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直接进入拍场
拍品预览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小程序参与竞拍)
曾 熙 行书《画论》
纸本 立轴 133×32cm(画心)
1922年作
释文:古人称以篆法写松梅,然亦视其书力之深浅,傥以唐人篆法画梅亦不过杨补之梅耳。
款识:壬戌八月,曾熙。
钤印:曾熙之印(白)
出版:1. 《曾熙书法集》P235,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2. 《曾熙与上海美专书画作品集》P121,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作者介绍:曾熙(1861年-1930年),中国近现代书画家、教育家。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侯园,晚年号农髯。衡州府(今湖南衡阳)人。曾熙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兼任提学使、强德院顾问。先后在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主讲,任湖南教育会长。工诗文,擅书画。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并称“北李南曾”。1915年始于上海鬻字。1930年卒于上海。与李瑞清、吴昌硕、沈曾植合称“民初四家”。张大千、康和声、萧迁等皆出自其门下。著有《左氏问难》《春秋大事表》《历代帝于年表》《和陶诗》《书谈艺录》《诗集》《文集》等。绘画作品有《松树图》等。
曾熙 《拂水国香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23年作
画心 110×46 cm 约4.6平尺
题识:以李晴江用笔写此,癸亥立秋后,农髯熙。
印文:曾熙之印
文字著录:《曾熙年谱长编》第49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11月。
作者介绍:曾熙(1861年-1930年),中国近现代书画家、教育家。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侯园,晚年号农髯。衡州府(今湖南衡阳)人。曾熙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兼任提学使、强德院顾问。先后在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主讲,任湖南教育会长。工诗文,擅书画。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并称“北李南曾”。1915年始于上海鬻字。1930年卒于上海。与李瑞清、吴昌硕、沈曾植合称“民初四家”。张大千、康和声、萧迁等皆出自其门下。著有《左氏问难》《春秋大事表》《历代帝于年表》《和陶诗》《书谈艺录》《诗集》《文集》等。绘画作品有《松树图》等。
李瑞清《致蒯光典信札》
一通两页 纸本 画心
尺寸16.2×27.5cmx2
此札言清廷留美考核通过实难,有上海留美预备科组织者叶钧等人,意请其介绍致蒯左右,以得指示并辅助主持预科事务.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入民国署清道人,谥号文洁,江西临川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江宁提学使、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江苏布政使等职。与吴昌硕、曾熙、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通诗、书、画,尤精书法,各体偕备,尤工篆隶。
蒯光典(1857-1911),字礼卿,号季逑,又自号金粟道人、斤竹山民。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婿。晚清革新派、清流派重要人物。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诰授资政大夫、二品衔候补四品京堂、学部丞参上行走、京师督学局局长。后聘为两湖书院监督。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办江宁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赴欧洲,任留学生监督。曾效力于张之洞、刘坤一、周馥、端方治下。问学于冯桂芬、俞樾等,与叶昌炽相友善。通训诂,精目录学,著有《文学蒙求广义》《金粟斋遗集》等。
