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一个骂人的词叫“老登”,最近,它延伸出一个骂电影的词:老登电影。
“老登电影”打击面之广,豆瓣电影TOP250纷纷中枪…
《教父》《大话西游》《美国往事》《肖申克的救赎》《泰坦尼克号》《霸王别姬》《楚门的世界》《美丽心灵》《这个杀手不太冷》被打一星。
昆汀、诺兰、库布里克、黑泽明、斯皮尔伯格、吕克·贝松、马丁·斯科塞斯、姜文、张艺谋、冯小刚、王家卫等导演,则被称为:老登导演。
甚至还冒出一堆派生词:老登艺术、老登文学、老登综艺…
此外还有,中登电影、小登电影…
事情的起因大概是这样的…
电影《好东西》收获了很高的口碑,豆瓣评分9.1。
但部分男性观众把它归类为“小妞电影”,认为不值得那么高的评价。
这激起了更多的反对,部分女观众感觉“小妞电影”的定义很冒犯,相对地,发明了“老登电影”。
于是,一众经典电影纷纷“登”化…
老实说,刚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乌鸦是懵的。
就字面意思,《好东西》怎么能叫“小妞电影”呢?怎么也得是“大姐电影”好不好?
然后我才意识到,我对“小妞电影”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晰。
事实上,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说的也不一样。
百度说:小妞电影又叫女性电影,是指那些剧情比较轻松浪漫,多半以女性角色为核心,男性退居配角的爱情电影。
似乎不带什么贬义。
在乌鸦过往的认知里,大概就是《非常完美》《失恋33天》《瘦身男女》《新扎师妹》之类的影片。
而维基说:“小妞电影”(英语:Chick Flick)是一种俚语,指的是专门迎合女性兴趣、针对女性群体行销的电影类型,主要围绕爱情和浪漫展开情节。
女性主义者认为,首先“chick(小鸡)”一词就有对女性的侮辱和轻视。
其次,在这类电影里,女性通常被描绘成笨拙、活泼、头脑简单等,需要男性保护。
当一部电影被冠以“chick flick”的头衔时,这意味着电影是俗气、可预见且情节不佳…
无论是类型的划分命名、创作者的意图,还是电影的内容上,都没什么好词,女性歧视意味相当明显…
如果按这个定义,现在说一部电影是“小妞电影”,基本是在骂人。
但过往很多经典,也被影评人称为“小妞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公主日记》《人鬼情未了》《西雅图不眠夜》《欲望都市》…
《蒂凡尼的早餐》
《公主日记》
《人鬼情未了》
《西雅图不眠夜》
《欲望都市》
与之相对的,“老登电影”又是什么呢?
乌鸦翻了翻网友们的表述,大概归纳出几个特点:
全男阵容,从导演到演员,含男量90%,关注宏大叙事、家国情怀,因此历史、战争类影片是“老登电影”重灾区。
男性叙事,透着男性的油腻和自恋、“男人至死是少年”,爹味重,喜欢说教,喜欢追忆过往。
女性则沦为配角,塑造刻板,工具化、脸谱化,充满男性凝视,包含大量男性意淫,甚至贩卖色情…
《华尔街之狼》
《美国往事》
《教父》
我懂了,这其实就是在评价电影的维度上,加入了女性视角。
一旦多了一个视角,过去男权社会单一话语权下的好电影,就要重新被审视。
乌鸦从来都觉得,电影的评价和接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时代的思潮必然会影响我们对电影的评价。
而女性主义,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任何电影都不应该躲避女性主义的审视。
“老登电影”正是新时代的女性,在被灌输多年的男性审美之后的一次反叛,是被压抑太久之后的一次情绪释放。
仿佛在说:你们“爹爹不休”教育我,这些才是好电影,但今天我偏要说,去你爹的吧!
乌鸦理解这种情绪,毕竟,天下女性苦“老登”久矣。
生活中的“老登”已经够烦的了,看个电影,还总要被“老登”咯噔一下,毕竟女性友好的电影还是太少了…
只不过,既然是情绪表达,难免用力过猛,难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按照网友的定义,乌鸦今年也骂过不少“老登电影”,比如《三叉戟》《传说》《出入平安》《朝云暮雨》,最近刚骂了正在上映的印度电影《因果报应》。
乌鸦批判这些电影,会提到其中令人反感的爹味叙事,但我不会去给这些电影贴上“老登电影”的标签,因为它太像扣帽子…
事实上,“小妞电影”就是对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的一种粗暴地贴标签行为。
这么多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可以这样单一归类吗?
同样是渴望爱情的女主,有的一味迎合男性,有的有独立意识,这能一样吗?
女性观众多,就是创作者在刻意讨好女性吗?诉诸动机来评价电影,合理吗?
如果你对此有同样的疑问,那么也会更加谨慎地看待“老登电影”…
发明“老登电影”,不过是以“登”之道,还施“登”身。爽,但粗暴。
《隐藏人物》
细想一下,到底哪些电影应该归为“老登电影”?我很容易感到困惑。
首先,长久以来我们就是一个男权社会,电影真实反映社会关系和重大事件,就会以男性为主角,这样就算“老登电影”吗?
