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Q:
请问,北京的国际学校学费最高的鼎石是45万一年,其他普通的不过20万一年,而一套学区房至少800万,按您说的其中40%溢价就是300万是不发挥任何价值的。那请问,这些买学区房的家长是怎么考虑的?
以12K来说全部学费不过是240w-540w,而鼎石这种是极少有人选择的,大多数中档应该就是300万左右。那与其家长们支付需要的溢价来买学区房,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国际学校,大多数都能被国际著名大学录取的。
而且这还是没计算鸡娃的费用,以每年30万计算就等于国际学校的学费了,那这些买学区房的家长们怎么考虑的?
A:
1、鼎石学费45万一年,现在有这么贵吗?我印象中都是30万左右,这45估计是把住宿吃饭和校服一类的都算上了,否则应该没这么邪乎。普通的20万估计也是含了部分费用的,学费不是学校想收多少收多少的,也都得经过审批。
2、所以如果只是说“学费”,那12年下来一般200来万,高了也就400万吧,跟学区房的花销没法儿比。
不过这只是学费,如果算上衣食住行就至少每年加10万,然后各种活动和游学一类的每年也得10万起。所以如果计算民办国际校的基础费用,一般以每年50万为常规,高了百万都有可能。
还有别以为民办校就不补课了,只要孩子成绩不好就都得补。或者说这跟什么学校无关,只和孩子的成绩有关。而且国际校在英语考级之前的绝大多数孩子都补课,也都不是小数字,否则考不下来。
所以您的240-540算少了,常规应该是500-1000万差不多。而且这还没包括一群富二代凑一块儿各种流行或攀比的花销,那就没谱儿了。如果父母收入不是太高的话,孩子或许会有自卑和被孤立的可能。
另外国际校一般都是要留学的,每年又是几十到上百万,也考虑好。公立校则是留不留学看情况,比国际校的模式更灵活,至少有更多的通道选择。
3、买学区房的家长们未必算过账,但大多数都了解过私立国际校的情况,了解清楚了也就觉得没意思了。很多时候不是钱的事儿,而是民办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多数不如公立校。或者说很多家长也考虑国际校(高中),但以公立的优先,那不仅学费才10万八万的,人大附四中这种的质量也不是民办校能比的。
4、如果给学区房算账,那家长们首先是认为溢价部分有可能不损失,概率还较大。而且房价中的基础部分也有保值升值的可能,甚至说不仅用上了学位,还有可能从房子上赚钱呢。
5、总之我感觉您对民办国际校的费用不太了解,计算的有高有低了,但总花费是严重低估了,现实中翻一番都正常,毕竟有钱人扎堆儿的地方不可能省钱。
另外您对民办国际校的教育水平肯定高估了,更没了解补课鸡娃和考级的意义和花费。所以再多了解一下吧,否则这么讨论都没意义。
仅供参考。
二
Q:
请问,房子是生活中的刚需品您不否认吧?那既然是刚需,却被**和开发商当作了商品来牟利,这符合广大百姓的利益吗?再请问,在现如今大多数百姓都买不起房子的情况下,房价为什么不能跌?而且北京并不特殊,同样是出生人口大幅下降,那请问将来谁接盘?晚降不如早降,主动刺破泡沫不好吗?
我用您常用的话来送给您: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只有买的起的才叫需求,而买不起也不想买的只是需要而已。
那请问,在当今的市场中,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只是需要房子而成为不了有钱的需求,如此高昂的房子卖给谁?