苍崖 《月下独钓》
设色纸本 立轴
87X27cm 画心
题识:信天头陀松涛苍崖
钤印:苍岩
作者介绍:苍崖(1850-1948)湖南衡阳县人,一作苍岩,字石云,号松涛,又号横岳七十二峰信天头陀。出家南岳,曾任雁峰寺主持。山水师沈翰,精研四王山水,渴笔干墨功力颇深。画舟无人,画水无波,有苍凉孤独之韵。萧俊贤曾从之学画。晚年驻锡金陵,民初圆寂,年八十余。李瑞清云:“以方外山林中能做士大夫画者。
陆恢 楷隶双体《为陆叔同题鼎铭跋文》
纸本,镜片
尺寸:61X26cm
释文:鼎铭文字严密,秦篆之所祖也。泰山廿九字瑯琊台诸刻具在,可覆按。即吴退楼所藏残诏版,亦复如是。惟相斯渐趋方整,不能如此铭之浑厚也。叔同宗兄得此拓示恢,今见诸家考释已详,故不复论。论其篆分用笔之源流,以就正焉。
所见商周彝器文字,其用笔不出方圆两种。方以凝静胜,圆以流丽胜。凝静者,进为古拙,流丽者进为离奇,又每变而益上矣。是铭方笔也,其结构与石鼓文相出入,叔同又得散盘铭,亦圆笔也,篆籀之文至此而极,旁搜诸器不外乎此,即秦汉魏晋南北诸朝金石文亦不外此也。款识:1、甲辰十月十七日,廉夫恢
2、越宿晨起,读汉碑数种因推广言之,丑奴庵主恢又志。
钤印:恢、癖于斯
作者介绍:陆恢,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盦、破佛盦主,江苏吴江人。寄寓苏州。画工山水、花卉。黄宾虹评画中九友“以吴江陆廉夫得名最早,山水学四王,渲染尤能逼真”。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李健 楷书《节临崔敬邕墓志》
纸本 镜片
尺寸:129X32cm
款识:取礼器之掠空法景君之击实。其于此志差可从事矣。癸亥春日晴窗临池,寉然居士李健记于海上时惕庐中。
钤印:敬事、临川李氏、健、时惕庐
作者介绍:李健(一八八二——一九五六),又名承健,字子健,号仲乾,江西临川人。自幼禀承家学、攻读经史百家及诗词文赋,其书画受李瑞清教诲尤深,系李瑞清之侄,亦其嫡传弟子,时称“大小李”。李健于三代鼎彝、两汉分隶、六朝碑志、晋唐至明清书风一一精研,别其源流,窥其堂奥;又“以书入画”,深谙书画会通之理,以为“作画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而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其治印,以古玺、秦汉印为宗,广涉博通金石之学。此外,李健更是一位书画教育家,初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后应邀游南洋办学,曾任槟榔屿师范学校校长,其间也办报宣传金石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归国后,先后受聘于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大夏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上海国学专修馆、诚明文学院、上海美专等,其学生如方闻、杨之光、魏乐唐、程十髮、凌云超、郑一峰等,皆成就卓然。一九五三年,上海成立文史研究馆,李健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首批馆员,且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著有《中国书法史》二十卷、《金石篆刻研究》《书通》《时惕庐印景》《学术思想文选》等。二〇一九年,《李健书学文存》出版,李健的作品、著作以及在书学史上的贡献,愈为学界所关注。
李健 篆书《节临散氏盘铭文》
纸本 立轴
尺寸:163.5X44cm 画心
释文:唯王九月,辰才乙卯,卑鲜、且旅誓,曰:我散氏田器,有爽,实余有散氏心。先文洁公作瑑,极服膺此槃铭,当谓郑文公碑实从此得笔法。
作者介绍:李健(一八八二——一九五六),又名承健,字子健,号仲乾,江西临川人。自幼禀承家学、攻读经史百家及诗词文赋,其书画受李瑞清教诲尤深,系李瑞清之侄,亦其嫡传弟子,时称“大小李”。李健于三代鼎彝、两汉分隶、六朝碑志、晋唐至明清书风一一精研,别其源流,窥其堂奥;又“以书入画”,深谙书画会通之理,以为“作画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而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其治印,以古玺、秦汉印为宗,广涉博通金石之学。