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联合发文,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同属科技要素密集地区,被赋予率先构建适应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体制,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之重任。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如何发现早期创业企业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金融支持和服务如何跟上科技创新企业的快速迭代发展?如何发挥优势为企业解决各类资金业务相关需求?已成为科技、产业、金融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为探索总结金融活水支持科创发展新机制、新模式,202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南都·湾财社启动“金融协力·粤创未来”金融赋能广东科技创新深调研系列活动,在数月时间内已前往珠三角多地展开深调研。11月底,基于珠三角系列调研中积累总结的科技金融服务经验和科创企业需求反馈,南都调研组带着如何探索科技金融新机制的相关问题,前往长三角区域展开一系列走访调研。
此次调研行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主要地区,重点调研上海、无锡等科创资源密集、科创产业发展增速快、科技金融试验探索经验丰富的城市区域。通过深入走访一线科创企业和持续服务金融机构,还原金融赋能科创企业从科研到创业、寻找验证市场机遇、业务快速增长的发展全周期过程。
系列调研发现,长三角各地科创产业发展各具特点,各地金融政策部门、地方金融机构围绕本地产业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试验科技金融新模式,在投贷联动双向互动、适应性改变科创信贷评估思路、为创业企业发展转型关键阶段提供及时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创新探索。
沪苏浙皖产业优势各具特点 重点调研科技金融产业结合新模式
调研发现,从科创产业基础来看,长三角各地产业结构和创新优势较具差异化。既有地方以科创资源、科创环境见长,也有地方大力发展制造业。而各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基于不同的科创产业基础,探索科技金融产业结合新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探索实践经验。
其中,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金融、服务业发达,虽制造业GDP占比不高,但其在科创产业方面也具有突出优势:一方面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云集,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中上海在“知识获取”单指标上得分全国第一。另一方面,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且是科创金融试点先行区,上海具有较为活跃、完善的科技金融环境,使其成为各类科研创新商业化转化的理想之地。
本次调研的两家上海科创企业都是细分赛道的第一批“开拓者”,创始团队均有相关领域的一流高校专业背景,都从创立之初就获得过当地“大学生创业基金”类天使资金支持,并在发展较早期就接入银行信贷,在多方金融资源合力扶持下实现商业转化和市场快速发展。
江苏则是长三角区域中的产业创新“领头羊”:其在《2024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指标都居长三角城市中首位;近两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围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共有6个城市GDP总量超过万亿元,其中苏州、无锡增速均为6%,增速在6市中最快。
本次在江苏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也在无锡走进了一家投身汽车智能化高科技含量赛道,近年来业绩取得10倍增长的高速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在金融协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当地金融资本展现出大胆、耐心、专业属性,为企业在找准市场方向的转型升级、业务腾飞阶段提供了充分支持。
浙江省和安徽省的科创产业发展也各具特色。其中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排名前五,属于第一梯队,在各项细分指标上较为均衡,且以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为代表的本地商业银行积极布局科技金融,相关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商业银行前列。安徽虽在科创产业整体指标数据上尚不及沪、苏、浙,但近年来伴随“合肥模式”兴起,安徽国资产投、产业资本等十分活跃,也为科技金融支持创新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大批典型案例。
商业银行探索活跃 投贷联动互动紧密
调研发现,长三角区域内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方面探索活跃,不少银行已主动跳出“看砖头”“看过去经营业绩”的传统思维,以专营、专业、“类投行”等新模式响应科创企业金融需求。
例如,宁波银行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针对性设计科创贷产品,从传统银行信贷看流水、看抵押物的当下现金流逻辑,转向看技术实力、看市场认可的未来现金流逻辑,有效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没有流水、没有抵押物在银行无法授信的问题,同时更多从非财务因素来识别企业风险。
股权融资是一种较为确定的未来融资性现金流,该行针对白名单内近60家投资基金有过近期投资记录,或者已经签订投资协议但未打款的企业,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直接配套授信额度。此外,该行还可为大型订单做配套融资“订单贷”,只要企业获得下游大型客户直接订单的,宁波银行可按照订单金额的比例直接确定授信额度。
同时,该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可为企业提供“业财一体化”的资金管理系统支持。调研了解到,目前宁波银行内部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员工都为研发人员,已具备基于资金流为服务企业开发相关管理系统的能力,通过金融科技实际助力科创企业快速发展。
对于走在科技金融探索前沿的商业银行而言,探索步伐也在不断迭代。例如调研中杭州银行方面表示,该行从“银政合作”为主的“科创1.0”模式,“投贷联动”为主的“科创2.0”模式,正在向“数据与行业专业化驱动”的“科创3.0”模式转型。
杭州银行科创3.0模式通过聚焦细分行业、打造行业专业化团队、发挥国内市场海量数据优势,挖掘行业数据价值,探索科创金融相对标准化的企业评估模型,从而提升银行对科创企业发展的专业判断能力。据悉,该行还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与之江实验室合作共同研究制定《科创企业认定与评价指南》,联合中资管金融科技研究院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科创金融专营组织评价规范》标准。
政银协力破除机制堵点 共享红利拧成强纽带
调研中,多家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也表示,由于科技金融涉及投、贷、担、租等多类金融机构,且仍面临不少机制阻碍需要推动破除,因此政府部门、金融主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的指导支持必不可少。针对这一方面,此次调研中安徽省提供了观察样本。
安徽近年来被外界冠以“政府投行”之名,成为不少地方效仿的对象。此次调研过程中南都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方面了解到,近年来安徽正深入推进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和科技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
2023年6月,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牵头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该计划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市场逻辑,创新以金融服务优先权为基础的跨周期风险收益动态平衡解决方案,从机制上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银企双方在此计划下可自愿平等协商签署“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长期限稳定融资支持,银行也能够长期参与分享企业成长收益,提高积极性。
据悉,经过一年有效实践,该计划今年还推出了2.0版本,着重在股权投资优先权可交易可变现、多业态共享合作、支持科技人才、加强履约保障等方面推深做实。可以看出,基于实践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聚焦机制堵点,为各方金融活水主动流向科技产业打造通途,是安徽推动科技金融改革试验的重要思路。
统筹:任先博
执行统筹: 徐劲聪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