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蜂总科—蚜小蜂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寄生蜂下目
小蜂总科
蚜小蜂科
蚜小蜂科(学名:Aphelinidae)是膜翅目小蜂总科的一个科。
1.形态特征
体长0.5—1.5mm,多为黄色、黑色或褐色,无金属光泽。体短而粗。触角4—9节,通常8节。中胸盾侧沟明显。前翅缘脉较长,痣脉短。
2.生活习性
主要寄生于蚜虫、介壳虫和粉虱,并有相当控制效果。成虫取食蚜虫及介壳虫所分泌的蜜露以及产卵时造成寄主体上的刺孔所流出的体液。
3.蚜小蜂
蚜小蜂(学名:Aphytis sp),主要寄生于蚜虫、介壳虫和粉虱,并有相当控制效果。成虫取食蚜虫及介壳虫所分泌的蜜露以及产卵时造成寄主体上的刺孔所流出的体液。
(1)形态
卵:长约0.10毫米,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削呈钩状。无色半透明状。
幼虫:卵圆形,前端钝圆,体长0.35-0.50毫米。体宽0.22-0.28毫米。体乳白色,半透明。体躯共14节。分节不很清楚。可见体内红色的内脏。
前蛹:体长0.45毫米宽0.20-0.25毫米,体乳白色。体节明显可辨。
蛹:体长0.60-0.75毫米,体宽0.25-0.30毫米。头部宽大,尾部尖钝。
成虫:雌虫体长0.50-0.70毫米,宽0.20-0.25毫米,雄虫体长0.50-0.65毫米,宽0.20-0.25毫米。体淡乳黄色。头与胸等宽。其宽为长之二倍。复眼橄榄绿色。单眼暗红褐色,呈钝三角形排列·触角5节。柄节长过于头,梗节似三角形,1、2索节几等长,扁圆形。棒节膨大,末端尖削·其长约与柄节相等。中胸盾片有刚毛10根。呈6-2-2排列。翅面基部光秃无毛,其外侧有毛5-6列。紧接一光秃无毛前宽后窄的斜带。足胫节末瑞有一长距,腹部几与头胸之和相等。
(2)特征
体长0.5—1.5mm,多为黄色、黑色或褐色,无金属光泽。体短而粗。触角4—9节,通常8节。中胸盾侧沟明显。前翅缘脉较长,痣脉短。
4.丽蚜小蜂
丽蚜小蜂(学名:Encarsia formosa)是膜翅目蚜小蜂科恩蚜小蜂属的一种昆虫。体微小,扁平,中胸三角片前突出,明显超过翅基连线。前翅缘脉长,亚缘脉和翅痣脉短,后脉不发达。丽蚜小蜂是世界广泛商业化的用于控制温室作物粉虱的寄生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最初是1924年从天竺葵上一种未知名粉虱标本上饲养获得并描述。形态描述是由Speyer 1927描述。由于E. formosa 被广泛用于温室释放,所以其天然分布是未知的。
(1)形态特征
丽蚜小蜂体微小,扁平,中胸三角片前突出,明显超过翅基连线。前翅缘脉长,亚缘脉和翅痣脉短,后脉不发达。中足胫节端距长,但不粗壮,跗节4~5节。雌虫体约0.6mm,宽0.3mm。头深褐色,胸黑色,腹黄色,并有光泽触角8节,长0.5mm,淡褐色,末节呈桨状。翅无色透明,翅1.5mm。足为棕黄色。腹末端有延伸较长产卵器。雄蜂较少。
(2)生物学特性 ①寿命及取食方式
丽蚜小蜂为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寄生和取食粉虱,一般可存活10-15天,在人工饲喂蜜露的条件下,可以存活4周左右,若无食物供养则只能存活7天左右。丽蚜小蜂取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雌蜂成虫通过产卵器对粉虱若虫的刺探,导致寄主体液外流,可作为丽蚜小蜂的食物,这种取食方式被称为“寄主取食(host-feeding)”;第二种是丽蚜小蜂成虫直接对寄主若虫进行吸食。尤其是当丽蚜小蜂密度较高时,粉虱被直接取食致死的数量也非常大,每头成虫在其生活期内可通过寄主取食方式杀死约100个寄主,成为其除寄生性天敌防治白粉虱外的另一种防治方式。