此外,李健更是一位书画教育家,初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后应邀游南洋办学,曾任槟榔屿师范学校校长,其间也办报宣传金石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归国后,先后受聘于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大夏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上海国学专修馆、诚明文学院、上海美专等,其学生如方闻、杨之光、魏乐唐、程十髮、凌云超、郑一峰等,皆成就卓然。一九五三年,上海成立文史研究馆,李健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首批馆员,且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著有《中国书法史》二十卷、《金石篆刻研究》《书通》《时惕庐印景》《学术思想文选》等。二〇一九年,《李健书学文存》出版,李健的作品、著作以及在书学史上的贡献,愈为学界所关注。
沈曾植 节录《大学》句
纸本,画心(两面书写)
尺寸:25X14cm
本件拍品出版于《沈曾植遗墨集》
作者简介:
沈曾植,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别署乙叟、乙翁、逊斋、余翁、持卿、东轩居士、寐翁等数十种。其生平事迹,《清史稿》本传及许多后人文字著述等都有提及。较为重要的即是谢凤孙《学部尚书沈公墓志铭》、王蘧常《沈寐叟年谱》和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陈寅恪称其为“近世通儒”,钱仲联称他为“博大真人、通天教主”,俄国哲学家盖沙令伯爵谓其“盎然道貌足为中国悠久文明之代表”。王国维更是尊其为道咸以降学界之魁斗,谓其“趣博而旨约,识高而议平。其忧世之深,有过于龚、魏;而择术之慎,不后于戴、钱。学者得其片言,具其一体,犹足以名一家、立一说。其所以继承前哲者以此,其所以开创开学者亦以此,使后之学术变而不失其正鹄者,其必由先生之道矣。”以继承前哲与开创来学的双重意义,来概括沈曾植之于中国学术的影响力。
沈于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江西按察使和安徽提学使、署布政使、护理巡抚。宣统二年(1910年)乞休归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隐栖上海。他的一生是在晚清内忧外患与国运日衰的泥淖中度过的,一生大多有心于政治上施展抱负,但于学无所不窥。政治作为的欲求以及切身感悟,现实社会中产生的忧世之心,促使他以经世致用做学问,通过学术表达对时局的关注,积极入世而期应世变。
其弟子王蘧常曾概括沈曾植各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及其变迁,并指出“汉宋兼采”的学术路向:先生实早承其大父小湖侍郎维乔归命于宋五子。(见其门人曾国藩所作墓志铭)之教。故其为学,初以义理辅实用,即由实用返自然。盖历三变,而每变益进:壮岁由理学转而治考据,此一变也;及服官政,又由考据转而求困世,此又一变也;晚年潜心儒玄道释之学,以求郅治之极,此又一变也。余事于岐黄、历算、音律、目录、金石、书艺等,无不淖极理致,惟不谈阴阳五行耳。
这一转变,是时代社会变革使之,也是这一时期学术转型的趋向,并成为晚清学人治经穷理济世的所在。寐叟“每于蚕丛鸟道中,辟前人屐齿未经之境。及其沟通达道,则又契若肝胆。六十以后,益神乎通明,得乎县解”。他的学思活动十分庞大深邃,尤其以史学见长,而又见深于地学、律学,精通佛学、诗学,卓著书学,识见宏通又多有创发。充实回应着他的时代感应。并留有《蒙古源流笺注》、《汉律辑存》、《元经世大典笺注》、《西北舆地考》《晋书刑法志》等力作。
沈曾植书学取法讲求尚古,他曾对弟子谢凤孙说:“吾尝以阁下善学古人为不可及。米元章终身不离临摹,褚公亦然。上至庚亮、谢安石亦有拟法。鄙人临纸,一字无来历,便觉不安也。”他还主张“楷法入手从唐碑、行草入手从晋帖,立此以为定则,而后可以上窥秦、汉,下周近世。”可见他专意于唐法,俨然将唐书作为学书上下通接的枢纽,并认为可以唐法而取晋。承袭了南宋赵孟坚的书论。在帖学与碑学纷争的晚清,“由唐溯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沈曾植书学又极力提倡碑帖融合、南北一家,“实则南骨即北骨,北韵即南韵”。“北碑楷法,当以《刁惠公志》、《张猛龙碑》以此铭为大宗。《刁志》近大王,《张碑》近小王,此铭则兼用而时出之,中有可证《兰亭》(定武)者,可证《黄庭》(秘阁)者,可证淳化所刻山涛、庚亮诸人书者,有开欧法者,有开褚法者。盖南北会通,录楷裁制,古今嬗变,胥在于此。而巅崖峻绝,无路可跻,惟安吴正楷,略能仿佛其波发。仪征而下,莫敢措手。”因观其书法,结体奥密,行笔纵宕,南人北度,北碑南帖,相融相通,为自己碑帖融合的思想找到了历史和理论的支撑。集取阳刚与阴柔之美于一身,正是沈氏所追求的理想。
黄葆戉、黄裳《楷书立轴》
纸本 立轴
