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地处“福建屋脊”武夷山脉北段,从闽江溯源而上素有“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上”之说。杉关村是光泽县止马镇闽赣交界边境的行政村,水杉公路由东至西横穿而过。近年来,止马镇充分挖掘杉关的古关隘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全力推进杉关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昔日山关古隘旧貌换新颜,展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新气象。2021年杉关村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闽西第一关”大石匾
杉关立于杉岭之上,左有猪石山,右有黄狗跳缺,地势险峻,呈铜墙铁壁之势,始建于公元880年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距现在已经有1140多年的历史,素有“八闽第一关”“闽赣陆道第一关”之称,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关之一。关内为闽地,关外为赣境,关内地势险要高峻,关外地势渐低平缓。杉关如同屏障一般立于这“鸡鸣两省闻”的闽赣之交,颇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历史上杉关之于闽地确实特殊。在福建省地方志的关隘条目上,杉关排列首位,是福建最大的一个关口。秦汉以前,杉关所在地是闽出中原唯一隘口,当时称“三山门户”。“古驿旧名杉,烟光锁翠岚。夜来风景好,宿处是江南。”这是南北朝著名边塞诗人鲍照道经洵口、夜宿杉关时留下的诗句。
闽赣雄殿
自唐代建关以来杉关就是八闽军事要塞,历代战火不熄。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扼据杉关,出击江西黎川洵口守敌,歼灭国民党一个师。闽中三年游击战争中,由黄立贵、吴先喜率领的闽北独立师出入杉关杉岭一带,牵制了敌人大批兵力,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两翼城墙
杉关历经一千多年,历代不断修葺加固,目前尚存两翼城墙。两翼城墙大多利用山脊作为基础,外侧用石块砌垒,墙内侧比较平缓易登,有的地段铺有石砌盟道,墙外侧则十分陡峭。有的地方残留有砖砌痕迹,残长约1500米。墙上有墩口,内有站道,都为防守挡和观测关外之用。关内都有小路通往关墙和城门。关门当道而设,道究约5米,有铁皮圆钉包裹原板产让启闭,门后杠石卡。关门建筑木石结构,为二层关楼,两旁门上有关房。与关楼相接,坡形瓦顶,高高耸立,维距山口,望而生畏。
关门侧墙上至今镶着“闽西第一关”大石匾,这块立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花岗岩大石匾,气派雄伟,令人景仰。关墙上有1940年时任县长熊家驹立的“杉关”行书字样的大石匾。古代,朝廷为了加强驻守,还在杉关布署了“大寨寺巡检司”专署机构进行布防。
大寨寺巡检司
如今,杉关作为军事要塞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作为一处名胜古迹,它已经和这里的优美山水风光融为一体,成为止马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近年来,止马镇依托杉关村独特的关隘文化和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打造杉关边界旅游风景线路。建设了龙樟生态文化园,修建了“大寨寺巡检司”,复原了朱熹曾在此授课的“飞鸢学堂”,并新建“战神亭”,按照修旧如旧的标准修复了古道、龙井、战场等珍贵的历史遗址。让杉关这古老的边界文化村落再放光彩!
龙井
杉关村中央红军战场遗址,位于杉关村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处,有红军枪垛、战壕、城墙、弹药洞遗址,战壕长约160米。在杉关关内距古关门百米之处,有一口古井,名曰龙井。据记载,唐代于此设关后,元代于元年(1333年)起又设置专司官府公文传送、来往官员食宿安排和坐骑换乘的驿站。为此,将泉池石砌成井,以供守军使用,并以北宋诗人傅翼(约1030-1100年)于杉关所作七律中“溪山分断七闽天”“秋石和云泻陇泉”而取名“龙井”。龙井之水,源自龙脉涌泉,千载泓盈,奇旱未涸,不仅灌溉着万亩山林,无数前辈先烈也都承蒙过龙井甘泉的恩泽。
第四、五次反围剿时期,后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周旋转战杉关时,都食用过龙井之水。1932年11月8日,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万众之伍踞关东进,先后到龙井取水,峥嵘岁月永载史册。
自古以来重要的地理位置给杉关村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景观。清闽北名士柯钦锦游此关时题“表裹江闽”赞其险要。古隘口、古民居,也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可以说,杉关村是古老边界文化村的一块活化石。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与地名有关:宋末元兵灭南宋由赣准备入闽,元兵主帅听说前面地势险要,派探子去摸底。探子回报说前面有三座关,关之间有十里长的大山,有九里长的大桥,还有磨刀湾、杀人坑,都是险要难行之处,于大兵进剿不利。元兵主帅一听,吓得胆颤心惊,连忙传令“止马”!就回兵绕道而去。其实这个传说点明了村里地名的由来。三关即杉关。十里山,是一个山坳的名字。九里桥,是一座老桥。磨刀湾,是一个大水湾。杀人坑,是一个大盆地。止马,是另一个村的名字也是镇名。在传说的加持下,这些地名顿时变得生动起来。杉关村还有一座张王庙,供奉着唐“安史之乱”守睢阳的忠臣张巡和他的两位妻子塑像。
闽赣交界
由于地处闽赣边界,南来北往的客人多在此逗留,他们的生活习惯与习俗也被留传下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的杉关村民俗文化,有的与江西相似,有的与福建相融。此地传承着赣戏、三角戏等特色地方文化。民间擂茶为当地一绝,史料记载:“乡间邑人待客佐以擂茶,妇人聚会之饮。为茶内入药草,擂棒擂钵工具而制。”擂茶不仅用料讲究,工序也很精细,通常用当地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加入炒熟的大米、豆、花生、芝麻和适宜的中草药,放进陶制的擂钵,用茶枝做成的圆头擂棒擂制而成。随后倒进茶钵里,冷饮用山泉水冲泡,热饮用开水冲泡,放置沉淀后即可饮用。
古时在杉关,每当家有喜事,就会先擂好茶,然后请要好的妇女姐妹来家聚会喝茶,即“叫茶”。擂茶成棕灰或青色,清冽甘醇,香气四溢,喝后甜润在口,余味无穷。当地人介绍,擂茶有提神舒气、祛风散热、养胃等功效,长期饮用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春天湿气重,擂茶中少不了艾叶薄荷;夏天预防中暑会加入金银花、荷叶;秋天干燥则需要菊花降燥滋阴;冬天加上肉桂、川穹来通经脉,驱湿寒。
盛夏来杉关,古隘口吹来的轻风驱散暑气,引人遐想。不过杉关村最美的时节还是秋天。深秋来杉关,看漫山红叶,听叶落窸窣,探古道传奇,如此盛景,岂能错过!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