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漳州、泉州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厦漳泉语言、文化、习俗等相近,经济往来密切,区域人口密集堪称全省之最,厦漳泉地区聚集福建省45%的常住人口,并创造了51%的生产总值。厦漳泉同城作为闽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破口正在推进,然而受历史观念、体制及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厦漳泉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
闽南三地属泉州的经济最为活跃,改革开放后泉州人凭借的敢打敢拼的冲劲硬是闯下了这来之不易的民营经济。因此,关于厦漳泉同城化很多泉州人就会认为泉州应该作为这个同城化的老大,奈何厦门作为国家经济特区,手上紧握政策大权是地级市泉州所不能媲美的,所以自从厦漳泉同城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一直都是以厦门为中心来实行闽南三地同城化。由于厦门自身经济总量小,并不具备辐射隔壁城市的能力,导致同城化的概念已经提出十年有余,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就连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也迟迟未能动工。
厦漳泉同城化唯有解决体制壁垒、实力差距及城际竞争才能真正进入合作共赢的同城化。
1、体制壁垒。长期形成的行政区划和财税体制,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从行政区域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利益协调机制难以建立,产业定位无序竞争。厦漳泉城市联盟实施十来年,很多很好的设想只停留于规划图纸上,具体项目很难对接实施,首要原因仍是行政区划背后的行政壁垒。
2、实力差距。三市经济实力较为悬殊,尤其是漳州与厦泉相比较差距较大。在城市发展质量上,漳泉与厦门也存在着差距。差距的存在,影响了对同城化认同的态度和推进力度。
3、城际竞争。厦门利用特区政策优势,对周边城市在人才、资金、物资等要素方面有极大的吸引力,闽南三地很多大学生都被厦门吸引过去,长期以往会导致漳州及泉州的人才空心化。在同城化初期,这种情况可能加剧,物流、资金流可能出现向厦门“一边倒”现象,对漳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会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