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协同”书记谈
今年是中核集团的“整体·协同”年,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从集团整体出发,强化协同汇聚合力推动改革发展,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核工业的体系优势。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设立“‘整体·协同’书记谈”专栏,邀请各成员单位党委书记对“整体·协同”谈认识、谈思路、谈举措,交流经验,推动工作。
为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强国”和“创新引领”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数字化转型要求,积极推进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强化核工业产业链中核电机组运维技术研究,完善核电运行支持、科技研发和国际合作平台体系,中国核电深入推进集约化改革,设立了核电运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
2024年,核电运行研究院积极响应集团公司以及中国核电“整体·协同”年专项行动安排,秉持“数智牵引、创新驱动、人才为本、赋能核电”发展方针,聚焦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化转型、业务标准化、国际合作等领域协同发展。以数智化为牵引,助力核电运行业绩提升,推动公司战略落地,树立核能新质生产力标杆。
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
核电运行研究院作为核电运维技术总体院,致力于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转化。通过深化组织协同与科研协同,深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核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平台、核电机组大修优化、核电站主蒸汽阀站研发、核电汽轮机监测探头研发、应变式压力变送器研发等明星项目为代表,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搭建数字化设备可靠性管理平台,为核电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在中国核电的坚强领导和各运行电厂的鼎力支持下,核电运行研究院联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核武汉、鲁软科技、安脉盛科技等在内的多家单位,历时3年时间,累计投入超过100人/年,完成核电设备可靠性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设计、研发。该平台于2022年1月在中国核电旗下五家运行电厂全面上线,并先后推广至漳州核电、霞浦核电等在建电厂。目前,平台实时监测超过1800个系统、15000台关键设备;管理200多万台设备的分级数据、60多万条预防性维修大纲数据;接入超过60万个测点的机组运行数据、10余万条离线巡检数据。截至2024年10月,用户通过该平台完成预防性维修优化10000余次,升版发布各种方案类文件1300多份,发布各类健康评价报告14万余份,监测发现功率损失事件1000余次,监测发现系统设备性能劣化事件2500余次,有力保障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以大修关键路径优化项目为引领,搭建能力因子提升工作平台,协同秦山核电、江苏核电、福清核电、海南核电、三门核电和中核运维,牵头开展中国核电大修优化工作。截至2024年9月,共开展268项优化工作,已完成174项。其中,M310 机组大修工期优化73小时、AP1000机组优化41小时、华龙一号机组优化11小时、CANDU机组优化9小时、VVER机组优化4小时,助力各机组效益提升。
核电运行研究院坚持科技研发与成果应用两手抓,以提升电厂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根本,扎实推进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和运维中的落地应用,提高发电效率。截至2024年10月,本年度共完成52项科技成果转化。其中,由核电运行研究院牵头完成的中国核电集中研发项目《M310机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水压试验优化》科技成果,支撑了国家核安全局发布“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定期水压试验与在役检查策略技术见解”。在核动力院、中核武汉、秦山核电的协同下,成功在方家山207大修实现应用,首次应用节省大修关键路径工期约2.8天。该项科技成果后续可批量化向其他在运M310机组和在建华龙一号机组推广应用,预计该项科技成果可至少应用135次,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极大提升核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核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筑牢数字基石
核电运行研究院作为中国核电数创中心,整体规划中国核电数字化转型。公司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以业务引领、技术赋能为导向,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为驱动力,不断完善“两基础、两架构” 四类技术标准,打造五大开发平台,建设八大业务领域标准系统,构建三个数据中台。2024年,核电运行研究院助力中国核电不断完善网信管理体系,对《中国核电“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进行中期调整,发布了《中国核电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助推了中国核电及各成员单位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赋能核电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产研协同及跨产业合作,打造“中核一朵云”。在中核集团的坚强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核电运行研究院协同集团数字化中心、中核核信、中核华辉、阿里云、华为、网御星云、安恒等在内的多家单位共同完成核工业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建设,为中核集团数字化建设提供强大计算力和存储力,全力支撑数字化转型整体推进,促进核电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中核云行业云方案”荣获中国信通院行业云平台领航者优秀案例优秀运营项目。2024年,“中核云”获得中国信通院首个能源行业MSP能力成熟度卓越级认证。