②寄生行为
丽蚜小蜂为孤雌生殖,一般在产卵时雌蜂会用触角对寄主进行触碰或敲打探试,以判断该寄主是否已被寄生,若试探到寄主体内已有丽蚜小蜂幼虫,则不对寄主进行寄生行为;如果检查到寄主体内有其它寄生蜂的卵,或放弃寄主,或用产卵器把这个卵推向一边或者将其刺破,然后再产卵。推测丽蚜小蜂可能在产卵时在寄主体表存在某些标记,或能够感受到已被寄生的寄主生理状况的改变,从而可以100%避免自我再寄生。丽蚜小蜂一般对温室白粉虱或烟粉虱2-3龄若虫上发生的寄生行为多于其他龄期的若虫,且寄生行为常在清晨进行。寄生时丽蚜小蜂用其产卵器刺入粉虱若虫腹部,开始产卵,若虫初被寄生后并不立刻死亡,发育过程仍可进行,直至到达4龄中期才停止发育。
③生存环境
丽蚜小蜂对温和的环境较为喜好,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发育速度逐渐加快。15℃至 30℃,发育历期由55.5d减少到12.8d,成虫寿命由48.8d 减少到13.6d。在26℃至32℃范围内丽蚜小蜂内禀增长率大于温室白粉虱,此时对温室白粉虱种群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25℃条件下,丽蚜小蜂由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为87.5%。在23℃至 29℃范围内是丽蚜小蜂最适产卵温度,单雌产卵可达100粒以上。温度对丽蚜小蜂寄生与刺吸活动影响显著,27℃下,一生平均可寄生140余头温室白粉虱若虫,寄生致死量占总杀死量的 74.5%。粉虱的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的寄生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丽蚜小蜂较为喜好在叶片毛刺较少的植物上找寻寄主,相反,在毛刺较多的叶片上找寻寄主所花费的时间和寄主数量均不如在较为光滑的叶片上所花费的时间少,数量多。
(3)寄主范围
E. formosa 至少寄生于8属15种粉虱。人们主要研究E. formosa 对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和银叶粉虱的控制作用。E. formosa 可被Signiphora coquilletti, Encarsia pergandiella, and Encarsia tricolor重寄生。
5.黄金蚜小蜂
黄金蚜小蜂(学名:Aphytis chrysomphali)是蚜小蜂科蚜小蜂属的一种昆虫。主要分布于淅江、福建、广东、四川。
(1)形态特征
成虫:0.7-0.9毫米.触角梗节三角形,第1、2索节横宽等长,第3索节长大于宽,棒节梢膨大,长约为宽的3倍。中胸盾片具10根刚毛,呈6-2-2排列。前翅基部与光秃斜带之间有4-5列毛,缘毛长约为翅宽的1/5-1/4。
(2)生物学特性
据许梅仙等(1982)报道,黄金蚜小蜂在浙江临海县一年发6-7代,以老熟幼虫在雌蚧内越冬,据1980-1971年调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陆续化蛹,4月上上旬日均温16以上时即初见成蜂羽化,11月份以后,在田间很少发现成蜂。经室内饲养结果表明,由卵发育至成虫羽化,在22-26℃下,需经17-22天·在平均温度26℃下卵和幼虫期8天左右,在平均温度20℃下,前蛹期0.5-1天,蛹期为8-8.5天,在23℃时蛹期为4.5-5天。
(3)生活习性
