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咱中国人一直都有“崇古”或说“好古”的习惯,按理说这没有错,因为历史有时候就是一种重复,毕竟人无论怎么进化,至今还是保留着许多最初的本性,一旦遇到问题,自然就都习惯看看古人如何解决,从中吸取经验,近而借鉴,当然更牛的人接着就会有所创新。
这是好事,说明了咱“自古就有先见之明”,习惯记载历史,给予后人方便。但问题是历史长河滚滚而来,又从来是泥沙俱下,所以在崇古或好古的同时,更应明白或辨别一下,因为有些是被以讹传讹了,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如此,最初是很美的。
这句出自哪里?没人能说清。但影响却异常巨大,比如许多古装影视剧等,经常会冒出这一句来,再加上古代还有个“三从四德”,一下子这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仿佛成了套在女性头上的紧箍咒一般,很悲惨——可问题是,古代真这样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从父母角度来考虑,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恐怕没多少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随鸡随狗”般低下吧?哪怕古代重男轻女。所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多的时候,是一句“宽慰或劝解”的话,毕竟“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即便如今也是这样。
理解了这层意思,其实就等于明白了这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有弹性的,不是如许多影视剧等所展现的那样,带有约束力,使得古代女性听闻这句后,便失去了反抗能力般。
接下来就要看看古代牛人们,如何对这句进行阐述了。皆知北宋时期有位大牛人叫欧阳修,他是苏轼的伯乐。欧阳修就曾对这句话,进行过如此阐述: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代鸠妇言》)。
如今可以确信了,这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北宋时期就已经非常普及了。那么欧阳修的这句是啥意思?就是说“大家都羡慕嫁鸡随鸡比翼飞的美好姻缘,但知不知道鸠这种鸟,从来都是雄鸟为了求偶,而对雌鸟进行追逐呢(可引申为,展现实力、能力,当然这就有了自由恋爱的味道了)?
显然欧阳修嘴中的“嫁鸡随鸡”,是有美好浪漫味道的,显得很美,根本就没有后来的“苦大仇深”的悲惨感觉。故而又可确定,起码在北宋时,这句话不但很美,且还充满了美好寓意。因为不仅是欧阳修这样表达和阐述,还有一位北宋的诗人,叫赵汝鐩,他也表达出了相同的寓意,诗文是: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古别离》)
这句诗很浅显,就不翻译了,因为哪怕再不懂诗词的人,看到最后这个“展转思”也都明白。而全诗则表达的是一女子对从军而去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因为小两口非常恩爱,丈夫临行前还宽慰她,不要让她伤心,等建立军功后,我俩的生活就会更美好(回头语我勿惨伤,归来印斗金带黄)
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是不是这样?根本就没有后来的“苦大仇深”的模样。
当然也有人考证,说其实这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最初不是这么说的,应是“嫁稀随稀,嫁叟随叟”。稀就是年轻人,叟是老年人。但问题是这句出处是哪?没人知道。故而就又出现了另一句叫“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且终于有了出处,这便是明代冯梦龙所著的《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
很直观的一个对比就出来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北宋时期就普及了,但“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却来自明朝,谁才是正宗?当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那么这能怪冯梦龙吗?根本不能,因为冯梦龙只不过是再创新,发挥了一把。
可问题是到底又是谁,把欧阳修和赵汝鐩笔下,本来带有美好寓意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搞成了“苦大仇深”的模样,以至于以讹传讹到了如今?这才是关键!
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有担当的好男儿们,因为对真正的好男儿来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但无论怎样,如今的事实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已经脱离了原来的“美好寓意”,变得“苦大仇深”了,那也只好如此,不过幸好还有一句叫“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句堪称是最实际的了,能让那些只要求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却没有担当和责任感的男性,汗流浃背一下,也算是一种补充和修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