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干才 图片来自网络
解放战争时期,川军将领为蒋氏殉葬的不多(当然,嫡系将领殉葬的也不多,大多都在功德林里待着呢。),除了那位死的不明不白的唐式遵外,就得数第20军军长杨干才了。
在很多资料上说,杨干才是杨森的侄子。
其实这不对,他应该是杨汉域的侄子,杨森的侄孙才是。
虽然说,杨汉域这个叔叔比侄子还要小5岁,但在大家族中,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杨干才属于杨森自己培养起来的军事人才,和夏炯一样,都是杨森开办的泸州讲武堂的首期学员。
反观杨汉域,却是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的。
若论名声,泸州讲武堂自然无法与云南讲武堂相比。
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名将已经遍布军中,而泸州讲武堂毕业的只能被安排在第20军服务。
怎么说呢?云南讲武堂是为全国培养人才的,而泸州讲武堂是为第20军培养人才的。
在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在全国都能遇到前辈和同学。而在泸州讲武堂毕业的,他能遇到前辈和同学的地方也只有第20军了。
这一点差距,就决定了杨干才的晋升速度始终要落后于杨汉域。
在20军内升迁还好说,那就是杨森一支笔的事儿。
可要放在全国部队系统内晋升,那就要看出身了。
云南讲武堂,那可是全国四大军校之一,这个出身,放在哪里都叫得响。
而泸州讲武堂?这是个什么出身?
不要忘了,无论何时何地,各行各业都是要讲出身的。
从二人的资历对比就可以看出,抗战爆发之前,杨汉域就已经把杨干才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1925年,杨汉域担任四川军务督办公署混成旅旅长的时候,杨干才担任营长。
1932年,杨汉域担任第20军第3混成旅旅长的时候,杨干才担任团长。在1935年的时候,才得以担任1混成旅副旅长兼第3团团长。
1936年,杨汉域担任第20军133师师长的时候,杨干才担任134师402旅旅长。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有时候职务上的差距并不是差在能力上,而是差在了出身上。
当然,在这里并没有否定杨汉域的意思,杨汉域本身也很不错。
抗战爆发后,第20军成为了首支走上淞沪战场的川军。
其实,先接到命令的是郭汝栋的新20军。
新20军只有一个第26师,师长刘若卿虽然战术不凡,但是个慢性子,他有意识的放缓了部队的行进速度,这才让杨森的第20军成为了头一支加入淞沪战场的川军部队。
那么,杨干才在淞沪战场上的表现如何呢?只能说,表现的相当好!
尤其是杨干才旅的向文彬团,在蕴藻浜一带与日军苦战数昼夜,击退日军多次进攻。
向文彬也在一个小时内由中校团长升至上校团长,进而少将团长。若非打得好,蒋氏又岂能亲口提拔向文彬为少将军衔呢?
可向文斌再也未能向前一步,一直到退役,也还是个少将团长。
按理来说,少将军衔对应的是旅长职务,可第20军哪有多余的职位给向文彬呢?
至于调到其他部队去担任旅长,那是不现实的。
武汉会战期间,杨干才晋升为134师师长。
杨森 图片来自网络
武汉会战后,杨森第27集团军调往平江驻扎。
平江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是第9战区用于储存物资的后勤补给基地。
杨森刚到平江,驻扎在通山的日军感受到了威胁,主动上门挑衅,却被第20军一顿胖揍,不仅歼敌百余人,还克复了通山县城。
克复了通山后,杨森感到不满足,他发现通山以东有一个叫南林桥的地方,是两条公路的交汇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于是,杨森派出两个团向南林桥进攻。经过5天的战斗,将南林桥拿下。
杨森知道这么重要的位置被他拿下,日军定会反击,于是就把杨干才的134师派了过去。
杨干才带兵的路数和杨森、杨汉域都不同。
除有功必赏这一条外,有过,杨干才反而不罚,而是列队相迎,瞪起双眼盯着你一个劲儿地瞧。
杨干才这个人虽然文能吟诗作对,武能挥刀上阵,但也有不好的嗜好。也可能是因为亢进的原因吧,双眼凸出。
每当部下打了败仗,他列队相迎,瞪着两眼看着对方的时候,那两只眼睛就像“二筒”一样。
因此,杨干才就得了一个“杨二筒”的绰号。
凡被他“二筒”眼瞪过的人,无不羞惭无地,连连表示,下一仗一定要好好打。
南林桥周边的日军先经过了几次小反击均未奏效。于是,驻扎在咸宁的日军一个联队倾巢出动,向南林桥杀来。
以一个师对阵日军一个联队,这个仗是不好打的。可杨干才毫不畏惧。
在12天内,连续击退了日军7次进攻,把日军打得毫无脾气。
可杨森却不放心了。
这仗连续打了12天,部队伤亡惨重。再要打下去,134师还能保住吗?
