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C2024专题页
CCHC 2024
铸造医学灯塔,照耀血管未来。2024心血管健康大会(CCHC 2024)-泛血管论坛于12月6日-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精彩纷呈,一方面,聚焦泛血管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期间最新的研究进展,创新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极具洞见和启发性的精彩分享,为泛血管疾病管理注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另一方面,围绕泛血管中心体系建设,总结盘点了建设现状与成绩、机遇与挑战,并制定建设规划,与此同时,还举办了“第一批次泛血管中心验收单位授牌及年度表彰”活动。
解析典型病例,启迪临床实践
在“session1-典型病例分享”环节,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斌教授分享了因泛血管中心建设而获益的典型病例情况;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张峰教授则全面剖析了免疫治疗关联下的泛血管疾病诊疗策略;安康市中心医院王甲文教授分享了一例泛血管疾病病例启迪临床实践的心得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易绍东教授通过介绍一例多地辗转患者的求医过程,解析PVMC-MDT的重要价值;辽宁省人民医院石蕴琦教授则总结了基于泛血管大视野下成功诊治患者的策略。
在互动讨论环节,现场专家和与会者踊跃发言,对上述典型病例给予了高度点评,期间丰富的经验、实操性极强的策略、启发性超高的心得将引领接下来泛血管疾病管理工作行稳致远。
立足指南,优化实践
在“session2和session3 的指南和实践”学术环节,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泛血管疾病的筛查和治疗展开精彩分享。
01
上游入手,筛查先行,防微杜渐
在筛查方面,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高翔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心血管疾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精彩讲座,据高教授介绍,有研究证实,国内流行的主食为主的膳食模式可能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风险;另有一项基于8万中国人的随访数据揭示,对于老年人来说,血脂并非越低越好;此外,有研究披露,衰老不会升高血压,造成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原因是衰老导致的血管硬化;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出生的人群,在中老年后患脑出血、癌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增加,这也提示在生命早期,尤其是产前的负面影响,对生命后期的健康状态产生影响;老年人种菜养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并能延寿,这也已经有了科学研究证实;开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可以导致慢性炎症等。总之,类似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很多,等待大家一起发掘新靶点。
此外,上海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姜萌教授聚焦影像学在心脑血管猝死领域的应用,开辟新视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雪瑛教授分享了代谢危险因素的数字化管理现状,给临床带来新思路。
02
多措并举,寻根治本
在治疗方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李舍予教授结合“PCSK9抑制剂与依折麦布预防成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总结指出,当前高胆固醇血症相关疾病负担在我国增长迅速,他汀是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的基石,在最大可耐受剂量基础上,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进一步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昱熙教授总计了泛血管范式的肾动脉狭窄研究进展情况,据他介绍,目前国内外指南尚无明确统一的肾动脉介入治疗指征,关键问题在于无法依靠客观指标明确何为“显著意义的狭窄”,随着技术进步,基于肾脏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MR多模态精准评估、以及造影肾动脉功能学评估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将给肾动脉狭窄诊疗带来新选择。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力教授诠释了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和血管疾病的整合式防治策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梁春教授结合领域动态,同步传递了非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诊治进展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则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固定剂量复方单片在促进降脂达标中的作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建刚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管理泛血管疾病,给临床带来新视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英梅教授聚焦血栓与出血问题,通过解读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参考。
上述精彩分享,理论与实践结合,理念与技术同步,前沿与焦点兼顾,创新与融合并举,势必推动泛血管疾病管理工作再攀新高。
聚势话新,引领发展
在“session4 前沿新进展”学术环节,多位跨领域专家学者同台交流,同步传递泛血管医学相关前沿资讯。
吴寿岭:
开滦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控进展
据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介绍,开滦研究是一项对于功能社区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干预的注册研究,构建了符合国人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即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 LE8)。研究发现,如果所有CKD患者都能依从高LE8得分,理论上能够避免46.5%的心衰发生,将LE8评分应用于初级保健,能够有效预防心衰的发生,尤其是在CKD患者中。并且每控制1种危险因素,CKD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幅为25% 。每控制1种危险因素,全因死亡发生风险降幅为14% 。研究还发现,体重与AVC风险成正相关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肥胖对AVC的发展也会产生累积效应。此外,保持在健康体重范围内时间越长,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的风险越低。上述结果将引领健康管理方向。
刘俊岭:
血栓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药物进展
据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刘俊岭教授介绍,当前围绕血小板产生、活化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支链氨基酸代谢途径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动脉血栓形成及干预;2.血小板过度活化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干预;3.STING调控血小板活化和脓毒症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干预。而围绕凝血级联反应的干预靶点和药物研究当前还未能满足临床需求。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基于泛血管大视角下分享了RDN的中国证据和实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李湉湉教授讲解了极端天气与心血管健康关联性相关研究进展情况。
上述精彩分享,都有满满的“新”意,无论是最新的研究结果揭秘、最新的技术应用推广、还是新型药物进展解析,大家殊途同归,为泛血管疾病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以中心建设为抓手,开启泛血管-大健康模式
session6围绕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展开探讨。
钱菊英:
泛血管中心建设2024年度报告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介绍,目前包括中心建设标准、信息化平台搭建、中心建设、专家体系建设、科研体系建设、培训宣传等各项工作正稳步开展,其中在中心建设方面,注册单位376家,建设单位209家,验收单位15家,意向医院 500+ 家。下一步将继续整合资源,抓好“3个深化”“2个重点”“1个核心”,加快推进泛血管中心建设运行和数据填报。
葛均波:
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现状与展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围绕“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这一前沿话题,侧重介绍了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相关细胞与植入材料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机制、生物应答型泛血管植入材料、线粒体作为“生物材料”、介入后血管生态再平衡等基础研究进展动态,以及转化应用方面进展情况,其中在转化研究领域斩获重大突破,比如,诞生了我国首个可降解支架获工博会大奖,世界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ValveClamp顺利出海,构建全球最远距离(5200km)的泛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并完成首例手术,完成世界首例经导管瓣叶延长修复手术等。放眼未来,将基于临床问题进行前沿交叉探索,如力学特征可调的新型泛血管介入器械材料,降解过程中力学特征适配的新型泛血管介入器械,泛血管器械与传感器耦合等。伴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泛血管介入将迎来新的突破。
多学科融合心业态,全方位防控促提升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报告精彩,一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端学术平台,共论前沿学术成果,展示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最新诊疗技术、特别是一站式筛查和全景式评估实操路径,探索学科未来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展现了泛血管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验证了跨学科、多维度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帮助临床医生树立整体观,引导大家基于泛血管思维探索疾病管理策略。总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大家都受益匪浅,也为接下来全方位防控泛血管疾病提供了新动能。
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Pan-Vascular Management Center,PVMC)是指建立标准化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平台和操作流程,通过多学科合作,开展早筛、早诊,将高危人群和ASCVD患者纳入统一筛查路径,围绕泛血管病变,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筛查和全景式评估,整合综合性治疗策略和专科转诊流程,重视长期随访,逐步完善覆盖泛血管疾病全周期的科学管理模式和体系,实现降低终点事件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了解泛血管医学最新资讯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