”而改变,水产是上海海洋大学的特色,也是团队服务民族地区的优势。
近10年来,学校每年为西部培养上千名渔业技术人才,开展50余项科技服务,团队将继续发挥“双一流”学科优势,赋能民族地区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贡献。
编辑: 蔡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