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01
前几天我收到一条留言。
一位妈妈说,她女儿和小张一样大。
但现在却因为厌学,休学在家了。
她多希望能像以前一样,每天忙忙叨叨送孩子去上学。
但现在这个小小的愿望似乎也变成了奢望。
她过去两个月流了很多眼泪,但也要强打起精神,带着女儿一起走出来。
看到这位妈妈的留言,我的心瞬间一沉。
本来想多说点什么,安慰安慰她。
但最后又觉得,好像无论说什么都有些苍白。
最后只能隔空抱抱她。
在那条留言下面,有很多姐妹给这位妈妈出招。
希望那些暖心的话能给她带去一点力量。
帮助她和女儿走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坦白讲,这已经不是我听过的第一个孩子休学的案例了。
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听说过好几个类似的例子。
身边的、或者远一点的都有。
刷视频的时候,偶尔也会刷到一些休学的孩子。
而且这样的孩子貌似还不少。
甚至有的孩子,刚刚小学三年级就已经不想上学了。
到了初中、高中,这样的孩子会更多一些。
前几天我还在小某书上看到一篇帖子。
说的是“我身边认识的娃,有5个厌学躺平”的了。
在某音上也能看到一些孩子休学的真实例子。
其中有一位妈妈,在孩子最初提出不想上学的想法时。
她根本无法接受,先是好言相劝,后来拳脚相加,但是这些办法好像都无济于事。
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糟糕,孩子不仅关上了房门,也关上了心门。
无数次崩溃和痛哭之后,她最后接受了这个现实。
然后放下所有工作,决定带着孩子去旅行。
现在是她们休学旅行后的第7个月,孩子状态好多了。
打算回去复学了。
这算是众多休学案例中,恢复得相当不错的孩子了。
还有很多孩子,休学以后的复学路其实非常艰难。
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在这样的视频或者帖子下面,总会看见有人说。
我们70、80后,小时候条件有多艰苦。
比如有的人可能天不亮就要起床,然后走很远的山路去上学。
住的宿舍大冬天呼呼漏风,手和脚都冻伤了。
吃的饭里,都是米虫子,难以下咽。
那么难的条件下,大家也坚持下来了,很少听说有人抑郁。
怎么现在的孩子就这么脆弱,动不动就不想上学、动不动就抑郁。
是不是太矫情了?
是的,表面上看,这代孩子的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好了不止一点半点儿。
但是,这些物质条件的改善,就代表这代孩子更开心、更幸福么?
未必!
02
这代孩子可能真的比我们小时候还“苦”
前些天,我看到一张最近在家长圈疯传的图片。
很多人调侃说,现在的孩子过得还不如qiu犯。
虽然听起来有点好笑。
但现实中,孩子们的确挺辛苦的。
这代孩子,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开始卷。
小学一上,小夹板更是套上了。
吉米现在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公园玩。
但是每次和他玩的小朋友都不一样。
他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不能和一个小伙伴每天玩儿?
我说,你以为别人的妈妈都和我一样吗?几乎啥课都没给你安排,就是玩儿,人家都是好多好多课呢。
所以现在每天放学后的公园里,就是铁打的张吉米,流水的小朋友。
这还只是小学,放学后就很少有孩子出来玩了。
上了初中以后,时间就变得更加紧张。
学校离家远一点的孩子,早上6点左右就要起床,7点左右到学校。
然后就是紧张的上课、做题、背诵,一整天高强度的学习和输入。
甚至课间和午休都被要求在教室里写作业,不能出去玩。
下午四五点放学后,回家吃口饭就要接着写作业,写到九十点钟,然后简单洗漱睡觉。
动作麻利的能快一点,动作慢一点的,可能要写到晚上十一点。
一周五天上下来还不算完,周末还有各种课外班以及各种作业。
我们大人上了五天班,至少还能有个周末。
但很多孩子几乎连周末都被填满,周周连轴转。
我在网上看过别人分享的一些学校的时间表。
哎呦,光看看都觉得累。
如果说,70后、80后的苦更多是生活上的苦,是身体上的苦。
那么这代孩子承受的,更多是精神上的苦,心里的苦。
身体上的苦,生活上的苦,似乎更容易承受。
而精神和心灵上的苦,却更加磨人。
前几天,我还看见,有一篇文章里说。
北大第六医院的精神科,挤满来看病的十几岁的孩子。
图源网络
这个医院我知道,是全国顶尖的精神科医院。
据说现在的号特别不好挂,尤其是青少年的专家号,甚至一号难求。
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心脏都跟着不舒服。
十几岁,不应该是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年纪么?
怎么这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心理疾病困住了呢?
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的压力,电子产品的泛滥,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等,可能也“功不可没”。
现在的很多孩子,每天除了上课、写作业,剩下一点时间也就刷刷视频、打打游戏。
这就导致TA们:
缺少和生活的链接;
缺少和同伴的链接;
缺少和大自然的链接;
缺少和社会的链接。
当一个人和真实世界的链接越来越少的时候,TA的心就缺少支点,也就很容易生病吧?
当然,我也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也给不出什么定论。
作为一个妈妈,我想、我能做的,或许就是尽量让孩子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尽量让他们保有一些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
03
让孩子生活在真实的生活里
当然,我说上面这些,不是为了抱怨,也无意批评现在的教育。
只能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课题。
在大环境很难改变的前提下。
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营造好家里的小环境。
尽量维护好孩子内心的能量场,别过早消耗掉他们的生命热情。
1、别把孩子的学习安排得太满
教育是12年的长跑。
即使是体力再好的运动员,也不可能全程一直保持加速。
找到一个合适的节奏很重要。
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就去玩。
不要觉得孩子玩儿就是在浪费生命。
弦儿绷太紧会断,人绷太紧会垮。
人的身体和精神需要适当保养和维护,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
玩儿和放松就是在给自己的生命补充能量。
所以,即使现在小张已经上初中了,我们每周还是会留出一些时间去逛公园,去吃吃喝喝、去运动。
2、让孩子生活在真正的生活里
如果,孩子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学习。
TA们就容易觉得生活没乐趣,生命无意义。
整个人就很容易垮塌。
所以,还是应该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
适当参与家务、适度玩耍、适度娱乐,多去大自然里待着,有空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一下真实的世界。
让孩子多方面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多找几个生活的支点。
这样TA因为学习而消沉焦虑的时候,至少可以在其他方面补充能量,重新支棱起来。
3、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生命的掌控感
我们虽然要替孩子适当规划,但却不能替孩子做所有决定。
尤其是孩子越大,越应该让TA们参与和他自己有关的决定。
小到吃什么早餐,大到上什么兴趣班,走什么升学路线。
都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
因为人只有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才会心甘情愿。
也才能感受到自己对生命的掌控感。
一个可以主宰自己生命的人,才会对生命真正负起责任,也不会轻易放弃对未来生活的信念。
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一个青少年,如果他能确信他的后方是安全的,他脚下的大地随时可以接住他,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他才能义无反顾的走过挑战,自我突破,奔向未来”。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那就愿我们都能做好孩子的大后方。
帮助他们补充能量,持续前行。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三个北大妈妈,三个职业女性。六个萌娃四男两女,每家两只。每天原创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素质教育心得、品质生活理念。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吐槽家长里短、社会百态。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