尺寸:35.5x34cmx2
鈐印:黃裳(白)黃葆戉(白)青山農(朱)
收藏印:蘭桂軒徐連台珍藏(朱)
兰桂轩主人徐连台旧藏
黄葆钺(1880-1968),字蔼农,别号青山农、青山下村人,福建长乐人。工书善画,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海派书法家之一。尤擅隶书,与王福厂、马公愚齐名,号“海上三老”。并精于鉴定,与姚虞琴、吴湖帆、张大壮并称“沪滨四慧眼”。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兼任中华新报副刊“文苑”主编,建国后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首批馆员。著有《青山农分书千字文》、《青山农书画集》、《暖日庐摹印集》、《青山农一知录》等。
徐连台[民国],名兰,字连台,号兰桂轩主人,浙江人,寓居上海,近现代海派绘画收藏大家,精鉴赏,工书法。
周昔非 楷书《金石文章联语》
纸本 立轴
尺寸:68x31cm
释文:金石须泥古,文章应厚今
作者介绍:周昔非,字汝南,别署海天庐主人。1928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8年入私立长春文法学院中文系,1950年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字幕组任字幕美术师,1979年与书法同仁共同发起成立吉林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任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二届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长春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山书画社社长,白山印社副社长,北国书画社社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吉林省书画院顾问,韩国篆刻学研究会名誉理事。作品曾参展于:《首届长春市书画展》、《首届吉林省书画展》、《现代中国书道展》、《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国著名书家百人展》、《中国现代书法美术展》、《东北书道会书法作品展》等,作品曾参加“第一届全国书法家篆刻展”(沈阳),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中国书法家百人展(日本、高岛屋)等,影响广泛。
陈从周 国画《墨兰图》
纸本 镜心
尺寸:镜片97X43cm 画心68X29cm
款识:祖法老弟雅赏,辛酉之春,梓翁从周写于同济大学
钤印:随月楼
作者介绍:陈从周(1918年11月27日-2000年3月15日),以字行世,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杭州。之江大学文学学士。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散文家。陈从周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作等身。著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梓室余墨》等。
陈从周先生早年拜张大千为师,1948年在沪上首开画展,当时即以“一丝柳、一寸柔情”之诗情而蜚声。陈从周先生尤善画竹兰花草,往往着墨不多,线条生动而明快,极富文人意趣。陈先生又善行书,能治印,诗词双绝。
符铸 行书《躬洁情发八言联》
纸本 立轴
尺寸:170X40cmX2
款识:同棻仁兄大雅正,铁年符铸
钤印:瓢厂,符铸印
作者介绍:符铸(1881~1947)近代书画家。字铁年,号瓢庵,别署闲存居士、二观居士、铁道人,署其居室为晚静庐。祖籍湖南清泉县鸡笼街(今衡南县鸡笼镇),生于广东潮州,晚年居留上海。符翕子。幼承家学,少年便负书名,7岁写三尺余大字泐於长沙岳麓山壁,见者不知出于7岁幼童。8岁书大字楹联刻于衡阳回雁峰山门。1897年随父到京都访两淮盐运使程商霖,粤中所求书画都由“令郎铸儿为之”。1918年居上海以书画自给,江苏省财政厅厅长严孟繁爱其才招其居幕府。1923年由上海有正书局出版《符铸书画》,曾熙为其作序。符铸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书则融合禇、米,字形端正,行笔硬朗,颇见法度。花卉近徐渭、 陈道复,古松怪石,苍润老劲。偶写 近体诗,自然天成, 言简意深。与 汤定之、 谢公展、 王师子、 郑午昌、 陆丹林、谢玉岑、 张善孖、 张大千以年龄长幼为序,成立“九社”。九人常聚一处,谈 诗论画,抨击时局,史称“民国九友”。与 冯臼臼庵、 姚尊壶庵人称“衡阳三庵”。晚年病臂,挥毫不辍。
