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是建国后婉拒上将头衔,黄埔四期的第一名?毛主席:他不亚于我

0
分享至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曾经培养出了诸多革命骨干。

黄埔四期是其中尤为出彩的一批,如林彪等革命时期杰出人物。但其中最为杰出的还要数郭化若,他是当时同期毕业中黄埔军校真正的第一名。

无论是军事水平还是领导能力,他都十分出色。毛主席曾经评价他拥有着不亚于自己的才能。在他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



走上革命道路

1904年,郭化若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刚出生的时候他的家庭条件还不错,但仅仅几年之后家里的处境就不太好了,他的父亲和母亲都要做大量工作,但即便这样也只是仅仅维持着很一般的生活。

虽然处境不太好,但郭化若的母亲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作为书香世家,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一直十分看重孩子的教育和学习。

郭化若也没有辜负母亲,他从小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也在学习上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那时候上学的负担还是太重,家里在他上完高中后就没有能力继续支持他上学了。但经过这些年的学习。

他的眼界也开阔了不少,哪怕家庭不能继续支持,他也一边为家庭分担生活的压力一边自学。

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从3000多名考生中杀出重围,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

虽然当时黄埔军校成立还不到一年,但以当时黄埔军校在军事上的地位,只要考上了就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

他在校期间成绩十分优异,在那时候就打下了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军事素养也随着学习而日渐增长。

各种军事知识和战略战术以及革命精神共同铸就了以总成绩第一而荣耀毕业的他。

当时赶上时局动荡,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暗潮涌动,争斗不休。蒋介石曾经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他可以加入自己的秘书团队。

这样优秀的人才无论到哪都必然是会被争抢的对象,但郭化若没有答应。毕业后他很顺利的留在了学校,也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对于他来说,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的归宿。

大展身手

北伐战争中,郭化若充分利用他的各种军事才能,为军队的整体战略安排和指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于他个人而言,这场战争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也让他为一直以来的理想付出了努力。

在这之后他又参加了南昌起义,在战斗中无论是面对艰难的困境还是狡猾的敌人,他始终都能保持一个指挥者应该有的冷静,做出对当时局势最为有利的选择,最终也大获全胜。



但南昌起义之后,郭化若的军事才能体现的同时,我党也发现了有优秀军事才能的人甚至是可以决定一场战斗的,这样的人才我们实在是太少了啊。

我党在研究过后将郭化若及几位军事将领安排到莫斯科炮兵学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那时候我国的一些理论相对还是落后一些,郭化若到了莫斯科就进入了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

就在他未来学术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却主动提出想要中断自己的学业,他想回国。原来是井冈山会师成功的消息传到莫斯科,郭化若大受鼓舞,他想回到祖国去报效国家。

当时的教官都知道他如果继续学术肯定会在未来有很高的造诣,纷纷劝他继续学业,但他十分执着。最终教官只能尊重他的想法,放他回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回国后他就加入了红四军成为一个参谋,在随后的几场战争中也都获得了十分漂亮的胜利,引得领导大为赏识他。

古田会议之后,他担任了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军委二局局长的职位,从此跟在毛主席的身边做事。

毛主席也十分赏识他,在八路军第一期参谋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因为太过于忙碌而没有办法到场的时候推荐郭化若去讲课。

要知道那培训班是在毛主席的倡导下举办的,专门培养参谋人才的。郭化若去讲授他的经验可谓是对他最大的认可了,他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这份认可。

除了在军事指挥的贡献,他作为一个读书人在文化方面也作了不少的贡献。我军第一期《参考消息》就是他创办的。

这个报刊主要就是传授各种参谋信息,他在自己有了成就后也想着将知识分享给大家,大家共同创造更好的成绩。

他还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作为参谋长他们时常需要传递各种讯息,而那时候的通讯是十分麻烦的,没有各种设备,只能依靠人力,常常让人快跑断了腿。

他基于此现状下盯上了电台,在一次战斗中成功收缴了一部电台,还生擒了十名电报员。

他凭借自己的谈判天赋成功说服这十名电报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红军的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部队成立了,通讯也比曾经迅速而准确的多。



毛主席得知他解决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十分高兴,赞赏他这个参谋长当的真是不错,我党有他这样的人才真是如虎添翼。

1944年,因为进入了反攻阶段,战争爆发的更加频繁。

而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场上的指挥官,我军因为战争的频繁而在此处有着些许薄弱处,郭化若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及时思考解决办法。

他向军委提出建议培养指挥人才,这样才能在战争中更好的胜利。军委在听完他的建议和规划后认为十分有道理,便着手创办了延安炮兵学校。

而郭化若作为这件事情的提出者,而且他还在这方面有着非凡的实力,就将他任命为了学校的校长。

郭化若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做了这个校长之后他将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了培养人才上。他知道这是一个重担,也是必须要做好、做出成绩的重担。

因为他十分重视,所以很多环节他都是全程跟进的。从学员的挑选开始,那些有天赋的学员他一个都没落下,统统招进来耐心教导。

课程的设置上他参考自己在黄埔军校的学习经验来设立,争取让大家都能更好的接受各种知识。

教材他亲自着手编辑,争取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让学员更好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延安炮兵学校在他的准备下势头很好,但他却因为连日的操劳而病倒,他从不后悔,这就是他终其一生都想做的事情。

婉拒上将

在诸位的共同努力下,反击战打的还算顺利。在延安炮兵学校各种事情都走上正轨不再需要郭化若全身心投入后开始了他的创作。

他将他对战争的理解全都书写在纸上,创造出了《赤壁之役》《淝水之战》等著作,在其中蕴含深刻的道理传授给他人。



后来他还出版了《新编今译孙子兵法》,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

1955年授衔的时候,因为郭化若这些年做出的功绩之大,中央本打算授予他上将的军衔。毛主席等人也十分支持这个决定,毕竟郭化若的功绩都摆在那里了,他值得。

但没想到最大的反对者却是郭化若本人,他坚决的拒绝了上将的头衔,只要一个中将就可以了。最终中央由着他,授予了他中将的头衔。

对于他来说,什么上将都只是虚名,他从来都不贪图这个。他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就是为祖国做贡献,他既然从这里得到,就愿意为了这里付出。

后来赶上时局动荡,他被迫离开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但也没有什么怨言,而是在其他的地方默默努力。

直到1973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又回到了军科院任职,继续发挥他的光和热。

晚年的他也依旧在坚持学习,各个领域的书籍他都涉猎,一生都在提升自己。他始终温和待人,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共同学习和进步。

在七十岁那年,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回望他的人生,他从未后悔过奉献。他永远是他,那个不追求功名只求做实事报效国家的他。

他又不只是他,他也是那个时代所有曾为了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而用心付出的人物的缩影,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他们为中国革命付出的所有努力我们都不会忘记,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决心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幸运史册
幸运史册
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长河中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28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