构建核电安全生产平台,共筑核电安全“中国方案”。截至2024年10月,中国核电首个国产化安全生产平台已在秦山、霞浦、漳州、辽核等多家核电基地成功上线,各电厂配合推广支持人员超过1000人,形成流程适用性评价分析报告、模块配置、测试脚本超过4000份,标志着核电站的生产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打破多年 “人有我无” 的被动局面。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促进了中国核电信息化战略规划以及架构优化。安全生产平台模块覆盖了中国核电生产领域的所有流程和要求,支持每秒万级以上并发访问请求,具备支持20万人在线处理业务的能力,打造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电生产信息管理国产化产品。
打造统一平台实现标准化科研管理。基于中国核电ERP系统,以科研项目为核心,以流程为驱动、以数据为抓手、以制度为依据,中国核电本部统一组织,核电运行研究院落实,秦山核电、三门核电、福清核电、海南核电、105所、辽宁核电、漳州能源、中核山东、中核运维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开发中国核电科研管理平台。目前,已在秦山、三门、福清、海南等多个核电站和科研单位成功上线,为实现科研业务管理集成、挖掘存量数字资产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推进业务标准化
提升管理效能
标准化2.0专项工作初见成效。2024年,在中国核电领导下,核电运行研究院打造核电业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破除壁垒促进共享,提高决策效能。协同板块内所有成员单位,先后组织两批共185名专职、400余名兼职专家,系统推进标准化2.0专项工作。制度体系建设方面,通过统筹梳理、整合优化,中国核电制度体量由300份缩减至200份以内,各单位制度由普遍1000份以上的体量缩减至600份,整体瘦身健体增效效果显著;标准体系制定企业管理标准660余份、技术标准150余份,实现各单位各项管理要求的整体优化、高度统一。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资源整合,完成各单位非标系统替代,通过转标、替代、保留、下线等方式优化非标系统及模块共700余项,实现了中国核电经营管理效能有效提升。
“蓝军”监督构建核安全体系。核电运行研究院深化战略协同,落实集团公司以及中国核电关于持续提升核电厂内部核安全监督能力的要求,有效筑牢各成员单位核安全防线,协同中国核电、秦山核电、江苏核电、三门核电等依次完成了对霞浦核电、江苏核电、福清核电、海南核电、秦山核电、三门核电等六个电厂的核安全监督检查,并与被检查单位共同讨论开发整改行动,对症下药,及时消除设计缺陷、设备缺陷等危害机组安全性的重大问题,持续关注整改典型问题,助力中国核电建立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
稳步推进国际合作
保障成果有序输出
核电运行研究院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和中国核电“国际化”发展战略,深化战略协同,利用IAEA、EPRI、WANO等国际平台,稳步推进国际科研合作、技术交流、市场开发、政策制定及成果输出工作。深度参与IAEA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热电耦合可行性战略发展研究课题;深化与EPRI合作,运行研究院获得一项《2024年EPRI技术成果转化奖》,完成238份EPRI文件转换,直接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共66项,转化形成的导则、标准、程序、技术报告等成果共113份;在电厂现代化、数据驱动决策等初创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并跑与领跑研究;推进与西屋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推动获得美国商务部Part810许可等。通过一系列重大国际合作,为中国核电早日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服务商贡献力量。
2024年,核电运行研究院积极贯彻集团公司“整体·协同”年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公司发展战略定位,聚焦中心业务,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标准化以及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工作,不仅实现了自身快速发展,也为推动我国核电事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后,核电运行研究院将继续锚定中核集团“三位一体”战略目标和中国核电科技创新规划,为中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核电运行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 仲卫东)
“整体·协同”书记谈|中核运维:争当集约化改革“模范生”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各单位投稿请通过中核集团融媒体中心投稿系统
来源丨核电运行研究院
责编 | 刘洋
主编 | 刘洋
审校 | 李春平
喜欢就“”和“在看”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