代表作品如《教父》《敦刻尔克》《西线无战事》《大明王朝1566》…
还是说,大家只是反感,有人总拿“没看过《教父》不足以聊电影”来教育别人?
《芭比》调侃男人喜欢吹嘘《教父》
让我最不理解的是,竟然《活着》也在“老登电影”之列。
《活着》真正的核心矛盾,在于权力对个体的压制、剥削和摧毁,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无论男女都是受害者。
把它简单归为“老登电影”,是一种狡猾的转移、甚至稀释、轻视其中更为强大的不可抗力,摆出以弱者对抗弱者姿态,让更大的问题无法被正视。
其次,一部老电影(十年前的就算老),往往就是男性叙事,女性是配角,这算不算?
现在正在国内公映的,我的偶像是枝裕和的作品《如父如子》,就是个怎么当爹的故事。
但一个家庭如何养孩子,难道不是无论男女都可以关心的话题吗?
还有,周星驰的很多电影都有男凝,丑化女性,穷小子总有美女垂青,金庸很多作品也都是杰克苏,韦小宝还有七个老婆…
但我相信每一个被小人物的心酸,被侠义精神感动过的人,都无法给他们扣上“老登”之名。
再次,一部新电影有男凝的成分,但其他方面很优秀,算不算呢?
比如,印度电影《因果报应》,尽管是男性叙事,但在悬疑铺垫上,有很值得我们国产片参考学习的地方…
我相信在一部分网友眼中,以上这些都算是“老登电影”。
但我也相信对另一部分网友来说,这些都不算。
因为我们知道,评价一部作品,要理解作者的历史局限性,也知道评价一部电影,还有很多别的维度。
《因果报应》
现在网上形成了一个鉴“登”狂欢…
似乎很轻盈,只是一种调侃,没有恶意,有人还特意打补丁:讨论不等于抵制,“老登电影”也有好电影…
言下之意,你们男的别玩不起。
这多少有点耍赖,就跟说“有些傻X也是好人”一样…
但这其中,也真的有人旗帜鲜明地和“老登艺术”做切割:“老登电影”我就是不看了,男作家写的小说,我就是不读了。
可是,不喜欢一部作品,就全盘否定一类作品,这种判断本身,不也是一种“老登”行为吗?
我们反感“老登”,并不是在反对一个性别,而是在反对一种霸权。
我们反的是宏大叙事,不关心个体,反对的是强者叙事,不在乎弱者,反对的是粗暴地扣帽子、自以为是、党同伐异…
我们看到有些男的疯狂给女性电影刷一星,所以我们就也要给所谓的“老登电影”刷一星?
那我们和我们反对的,有什么区别呢?
贴标签当然不会毁掉一部电影。
但表达的极端化,并不利于性别间的对话,更不利于女性主义的发展。
这些年,互联网飞速发展,人们在网上热议着各种话题,而性别议题是这其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只是,讨论没有带来男女双方更多的理解,相反,性别对立愈演愈烈。男性与女性在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鸿沟越来越大。
因为在网上,越是极端的言论,越是被容易看见,被讨论。
就比如说,乌鸦写一部电影“虽然在技巧方面很纯熟,但还是过时的男性叙事”,这个表述很客观,但根本不会出圈。
但“老登电影”会…
一个热词的出现,确实回应了大众的情绪,但更重要的是,它够简单粗暴极端。
我们经历过的热词还是少吗?
恋爱脑、性缘脑、舔狗、绿茶婊、爱男、服美役、知三当三…
复杂的事件、情感,被高度概括,被标签化、情绪化,甚至一定程度的暴力化…
《十二怒汉》
多少人曾在网上声讨“恋爱脑”,审判着“知三当三”,叫嚣着“别太爱男”…
这其中,多半是女性在审判、诋毁女性,女性之间在较劲:我这样做更女权,你那样做不够女权。
而现在,也已经有人开始讨伐喜欢“老登电影”的女性…
去年,杨笠就因为公开表达对电影《满江红》的喜爱而遭到网暴。
因为电影有一些在女性看来的“三俗梗”,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老登电影”,而杨笠明明是女性主义代言人,她怎么能喜欢“老登电影”呢?
审判她的,很多也是女性。
我相信,“老登电影”这个词热了之后,因电影喜好而引发的性别骂战,还会发生…
夸“老登电影”的女性,指出女性电影缺点的女性,可能都会遭到攻击。
扣帽子,是一个巨型回旋镖。
你审判别人,也会审视自己,这何尝不是作茧自缚?
最终,还是女性群体对自己人的不宽容,导致女性无法做出最真实的表达和选择。
在这个男权社会,男人从来可以自信地表达自己,“登”之所以为“登”,就是因为他们无所畏惧。
乌鸦当然知道,在观念大迭代的转型期社会里,对某种类型的推崇,或者对以往类型的颠覆、审视,都是不可避免的必要过程…
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先让她们上桌”…
但女性主义从来不是男权的镜像。
我们反对父权制,不是要重新建立一个“母权制”。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看似主动,实则被动,我们被我们反对的东西定义了…
而我们想建立的,是一个新秩序。
在那个秩序里,彼此尊重包容,我们不慕强,不傲慢,弱者有好好活着的自由,大家都有选择的自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