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桥头胡街道,一个名字中蕴含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本期将带您探寻“桥头胡”名称的由来,从黄墩桥到桥头胡的演变,感受岁月的沧桑巨变。同时,我们还将聚焦工艺大师胡善成的传奇人生,领略他精湛的堆塑技艺与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体会“黄墩精神”的深刻内涵。
【地名来历】
桥头胡这一名称中的“桥”,通常指的是黄墩桥。据光绪《宁海县志》记载:“黄墩桥,位于城北三十里,海涂中突起一墩,西、南各砌石桥,相去百余步。国朝咸丰三年,西桥圮。五年,林兆魁、屠先庚等人募捐重建。”另据当地《黄墩胡氏宗谱》记载,元代时,胡义道自宁海县城迁居此地。因其地处于海滨,海水涨潮时会淹及村庄,故初以“潮头胡”称之。后来因村庄位于黄墩桥边,遂改名为“桥头胡”。在历史上,明代桥头胡属于十二都,清代则设有黄墩庄,桥头胡归其管辖。1949年,建立桥头胡区及黄墩乡,1984年改为桥头胡镇。2003年,正式成立桥头胡街道。目前,桥头胡街道所辖行政区域面积为61.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3万,下辖2个社区、16 个行政村。
【工艺大师胡善成】
胡善成(1906-1985),已故的中国著名堆塑艺术家,宁海桥头胡人,被誉为堆塑界的一代宗师。他的堆塑作品,无论大小,都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风格。在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城隍庙等古建园林中,都留下了他的杰作。其中,天一阁的堆塑工程是其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古稀之年的他不顾年迈体弱,连续三年完成了“溪山逸马”“八仙过海”等一系列堆塑作品。这些作品数量众多且质量上乘,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堆塑才华和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胡善成的堆塑绝技是“默塑”,他无需图纸或模型,仅凭记忆即可信手拈来作塑而成。他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宁海当地造船用的桐油蛎灰,这种材料既环保又耐用,使得他的作品历经四十余年的风吹雨打日晒后,仍然容貌依旧。
然而,胡善成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查出胃癌后,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坚持创作。胡善成大师这份专注与坚守的“黄墩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流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里。
视频:2024宁波乡村著名行动之桥头胡街道
【后记】
“水东讲村名”栏目以生动形式探寻宁海18乡镇街道及村落名字由来,已发布近290集,成历史与文化瑰宝。每集承载独特故事,展现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消失村名更显历史记忆珍贵。方言语音稳固传承,如雪坡、行者山等,彰显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期待宁波宁海乡村著名行动继续挖掘更多故事,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
□ 图文:宁波宁海2024《乡村著名行动图文展》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