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杨艳
西渝高铁朱家山隧道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建设挑战严峻。其地形复杂,瓦斯、岩溶等不良地质状况频发,施工难度和风险都极高。科技创新成为施工的关键力量,突破复杂地质难题,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为高铁隧道建设树立标杆指明方向。
记者今天在现场看到,各隧道洞口智控中心集成智能门禁、瓦斯管控等功能,门禁严格管理,瓦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并自动处理超阈值情况,保障施工安全。同时,分部构建包含瓦斯监测等六大系统的一体化信息云平台,传感器采集瓦斯浓度数据,经大数据分析预测风险,提前预警。
负责承建的中铁一局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二标项目经理表示,朱家山隧道全长9958米,属于Ⅰ级风险隧道,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给工程推进带来了巨大阻碍。为激发创新活力,分部精心构建创新激励体系,以奖励激发全员创新热情,这一激励体系激发了员工创新积极性,推动了后续一系列创新实践。
“在创新激励机制的推动下,分部迅速集结各方力量,组建了科研立项攻关小组。汇聚了技术骨干、经验丰富的工人及科研能手。小组定期开展研讨,全力攻克复杂地质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与节能装备、高瓦斯隧道风险防控技术等难题。”该项目负责人说,在施工准备阶段,分部充分运用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等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探测和分析,准确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如溶洞、断层、瓦斯突出等,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如加强支护、优化爆破参数、提前进行瓦斯排放等,从而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渝高铁朱家山隧道建设中,科技创新贯穿多个关键环节。科研小组利用BIM技术构建隧道出口便道三维模型,直观呈现结构信息,辅助设计优化。施工时关联进度、质量、安全信息,实现动态模拟和实时监控。这些智慧管理与信息化创新措施,有效提升了朱家山隧道建设的安全性、质量和管理效率。此外,项目部注重工艺技术总结,撰写3篇科研论文已发表,已立项“西渝铁路高瓦斯隧道风险防控技术研究”等四项科研课题,现有2项工法获集团公司企业级工法、2项专利申报成功,为行业提供参考,推动隧道建设高质量发展。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