因此,杨森下令让杨干才撤出战斗,等待补充。
可杨干才只休息了一天又率师反击,将刚刚进驻南林桥的日军外线据点全部拔除,把日军一个联队围困在了南林桥。
见主力被围,日军从其他地方调兵增援。
杨干才等的就是日军的增援。他在附近的村庄找了几间大房子,布了雷,就等着日军上钩。
日军也是没经验的。那么好的大房子,是那么容易住的吗?
不知就里的日军,尤其是一些辎重部队见有大房子住,个个欣喜万分。
可一进去,就被报销了。
在一个地方连续损兵折将几百人,日军觉得这个仗不能这么打下去了,只能灰溜溜地撤出了南林桥。杨干才一战成名。
在湘北会战时,杨干才再立新功。
当时,日军11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向长沙杀来,进攻平江的这一路正是驻扎在通城的日军第33师团。
杨森判断,日军此来定是由东向西进攻。
故而,杨森摆出了一个由西向东的防御阵地,命杨汉域率领133师防守平江以东,杨干才率134师自南林桥出发,迂回攻击第33师团侧背。
可这一次,杨森失算了。
第33师团并未由东向西进攻,而是由北向南进攻。
当日军一支迂回部队突然出现在杨森集团军司令部外的时候,杨森傻眼了。
他一面急令杨汉域回防,一面下令赶紧把物资抢运到幕阜山区藏起来。
幸亏杨汉域回救及时,薛岳又把第79军派来接应,这才把杨森接了出去。
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有人会说,这怎么能算杨干才再立新功呢?
杨干才率134师向北运动迂回攻击第33师团的时候,正好和由北向南而来的第33师团走了个头碰头,两军随即就绞杀在一起。
若非杨干才率部死死缠住了第33师团主力,那么,迂回到杨森集团军司令部的,可就不是一支小部队了。
第2次长沙会战时,杨干才吃了点亏。
当时,日军第40师团向大云山发起进攻,杨森就命令杨干才率134师对第40师团发起侧击。
杨干才率部潜行,来到第40师团外线据点马鞍山,趁夜发起进攻,攻克了马鞍山。
可没想到,在第2天早晨,日军飞机来了。
一般来说,对敌进行侧击,采取的地形应该是山势连绵起伏的地势比较好,既可以隐藏自身,还可以出其不意,而马鞍山的地形并非连绵起伏的山势。
在日军飞机的攻击下,134师无处可藏,损失不小。
但这次侧击,并非没有取得成果。
在134师的侧击下,第40师团先锋重松支队只能留下一个大队护住侧背,这对大云山守军无疑是有利的。
1942年7月,杨干才升任第20军副军长。
1945年1月,杨森主政贵州,杨汉域升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杨干才升任第20军军长。
至于夏炯,则辞去军职,跟着杨森到贵州任民食采购委员会主任去了。
这一切都是夏炯自己做的,不然第20军军长的位置肯定是他的。
他先后两次瞒着杨森去恳求薛岳保举他担任20军军长。这可是犯了杨森的大忌。
本来,在杨森卸任军长的时候,他曾经在杨汉域和夏炯之间犹豫不定,夏炯瞒着他跑去找薛岳要求保举,这才让杨森下定了把杨汉域扶上去的决心。
而第2次呢?同样如此。
如果夏炯是个明白人,他就应该当面去恳求杨森。杨森看在面子和多年的情分上,不见得不把第20军交给他。
可他偏偏走了上层路线,也只能落了个辞去军职的结局了。
夏炯 图片来自网络
1946年,第20军整编为第20师,开赴山东战场,驻扎在邹县、滕县。
由于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被全歼,和74军在抗战中多次配合作战的杨干才确实心慌了。
整编第74师被全歼,并不仅是一支3万余人的部队全军覆没的问题,带给蒋军将领们更多的是心理震慑,让他们对作战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相对于蒋军其他将领的狂妄,杨干才倒很虚心。他到了山东战场后,立即就办了一个“干训班”,把部队的中下层军官和军士们集中起来进行研究,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对付华野的运动战和游击战。
1947年7月,华野以1纵进攻邹县,4纵进攻滕县,可连打4天均未能得手。
华野改变策略,集中兵力,以1纵和4纵进攻滕县,可仍未奏效。部队伤亡惨重,只能撤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1纵进攻滕县北门,第20师佯装溃败,当1纵一个主力营突入城内后,杨干才立即以埋伏的猛烈火力封住缺口,使得这个主力营仅有3人突围。