A:
1、我否认房子是刚需品。因为“刚需”的全称是“刚性需求”,也就是无论价格涨跌,其需求量都基本不变。比如米面油盐和特效药等等,便宜了不会增加销量,但涨价了也并不减少需求。而房子不同,这是典型的“弹性需求”,随着价格波动,需求(销量)也跟弹簧似的忽高忽低,否则也不会出现前几年抢房和这几年没人买的现象了。
2、既然不是刚需,那作为商品进行牟利有什么错吗?就算是刚需,米面油盐和药品就不能牟利吗?中国曾经有几十年时间是不靠房子牟利的,但后果是房子严重短缺,北京人均居住面积在1978年仅有4.5平米,一间厕所的面积。就因为政府补贴不起,不能自身造血的产业无法长期循环。
您只能代表买不起北京房子的百姓,不能代表全部人的利益。毕竟北京有900万户的家庭,其中接近600万左右拥有自己的房子(800万套),另外300万家庭才是无房户,您觉得无房户算大部分吗?
有房子的极少有希望房价降的,买不起房子的才希望呢。但如果符合了这300万无房户的利益,那600万户家庭的财产就受损了,您觉得这算是符合了“广大百姓的利益”吗?
3、谁也没说房价不能跌,买不起就不买,没人买自然下跌。不过多说一句,北京每年房子的成交量是20万套左右,其中新房(商品房)增量5万套。那就是说,房价的涨跌由买得起的这些人决定,和买不起的人无关。就像豪车和私人飞机似的,没多少百姓买得起,但人家降价了吗?
4、我认为北京很特殊,就因为这里是首都,每年都能吸引到众多的人才来工作和落户。所以北京的房子大多数都是被外来的新北京人买走的,跟本地孩子的关系不大。就像您也是新北京人吧?那就甭跟北京的小孩儿较劲了,他们不跟你抢房子的。
当然,北京也没指望着买不起房子的人接盘,而是指望着出得起价格的人群。毕竟北京每年只要有5万套的增量和20万的成交量就能稳住大盘,似乎不是很大的数字吧?
5、晚降早降和是否刺破泡沫的事儿我管不了,您太高看我了。
6、最后这个问题是不是重复了,和上边的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成为不了需求那就不求了呗,何必为难自己?而且不买房的可以去租房啊,干嘛非得跟房价较劲呢?无论房价高低,都是只卖给买得起且愿意买的人的,和其他人无关。
7、最后我也问您几句吧。刚看了您的朋友圈儿,是做教培的老师。那请问:教育是刚需品吗?如果是刚需,您利用教育来赚钱合适吗?符合广大家长的利益吗?在广大家长承担不了高额补课费的情况下,您为什么不能降价?北京并不特殊,孩子出生率在减少,请问将来谁补课?晚降价不如早降价,您主动降价不好吗?
再问两句:文凭学历是刚需盘吗?如果是刚需,那请问像清北985这种学校要高分合适吗?符合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利益吗?在广大学渣考不出高分的情况下,清北985为什么不能降低分数线?北京并不特殊,孩子在减少,请问将来谁参加高考?名校的分数线还能维持住吗?
难道清北985只能录取高分的学霸吗?那学渣们的心情谁来安抚,他们的想上好大学的愿望谁来满足?晚降分不如早降分,让清北早点儿沦为lan翔技校不好吗?请问这些您都考虑过吗?
仅供参考。
三
Q:
陪老板来北京办事,感觉北京人比广东人都能装。但人家广东人是真的个个家里有几栋楼出租,北京人有吗?但也偏偏学人家装低调,穿的土的掉渣,吃饭时却大言不惭的说啥好菜都吃过,结果却说卤煮大肠最好吃,他们把吹牛都当真了吧?吃完饭才露出底裤,好几个人连车都没有,但却还要嘴硬说坐地铁不堵车!
老板让我送一个人回家,那一路上吹的都没边了,最离谱的是到他家小区竟然是破的不能再破的老小区,北京的房子贵谁都知道,但这种老房子也能上千万?蒙傻子呢吧?买不起新房还嘴硬而已,就跟吹牛说给孩子补课似的,两个小时说一千多元还不贵,这种话也就自己能信。而且他肯定都没算过账,要不然自己都不信,就算每天补一科,30天就要四万五,高考时能提高4分吗?
