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上海普陀素有“赤色沪西”的美誉。如何传承发掘好辖区内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让沪西文脉更好地焕发出时代的新颜?
普陀区文明办推出了文明“星”引领计划,招募先进典型、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教育工作者、社区达人等,成为“文明播种人”。
第八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自幼喜爱绘画和工艺制作,建立“海派瓷刻”工作室,开设瓷刻课程的非遗传承人程佩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除了作为器皿,瓷器还可以雕刻图案——这就是瓷刻。瓷刻,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把中国画讲究的笔墨,气韵,空灵和西洋画的点、线、面、黑、白、灰巧妙地融汇一体,被誉为瓷盘上的“刺绣”。
瓷刻要有绘画书法的功底。程佩初从小就喜爱绘画和工艺制作,后来有幸拜见瓷刻大师杨为义先生,得到大师悉心指教,刻制了大批作品。瓷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剥玉技术,宋代定窑瓷器已经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而在瓷釉上雕刻则是从清初开始。尤其是乾隆后期,朝廷特意在皇宫中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当时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雕刻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草虫等,可以说,这个时期,瓷刻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
瓷刻不仅是非遗传承项目,还是不断融合创新发展的艺术形式,它是“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缩影。“海派”瓷刻创作是在“京派”瓷刻的基础上,揉进了江南吴越文化的秀美与阿娜、细腻与婉约,突出了刀法与色彩层次的对比,因此也更加刚柔相济、独具一格。
程佩初所在的普陀区宜川路街道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2005年,街道社区学校专门开设了瓷刻课程。随着师生技艺不断精进,程佩初牵头建立了“瓷刻艺术社”、“海派瓷刻”工作室、“传承人团队活动室”,编写《瓷刻艺术》教学大纲、教材,改革瓷刻工具,形成了“半工半写和篆刻金石相结合”的技艺和授法特色。在社区学校的支持下,“海派瓷刻”相关课程获得“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等荣誉,培养了大批瓷刻爱好者和传承者。
除了在宜川社区学校为中老年学员授课,程佩初团队也注重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以“我是小小瓷刻家”为题,坚持在寒暑假开设“非遗学院”“非遗夏令营”,让社区学生“学学瓷刻技艺”;积极推动“瓷刻进校园”,先后在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洛川学校、上海商业学院会计学校、宜川中学、兴陇中学等学校,开设《海派瓷刻》拓展性课程,每学期培训近100名中小学生。
对程佩初而言,瓷刻是一辈子的游戏。通过不断学习进取,使他从瓷刻爱好者成为了非遗传承人。依托瓷刻课程体系,吸引一批又一批各年龄阶层的瓷刻爱好者加入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行列。
程佩初发出号召
我是文明播种人程佩初,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发扬好,让“海派瓷刻”这一小小明珠,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上海普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