1947年12月初,整20师在河南柳林设伏,与整编10师协助作战,使得中野10纵遭到毁灭性打击,大量的钱粮物资被抢走。
仗打成这样,究其原因,还是华野轻敌了。
整20师虽然是川军,可战斗力那也是在抗战中历练出来的,并不可小觑。
1947年12月底的确山之战,整20师又挫败了华野、中野3个主力纵队的进攻。
这次作战是整20师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杨干才虽然指挥部队击退了华野、中野三个主力纵队,可自身损失也在4000人以上。
更重要的是,这4000多人中的大部分都是作为军中骨干的下级和军官和军士。
这些骨干打光了,整20师的战斗力掉了一大截。
据杨干才自己对上峰的汇报,在整个1947年,整20师的军士就伤亡了三分之二。
这些军士大多数都是抗战时期的老兵,他们被打光了,就意味着整20师实际上已经是一副空架子了。
不过,由于第20军在战场上表现得很卖力,因此,在淮海战役时就被老蒋点名调给了徐州“剿总”。
那时候,蒋军的编制开始恢复,整20师又变回了第20军。
可华中“剿总”的白崇禧哪能干呢?说啥也不肯同意把第20军调走。
直到淮海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第20军才赶到了蚌埠。
当时,133师师长李介立刚通过蚌埠大桥还不到10里地,就碰见了刚从淮海战场上逃脱的十二兵團副司令官胡琏。
这位胡司令早已经没有了过去的风采,穿着便衣,坐着一辆牛车,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般。
听说20军要赶赴淮海作战,胡琏连声大叫,“快让部下停下,整个战场都完了,你们还赶过去送死干嘛!”
李介立不敢做主,连忙把消息报告了杨干才,这才让20军暂时避免了被歼灭的命运。
淮海战役结束后,蒋军嫡系部队损失殆尽。本是杂牌,却有不俗战斗力的20军就成为了蒋氏的“心头宝”。
在蒋氏的授意下,杨森也赶赴前线,来到第20军加油打气儿。
可没想到,若杨森不来,杨干才未必会死。可杨森一来就叮嘱杨干才,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投降,要效法杨业撞李陵碑的故事。
1949年2月,20军开往芜湖,担任江防任务。
一天,杨干才在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20军的士兵和一位老乡在争夺一副棺材。
杨干才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副棺材是这位老乡为家里老人准备的寿材。
而20军的士兵呢?由于没有合适的材料来构建工事,就想把这副寿材搬回去加固工事。
见到此情此景,早已对战局心知肚明的杨干才叹了口气,挥手制止了士兵们,掏出两块光洋让副官交给这位老乡,说是若战争结束后他活着,那这两块光洋就当送给老乡了,若是自己死了,就把棺材留给他用,这两块光洋便是定金。
1949年4月21日,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打响。
可让杨干才感到奇怪的是,渡江大军并未向他的防区发起进攻,而是在他的两翼不断渡江。
当他发觉到不好的时候,第20军已经被包围,无路可逃了。
坐而待毙也不是杨干才的风格,他骑着一匹马突围。可却被打中了后背,摔下马来。
按理说,这样就可以了,算得上对得起老蒋了。
可杨干才想起了杨森离别时对他说过的话,竟然举枪自尽了。
第20军的老兵们见军长自尽了,纷纷痛哭流涕,恳求我军看在杨干才抗战有功的份上,准予收殓安葬。
后来还是我军花了4块光洋,从老百姓手里买了一副黑色寿材,才把杨干才收敛了起来,并运回了四川安葬。
就是不知道这副棺木是不是他当初花定金预订的那一口。
在第20军的杨门四将中,杨森跟着老蒋跑了,杨汉域和后起之秀杨汉烈起义,只有杨干才听了杨森的蛊惑自尽而死。
若非如此,在功德林里,也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杨森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