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不惑之年的曼妮曾是一名业余大提琴手,年轻时组过乐队,可惜结婚后就再没摸过琴。“听了大师的课,突然有了想要把琴拿出来好好练练的冲动。”
昨天,上音歌剧院的排练厅里坐得满满当当,一堂趣味横生的“大师公开课”持续整整4个小时,仍让人意犹未尽。这是享誉世界的大提琴家王健回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后,首次面向全国音乐院校学生和爱好者开课。
“你的手握弓不能四根手指一起用力,要像狼毫笔的那尾狼毫那样,被带着走。”
“你太紧张了!看过李小龙打拳吗?哪个拳击手会在出拳前紧绷着‘钉’在地上,都是外松内紧、前后跳跃,出其不意才能一击即中。”
曲终人不散,夜幕中,有收获满满的学子迫不及待站在风里和同窗分享:“这是我听过最有用的音乐课。”
让心带着手走
昨天率先登场的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朱奕帆,他以一曲帕格尼尼《摩西主题变奏曲》接受检验,他的演奏指法娴熟、流畅欢快,富有观赏性。
王健给予掌声,但话锋一转,又直指要害:“现在的年轻人都偏好快节奏段落,可以展现高超技巧,但交响作品中恰恰是慢乐章才是根基和灵魂。”
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王菲娜以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见大师,她扎实的基本功、极佳的乐感和领悟力将这首曲目演绎得朝气蓬勃。
王健“因材施教”,鼓励她更自信地演奏:“你有很好的乐感,不要害羞,把感情饱满地演绎出来。我要提个外行的要求,你可以拉得再响一点吗?对,很棒!”
虽然是大师课,但不局限于以宏观视角分析作品,王健也给予更多细致入微的指导——从握弓的姿势和力度,到运弓的角度和速度;从音量的强弱变化到音符的连贯性。
“音乐要打动人,就要让心带着手走,艺术引领技巧,才有好音乐。”
他用拖把来比喻握弓时手和弓的关系“要被弓拖着走”,又亲身示范拳手出击时的姿态,形象描述何为“外松内紧”。
用艺术引领技术
自诩老派的王健坚持传统的教授方式,基本功永远是他最看重的。
尽管此次得以接受指导的都是专业院校学生中的佼佼者,但他依然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不易察觉的“坏习惯”,如“啄木鸟”般帮他们把问题一一捉出,当堂解决。
他让朱奕帆把乐曲开头的四小节反复拉了四五遍,让他避免重音,提醒他拉琴不能犯“哮喘病”。
他指出,重音最有效,但也是最糟糕的手段,“演奏家就是用乐器来歌唱,好的歌唱家不会让人听见呼吸重音,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能让人听见重音。”
改习惯并不容易,试了几遍,仍没能改过来,王健换思路耐心启发他:“你改不掉重音,其实是没处理好弓速,你的弓速当同步你呼吸的速度。记住,不要让技术引领艺术,要用艺术引领技术。”
王菲娜的演奏得到了大师的高度认可,她开心不已,但让她更开心的是第一次解锁了“音色密度”这个词。海顿的这首曲子里有一个小节有四个“so”,音量强弱和音色明暗各不相同,就这四个音她被要求反复拉了七八遍,她说:“跟着大师指引的方向,我觉得每一遍都不同,而且越来越好。”
“如果把音乐幻化成图画,音响是色彩,密度是光线,前者是二维的,后者是三维的。”王健的这句话让王菲娜茅塞顿开,他让她从音色密度着手,把四个“so”从上海的黄梅天拉成深邃的“上海蓝”,音中见色,让所有人领略了用耳朵赏画的奇妙。
让音乐的梦苏醒
2024年王健的“大师公开课”由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艺术处与上音歌剧院共同主办,王健李继武大提琴艺术工作室承办。
此次,公开课免费对外开放观摩,观摩票在网上可谓秒空。昨天台下旁听的既有带着曲谱、拿着本本认真记录的专业学生,也有音乐爱好者。
“不是所有大师课都像他讲得那么有趣的。”拼手速和运气抢到票的吴悦,虽然没能走专业路线,但对大提琴的爱从未褪色,她说:“很多演奏家自身技艺超凡,但他们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拉得好’,王健总能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你明白,问题在哪里以及怎么解决。”
已过不惑之年的曼妮曾是一名业余大提琴手,年轻时组过乐队且频频登台,可惜结婚后就再没摸过琴。“听了大师的课,突然有了想要把琴拿出来好好练练的冲动。”她激动道:“他唤醒了我心里的音乐梦想。本来音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拉琴愉悦自己,何必在意几岁,还在不在台上。”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吴旭颖
©新民晚报文化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