成蜂在矢尖蚧雌蚧内羽化后,咬破介壳而出,有的则从介壳边缘爬出。夏秋季节大多在清晨及上午羽化,下午极少羽化。刚羽化成蜂活动较迟缓,经1-2小时后极为活跃,通常是迅速爬动,很少飞翅。成蜂具趋光性。当7月份日平均温度为26-30℃时,室内成蜂寿命平均为4-4.5天,10月份最长可达15天;喂以14%蜂蜜水时,寿命可延长2.5-3天.经多代观察,黄金蚜小蜂雌雄性比为2.44:1。在室内,羽化后成蜂经1小时左右.便可观察到雌蜂的产卵行为。当找到适宜部位后便将针状产卵器刺人介壳内产卵。卵多产在雌介壳近后端中脊两侧,并似有喜产卵在年轻雌蚧体上的现象.据观察,1头雌蜂所产子代数最多为36头,最少为1头。平均为6.5头。1雌蚧仅寄生1蜂,很少有复寄生现象。雌蜂可行孤雌生殖,未经交尾可产卵并发育成蜂。
幼虫在未成熟成蚧内取食.老熟时则已基本食空虫体。老熟幼虫排空体内废物后便在介壳内化蛹,蛹初期为柠檬黄色.以后变为黑褐色。威蜂羽化后尚有暗褐色的蛹便8-10粒留在介壳内。
(4)环境条件对黄金蚜小蜂的影响 ①气侯因素的影响
据调查,在浙江临诲,冬季由于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不少蛹干瘪死亡,特别是成蜂较不耐低温,死亡率较大,幼虫抗寒力强,死亡率较低.据11月初调查。幼虫存活率100%,蛹为39.8-41.3%,成虫为13.5-40.9%。这样,便使该蜂的种群数量遭到很大损失。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但由于雷雨的影响.尤其是7-8月受台风暴雨的袭击,使该蜂的种群一直处于低落状态.9-10月份.气候温和,天气睛朗,雨量较少。有利于成蜂的活动与生存繁殖,在10月上旬前后出现一个高峰,如1980年10月上旬寄生率为24.1%,1981年10月上旬为21.7%。
②几种农药的杀伤作用
田间喷药试验结果表明,除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500倍)和三硫碘(1200倍)对蜂蛹稍有影响外,其余几种杀菌剂和多硫化钡均无影响.成蜂对农药较敏感.因此,果园喷药选择在黄金蚜小蜂蛹期进行较适宜。
(5)地理分布
淅江、福建、广东、四川
6.烟粉虱蚜小蜂
烟粉虱蚜小蜂(学名:Encarsia sp.)是一种内寄生天敌,在湖北省江汉平原棉区于8月下旬在棉田发现,9月上旬对烟粉虱的寄生率达80%以上。烟粉虱在湖北棉田常年都比较稀少,可能与此蜂的寄生有很大关系。雌蜂产卵于寄主幼虫体内,产卵前先在寄主幼虫体背用触角前后左右探测,然后从体背下来,反方向对着寄主,将产卵管从寄主幼虫体侧刺入,再经过一番试探,才把卵产下。每寄主幼虫体内产卵一粒。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57-0.66毫米,宽0.20-0.21毫米。头和腹部淡黄绿色。胸部黄色,头比体宽,横形。复眼暗红色,单眼3个,位于头顶,距离复眼较远(约0.04毫米)。触角8节,柄节和梗节黄色,其它黄褐色。柄节末端收缩,背面微隆起,长约为宽的2.20倍。梗节长约为宽的2倍,而与一、二、三各索节之长相等。棒节3节,第二节最宽,第三节末端收缩,各棒节之长相等,较各索节稍长。中胸背板和小盾片具有粗刻点,各有2对刚毛,位于小盾片后面的1对毛较长。前翅缘脉较亚前缘脉稍长,翅的缘毛长,位于后侧缘者长0.082毫米。腹部椭圆形,末端倒数第二节两侧各有2根长毛,长约0.29毫米,产卵器向后伸出。
卵:长0.16毫米,宽0.05毫米,白色,一端较钝,另一端较尖,尖的一端腹面平截,背面离尖端不远处隆起,以隆起处最宽。
幼虫:幼虫老熟后长约0.74毫米,白色,半透明,体内中部有1条宽的黄绿色内容物,在寄主幼虫体内化蛹。
蛹:蛹黑褐色,略呈长方形,头部圆,尾端尖,体长约0.62毫米,宽0.33毫米。从寄主幼虫体外可见到里面蚜小蜂的黑褐色蛹体。
(2)地理分布
全国。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