A:
兄弟,一般我都不回留言的,但您这条写的太辛苦了,那我也受累怼您两句吧。
1、既然您是陪老板来北京办事,那有本事别来啊,自己在家办事儿好不好啊?您也可以不陪老板的,何必自己假装恭敬,然后还得陪着他装,累不累啊?
2、北京比广东能装是有可能的,毕竟城市越大也就越包容,能装下的东西就多。这不连您都能装下,那还有什么装不下的玩意儿吗?
3、广东人个个家里几栋楼,那就算广东一亿人,他们有几亿栋楼啊?看来住建部说全国有6亿栋楼说少了,还不够广东装的呢。但北京人肯定没有,也犯不着吹牛忽悠傻子。
4、学人家装低调?那您的意思是说北京人应该很高调是吗?您也太抬举我们北京人了,没必要,免礼平身吧。
而且低调用学吗?有必要学吗?那不应该是自身修养的体现吗?可能在您看来低调需要学,那是因为您没有高调的底气,也没有低调的修养。而且另外告诉您一句,能让您看出低调是对您客气,怕刺激了您,千万别不识抬举。
5、穿的土的掉渣儿,您没捡几块儿土渣子带回家盖房啊?穿衣服讲究得体和舒适,无所谓土的洋的。或者这么说吧,如果让您觉得洋了,那或许是穿的真土了,洋气本来就是最土的形容词。
而且之所以让您觉得土,或许是人家觉得还犯不上为了您和您的老板刻意打扮,礼服是会见尊贵客人时的礼仪,天子脚下的都懂礼,更知道面对什么档次的人用什么级别的礼,您或许还配不上太高的。
6、说啥好菜都吃过,也有可能人家说的不过是普通菜品,只是您当成好菜了。这不赖您,见识少不是您的错,错在您父母没给您富二代的身份和享受。
7、没车而坐地铁也是一样,您的不理解,其实是人家的最佳解决方案,这中间所差的还是认知与见识。
您觉得有车代表有钱,开车更是炫酷,但对过了这个阶段的人来说或许还觉得可笑呢,毕竟这年头儿的北京犯不上用车来炫什么了,也没人当回事儿。而且多说一句:地铁不堵车是真的,不用怀疑。
老板让您送一个人回家,不送不就得了,何必受这刺激呢?就跟谁求着你们老板似的,又不是没坐过车。
8、至于北京老破小的价格我就不跟您废话了,自己去二手房平台上看看就知道了。我只是多说一句,很多人调侃北京遍地是黄金,可以理解为房子,寸土寸金是真的,只不过很多人拿不动而已。拿不动就只能说这金子没用,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但其实谁苦谁甜谁自己知道。
房子是用来住的,自己觉得舒服就行,不想卖的时候不用别人来点评价值,尤其不跟傻子讨论价值。
买不起新房是有可能的,但也有可能是人家想住的那地方就没有新房,想买也买不到。这也不抬杠了,别人是否买的起都是自己的事儿,不用证明给外人看。
9、孩子补课两个小时1000多,在我看来也不太贵。当然这也得分老师的水平,像您这水平的话倒给我1000多我都觉得亏大发了,怕给孩子教坏了。行了,学习的事儿我就不给您普及基础知识了,您理解不了,估计也用不上,省点儿脑子甭琢磨了。
10、总之就这样儿吧,自己的日子是自己的,大部分北京人装不装的自己知道就行,早过了在乎别人评价的时期了,更不在乎您的感受。您能理解吗?
最后多说一句,从算账能看出来,您的数学真好,脑子真聪明,替北京人算的账竟然算对了。如果4万5真的能在高考时提高4分,那有大把的北京人先买他100分打底,太便宜了……
四
Q:
有两个问题:
1、父母过世了,留下一套西马金润家园70平米的经济适用房,本想着出租,但目前的市场状况房租也在下跌中,偏向出售,想征询一下意见。
2、本人在海上海花园有套95平米的商品房,因为孩子在城里上学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寒暑假回来住,使用率也就50%。就目前的市场状况是否有必要出售(这个房型已经比最高的时候降了100万),等以后有合适机会再进行改善。
A:
1、既然是“偏向出售”那就卖了套现呗,只要有收益更高的稳妥理财渠道就行。这其实没必要咨询别人,自己决定就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这几年经济环境不好,导致公务员系统都没涨工资。很多人本来想瞎混着,但是工资福利也都降了,所以他们都想辞职去追求诗和远方。请问,这种事儿用咨询别人的意见吗?