清末民国旧拓 汉《校官碑》
纸本,画心已托底
尺寸:142×69cm
江苏仅有汉碑,有拓工钤印很少见。略有小破损,钤印:游抖所拓、游氏宝千铭室审定金石之印、道园审定
是碑刻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又称潘乾碑、校官潘乾碑、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等,无撰书人姓名。碑额竖刻“校官之碑”四字隶书体,记述了溧阳长潘乾的品行和德政,属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书法作品。宋绍兴十一年(1141)仲远得之并置县学,元至顺四年(1333)刻释文并跋。今藏南京博物院。《校官碑》是汉隶中不可多见的艺术珍品。历代书法家在评论《校官碑》的艺术风格时,称其“厚重古朴,方正雄强”。近代学者康有为在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中,以“丰茂”二字概括。此碑为江南地区唯一的汉代石刻。极富南方特有的“隽秀飘逸、变化多姿”的艺术风格。
旧拓《杨大眼造像记》轴
纸本 立轴
尺寸:91X40cm(画心)
原石原拓,是造像全名《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刻于北魏时期,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被壁,十一行,行二十三字。与《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三种造像记并称"龙门四品"。
清晚期拓《史晨碑》
纸本 册页
单页14.8X24.3cm 共一册35开
《史晨碑》两面刻,现在山东曲阜孔庙。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即《史晨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即《史晨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后刻唐大周题名。碑文记载鲁相史晨尊孔、祀孔之事,是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
旧拓 汉《夏承碑》
纸本 册页,共32开
单页尺寸:27.2X18.2cm
提要:光绪十九年苏岩瑚跋。
此碑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又名《夏仲兖碑》。东汉建宁三年(170)立,隶书。14行,行27字。原碑久毁。明成化十五年(1479),广平知府秦民悦发现此碑仆倒于府治后堂,遂于堂之东隅建“爱古轩”以覆之。但碑之下半截一百一十字,已为后人剜剔(见秦民悦《广平志》)。至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因筑城为工匠所毁。越二年,知府唐曜乃于漳川书院(紫山书院)取旧拓重刻一碑置亭中。重刻碑高259.2厘米,宽124.8厘米,文13行,行35字。有额,碑末有“建宁三年蔡伯喈书”一行八字及唐曜重刻题记,皆正书。存世拓本多系重刻本。
民国 宝熙书《温母郝太夫人墓志铭》拓本
纸本 册页
一册共八开
单页尺寸:27X17.2cm
是志为王树枬撰文,宝熙书丹。志主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山西省洪洞县温寿泉之母。
边平山 出版原作《车》
尺寸:70X27cm
吴悦石 书法《觉悟》
尺寸:67X16cm
鲍贤伦 书法《题砚拓》
尺寸:68X30cm
程迟生 篆刻《月明多上小桥头》
尺寸:3.3X3.3cm
程风子 书法《诸法空相》
尺寸:45X33cm
柴天麟 篆刻《福慧无量》
尺寸:4X4cm
高庆春 书法《刘攽诗》
尺寸:69X34cm
黄三枝 国画《品茶得寿》
尺寸:73X54cm
金心明 书法《倚东风》
尺寸:34X23cm
况尉 书法《晏殊词》
尺寸:100X55cm
李刚田 书法《天道酬勤》
尺寸:27X26cm
龙开胜 书法《杜牧诗》
尺寸:69X46cm
李文宝 书法《李白诗》
尺寸:138X34cm
钱宗飞 水墨《马》
尺寸:69X45cm
伍长巍 书法《和风朗月》
尺寸:138X34cm
魏广君 国画《荷》
尺寸:69X45cm
燕守谷 书法《题狩猎图》
尺寸:138X68cm
宇文家林 书法《杨万里诗》
尺寸:34X24cm
郑超 篆刻《佛像印》
尺寸:3.5X3.5cm
徐右冰、宗小华 合作《书法+紫砂壶》
曾翔 书法《高兴万岁》
尺寸:69X17c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