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娄星区石井镇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不断增添活力。
(砂糖桔丰收)
“我总共承包了20余亩地种植砂糖桔,今年可增收3万余元。”由于砂糖桔品质好、酸甜多汁,一经上市便被抢售一空,石江村村民彭伟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村还有500余亩红心柚、20余亩养殖青蛙、120余亩花卉、40余亩杨梅、5亩多血橙……每年产的红心柚最多时可带来100多万元收益,青蛙产业有将近20万元收益。”一说起村里的特色产业,石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彭合军如数家珍,“村里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娄星顺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娄星庆丰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有一家村民办的娄底市康花农业有限公司,村里还成功引进了一家大型的花圃基地——惟楚农业有限公司。”彭合军告诉记者,每到丰收的季节,村上会组织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采摘,按照日结的方式发放工资,每人每天有近200元,能帮助就业群众年收入增加七八千元。此外,惟楚农业有限公司不仅为6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还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余元。
“现在搭帮政府,日子越来越好了。”村里监测户谢亮军高兴地告诉记者,他被安排在村里的农业公司干活,每年可增加3万余元的收入。
“现在天气变冷了,蛙已经开始冬眠了,你看,这一个个洞里都有蛙。”在石井村黑斑蛙养殖基地,肖振国伸手挖洞,一只只黑斑蛙接连蹦出来,在田间跳来跳去。
(黑斑蛙养殖基地)
“今年上半年,黑斑蛙每斤可以卖到19块多元,我们合作社就销售了90多万元。”肖振国告诉记者,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2022年6月份,石井村成立了娄底市博长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启了100多亩稻田养蛙模式,“我们全村2523人都参与进来,所产生效益的49%用于包括77户脱贫户在内的村民入股分红。每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个,给村民发工资30多万元。”
(黑斑蛙养殖基地)
如今的石井村,从原来的省级贫困村蜕变成了村集体经济先进村,真正做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以前的泽溪村石林屋场没有支柱产业,屋场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如何“破壳”,如何走出一条特色产业道路,是石林屋场党小组组长罗俊一直琢磨的事。
(制作蜡染)
石林屋场深度整合资源、资产、资金,建立健全“二五三”三方利益分配机制,走出了一条“屋场合作社+企业+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实现了屋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屋场流转农户土地对外出租,因地制宜发展民俗型、休闲型、科普型等主题体验项目,将农耕文化与研学教育有机融合,带动“亲子文化体验型经济”,每逢节假日都吸引城区游客前来参加体验,实现了集体增收10余万元。
(种植蔬菜)
(制作竹艺品)
“我们石林屋场带领孩子在学习驿站学剪纸、国学、画画,在农耕基地染蜡染,抓泥鳅,挖红薯、七彩花生,在农户家用竹子做高跷、扁担、做农家饭。屋场还以每10平方米半年268元的方式将村民土地租赁给游客种植蔬菜,目前共租赁出去了3亩。下一步,我们将会将农耕基地提质提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农事乐趣。”罗俊自豪地告诉记者,石林屋场学习驿站还被评为2023年娄星区乡村振兴“人才小镇”。
现如今,石井镇共打造柚子种植基地500多亩,杨梅基地1000多亩,枇杷基地200多亩,黄桃基地200亩,砂糖桔基地20余亩,种植蔬菜基地1000余亩……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清泉 通讯员 朱南香 周亮宇)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