我觉得没必要,人生的重大选择只能自己决定。如果有更稳妥的高薪工作那就赶紧跳槽,这种时期留在体制内的都是实在没辙的,和没勇气不敢冒险的。
另外这种事儿只要是向外人咨询,那大多数人都会劝他们赶紧办手续的。毕竟很多人想进入体制内而不可得,所以心中有各种的羡慕嫉妒恨,巴不得他们赶紧裸辞呢。也只有让体制内的都腾了地方,招聘要求才有可能更加降低,也才能给底层学渣们以机会。
房子也是如此,卖了也好,能更加的砸盘,导致房价更低,这种事儿是所有买不起北京房子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至于自己也当然可以抄底,真能抓住机会就行。
2、另外“追涨杀跌”虽然被投资界贬低,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却是最赚钱的。这不是开玩笑,看看各大量化基金的操作记录吧,全都在追涨杀跌,也都赚到了暴利。只不过他们玩儿的是巨额资金和量化模型,操作中不掺杂个人的情绪判断而已。
之所以民间投资家们也进行追涨杀跌,就是因为看到了机构们的发财案例+控制不了自己追求短期收益的欲望。所以如果觉得自己能力强就完全可以追涨杀跌,只要真能判断什么时候是“合适的机会”就行。
3、总之房子是用来住的,既然利用率不高,那从居住角度来说就意义不大了。那如果追求短期收益就应该卖掉,只要能准确判断各个周期就行。现在是北京楼市这30年来的第七次楼市低迷,前六次都有无数人卖掉房子等抄底,虽然失败的占绝大多数,但也有成功的。试试吧。
留着北京房子的都是实在不懂其他投资的,又胆儿小,所以只能持有房子,图的就是个稳妥而已。虽然现在又是一轮救市,之前的几次也都成功了,但我也不认为房价还能大涨,以后就是个对抗通胀的工具而已。
所以如果追求短期收益就卖掉吧,追涨杀跌只要用好了也是很赚钱的,自己把控时机就行。拿不准的时候也可以上网求助,毕竟网上好人多,大家都会帮助你赚钱的。你周围的人也会时刻盯着你,准备拿你当教材或案例呢。
仅供参考。
五
Q:
我没有北京什么其他数据,我有的是两个双胞胎女儿。一个在悉尼,一个在北京。悉尼的买了房,北京的我们还在观望,无它,北京的收入房价比太低了,真扛不起。简单说下:悉尼的女儿,年收入10万澳元,买悉尼大约北京的三环四环的两居室公寓,78万。北京的女儿,年收入大约15万人民币,要是买北京的三环四环的两居室多少钱?取个小数550万人民币不多吧?别说什么首付多少,利率高低,那都没大关系。这俩女儿分别都在各自城市算是中位数收入吧,我没有统计数据,感觉大差不差,可北京的女儿,你要是靠她自己的收入,她敢买,能买得起两居室房子吗?
@章哥说买房,你给说说,是不是差就差在收入房价比上?还能有别的原因?说白了吧在房子金融属性基本被废以后,没投机指望赚钱买房的了,居民收入基本就支撑不起这么高的房价!还需要多说别的吗?相信,@章哥说买房,肯定不赞同我的观点,那就烦你出来掰扯掰扯吧!
