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如何自处,可见修为。《史记》有云:“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意思是说,顺境时不沾沾自喜,逆境时不慌张气馁,安闲时不奢侈放逸,危险时不惊慌恐惧。内心有惊雷炸响却看起来平静如常,这样的人可以拜为上将军。
顺境时不妄喜,得意时不忘形,考验的是人的心态和格局。心态越稳、格局越大,为人处事则越是谦卑、不骄不躁,始终保持清醒自律。春秋时期宋国的正考父曾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职位升迁时,正考父却更加谦虚低调。正是这种不妄喜、不忘形的心态和格局,使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公而功成身退、名垂青史。
逆境时不惶馁,困难时不消沉,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和韧劲。《菜根谭》有云:“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人生总会遇到坎坷磨难,越是逆境和低谷,越能看清一个人的“弹跳力”。意志坚定的人,不仅不会被逆境打倒,反而愈挫愈勇,在攻坚克难中提升自我。明代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谪至贵州龙场。在这个常有野兽出没的蛮荒之地,他不惶恐、不气馁,通过钻研易学与古圣人交流,日夜反省并最终悟道,完成了思想和境界的升华。也正是凭着这种自愈自励的韧劲,不断把种种坎坷磨难都化作增长才干的养料,王阳明最终成为文能立学传世、武能平定叛乱的一代能臣。
作为人生的两种际遇,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当身处顺境时,如果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就可能招致祸患、陷入逆境。反之,身处逆境时,如果积极应对、坚韧不拔,往往能克服困难、化逆为顺。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则万事可成。处境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以心制境”。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要有积极平和的心态,不因得意而妄喜懈怠、不因失意而慌乱气馁,既有足够的自知之明又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样就能够驾驭或改变境况而不是被境况所左右。
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失志。顺境时,多想想深层隐患和潜在危险,就会多几分冷静和淡然。逆境时,多思考改进之道和优势所在,就会多几分乐观和勇气。如此,顺境可保持,逆境可扭转,我们的事业定能不断走向成功。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