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1950年夏天,越南的边境战役如火如荼,但命运却在一场会议上悄然发生了转折-胡志明请求中国出人、出物支援他们的抗战。
中方派去的负责人,是他的老熟人陈赓。陈大将听取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后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份计划存在致命的缺陷,提出了围城打援的策略。
越军将领有人不服,但是陈赓用他巧妙的指挥取得了胜利,打得他们点头“服气”。
从大山到大海:胡志明的“求援”与毛泽东的幽默回应
1950年,法国在越南的侵略战争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时候,胡志明向中国伸出了求援的手。作为一个长期游走在战争的领导人,他深知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摆脱法军的铁蹄的。
早在1949年,他就曾经发出过同样的请求,但由于当时中越之间的交通和军事条件尚未具备,未成成行。而这一次,中方答应了,而且派出了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百战之将。
此时的胡志明坚定地表示:“只要是能帮助我们打败法国人的,什么能行。”不久后,军事顾问团奔赴越南,开始了中越之间的第一次军事合作。
这场“新中国援外第一战”不仅仅是对越南的援助,也是中国首次以军事顾问的身份,直接参与外部战斗。历史的巨轮仿佛在这一刻,开始了它的新转动。
“攻城还是围点?” 陈赓的一次说服大会
陈赓是胡志明点名要的,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大大小小的战争他经历了无数。对于他来说,战场上的每一丝细节,每一次的战术选择,都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
然而,陈赓此时面临的是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越军与法军在边界上形成了胶着的局面,而越军指挥员们则陷入了对作战计划的不同理解之中。真正的考验,正等着陈赓去破解。
当时,越军准备对高平发起进攻,目标非常明确:突破法军的防线,迅速占领这座战略重地。不过,陈赓非常不认同他们的作战计划。
他意识到,这样一场硬仗,越军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准备。高平地形复杂,法军的防线固若金汤,攻城难度极大。而且,越军的体力、装备和士气虽好,但他们缺乏足够的攻坚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陈赓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陈赓的意见一出,顿时引起了越军指挥官们的广泛质疑。
许多人认为,如果目标是解放高平,为什么不直接去攻打高平呢?而是要选择打一些看似“较小”的目标,像东溪、七溪这样的据点,真的有战略意义吗?
毕竟,他们习惯了直接打敌人强势的核心阵地,胜利的希望看得见摸得着。而陈赓提议的围点打援战略,似乎是一种“旁门左道”的方法。
面对这些质疑,陈赓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决定通过亲自出面,详细解释这个战术的深远意义。为了让越军的将领们彻底明白。
他的解释简单、直接又不乏幽默,打破了大家的疑虑。他告诉大家,战争不仅仅是打仗,更多的是战略的博弈。
直接攻打高平,未必能如愿。相反,通过打东溪这样的“软肋”,可以迫使敌军增援,给越军创造出消耗敌军有生力量的机会。
他还特地举了个例子:如果你直接打高平,等于是用锋利的刀去割铁板,这样虽然能破坏铁板,但很可能你的刀会断掉。
而如果你先从边缘削起,敌人也许在你的消耗中慢慢削弱,最后你再一举捅破铁板,成功率就更高了。这番话,将原本疑虑重重的越军指挥官们慢慢说服了。
经过这番耐心的说服和细致的分析,陈赓的战术最终获得了认同。此时,陈赓明白,自己的战术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展现,更是一种心理战的胜利。
越军打城打得热火朝天,法国人却越来越慌
1950年9月16日,攻打东溪的战斗终于开始了。陈赓的围点打援战略正式付诸实践。根据陈赓的设想,越军首先要占领东溪,切断法军的增援线路,逼迫敌军增兵。
这一战,他对于越军的指挥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保持战斗的连续性,直到法军开始增援,才可以发动总攻。
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顺利。越军主攻部队虽然迅速占领了东溪外围,但与前方指挥部的联系却在关键时刻断了。
战斗本应在清晨发起,但由于通讯不畅、指挥不力,导致了战斗的拖延。直到黄昏时分,越军才再次发起总攻。
即便如此,战斗仍然没有突破法军的核心阵地。越军的攻城部队虽是人多势众,却仍然未能有效穿透法军的防线。
陈赓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战场。他迅速分析战况,指出了越军攻势不力的原因——不仅是战术的问题,更多的是士气与指挥上的缺陷。陈赓赶紧越军坚守已有阵地,并且加速加强各部队之间的协调。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补充食物、加强政治工作的建议:“只要士兵们吃得饱,精神头就能顶得住!”他的话带着一点幽默,也让越军的指挥员们豁然开朗。
然而,法军并没有给越军太多喘息的机会。在敌机的轰炸下,越军一度开始出现后撤的迹象。陈赓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紧急下达命令:“千万不能撤,站稳阵地,继续打!”
他把士兵们的心稳住,也让他们重新找回了战斗的勇气。随后,越军再度发起攻击,并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突破了法军的防线。
此时,法军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陈赓精心设计的“围点打援”战术开始奏效。法军不得不调动更多兵力增援东溪,试图将越军击退。
然而,越军的战略进展得如火如荼,打出了声势,打出了连胜的气势。最终,10月初,法军的增援部队陷入了陈赓精心布下的“口袋阵”,无法脱身。
整个战局急转直下,法军的精锐部队在两面夹击下全军覆没。这场战斗,不仅彻底改变了越南的战场局势,也为“围城打援”的战术提供了真实的佐证。
陈赓通过冷静的指挥和精准的战略布局,让越军在短短几个月内,逐步挤压了法军在越北的兵力,使法军的进攻能力大大削弱。这下,包括武元甲在内的人都对他彻底服气了。
参考资料:
新中国援外第一战:越法边界战役陈赓建议围城打援.党史博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