A:
1、呵呵,掰扯呗。但先问一句,“北京的收入房价比太低了”?您能分清高和低的概念吗?或者说您的“高和低”都是可以随时转换的吗?这有些理中客的感觉了!说实话我看到这儿我就知道跟您不好掰扯清楚。毕竟黑白对错都是观点,而且还能随时转暖,那这种心态就不好讨论了。
2、悉尼78万的公寓怎么就大约是北京的三四环了?从两地市区面积来说差不多,但悉尼500万人,北京市区却是小2000万人。大哥,咱做个比较能不能是同等条件啊?那请问,鹤岗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北京1.64万平方公里,差的不多吧?那鹤岗相当于北京二环的房价也就20万一套,当地百姓平均年收入4万,而北京二环同等面积的房价至少千万,当地百姓年收入多说了也就20万。能说明鹤岗的房价合理吗?我认为不能,因为北京2000多万人,鹤岗不到百万。而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您认为呢?
3、再说了,您能理解“毛收入和净收入”的概念吗?请问,假定两地都挣10万,A地税后到手9万,B地税后到手8万,请问两地的净收入一样吗?再比如,A地每年最低生活开支4万,最后剩5万。B地每年最低生活开支6万,最后剩2万,请问两地的真是收入真的一样吗?人类打工其实就相当于做生意,无非是出卖劳动力而已。那请问,如果两人做生意摊煎饼,商场里煎饼15一个,马路边煎饼9块一个,能否说明商场里的利润更高?不能呗,因为在没有计入税费和租金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比较纯利。
而收入其实也是这情况,高收入国家都是高税收,真实收入也就未必多高。但公知屌丝们就是拿人家的高工资说事,从来也不提高纳税和高消费。举个澳大利亚的例子。很多人都说澳大利亚的公交车费很便宜仅仅才1澳元。但实际上那仅仅是上车预付的“测试首付款”而已,真实的票价得过几天结算完了才知道,通常都是5澳元。但是公知和移民中介从来不提真实花费,只说人家车费才1块钱,他们是不是有点耍流氓啊?所以您这所谓的“房价收入比”怎么说呢?年入10万在澳大利亚确实不算低了,但是真实收入是多少?落到兜里能提供给买房的真的很多吗?
4、再说一点,您能理解“名义房价和真实房价”的概念吗?比如北京80平房价500万,然后每年的成本就是物业费,普宅每年每平2块钱左右,一年下来是2000块钱吧。假定费用不涨,那按50年总费用不超520万。但澳大利亚的真实房价是多少?也就是同样50年的年限,加上房产税保险费和HoA费用是多少?
您肯定会说这么计算不合理,后续费用怎么计算进房价呢?那是应该是计入“消费”的。但是,既然您女儿在资本主义国家买房了,真的不懂资本的投资属性吗?真的不考虑整体费用吗?这不抬杠了,但我告诉您,如果计入各种基础成本,那假定是在悉尼100万买的房子,50年下来就算各项费用都不涨,那真实房价也要达到250万左右了。毕竟除了中国,所有国家的房产税+物业费和保险费都是很贵的,尤其是公寓,您不会避而不谈和不承认吧?
5、其他我都不聊了,比如出租的各种税费问题,还有“租霸”的事也都不聊了。只说这几条,您觉得您女儿在北京买不起房,真是因为您想象中的“房价收入比”的问题吗?当然,我也理解您。比如第一条,在您心目中,高和低就是同等的概念,对立就等于统一。第二条,您心目中500万人口的悉尼就是能等同于2000来万人的北京,悉尼就是这么牛。第三和第四条,只谈毒性不谈剂量本来就是公知们的常规手段,只谈价格不谈成本更是,就跟聊人家外国的“免费医疗”似的,只说免费,但从来不谈保险和排队。能理解您的想法,就是“既要又要”而已,在北京既想要澳大利亚的高收入,同时又不想谈他们的高税收和高成本。
6、总之就先聊到这吧,再多说就太不留面子了,帖子也超字数了。另外具体的两地房价收入比我不算了,如果您心中有杆秤就自己算,这杆称摆不平就不用算了。欢迎继续掰扯,我还一肚子词等着呢,放心,我仍然会收敛着来的。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