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字萍”实在太常见了,其巨大的分布范围允许所有人都能与之萍水相逢,但只有宋玉的那一瞥才成了千古——岸边的一阵小风恰好在那一刻靠在了田字萍的叶片上,因此便有了《风赋》中引得无数人跟风千年的绝唱:“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田字萍也常常被叫做蘋、萍或者田字草。不管是《诗经》中的采蘋,还是《风赋》中的青萍/蘋,在日常的文字中,它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植物。但在实际生活中,与它相关的每一件事又都显得无比陌生。
田字萍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看上去就是一棵普通的水草。它当然也不会开花,但秋天到来的时候,却能结出些像模像样的“果子”。因为不能算真正的果实,所以被叫做“孢子果”。
田字萍的孢子果很小,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居然也是可以食用的,而且还很容易带给人饱腹的感觉。1861年,澳大利亚探险家约翰·威尔斯就曾在他的日记里详细记录了食用田字萍“果实”的经历:将其磨成粉,然后加入少量水混合,揉成面团之后放在火上烤熟吃。他还在日记中描述:“我的胃口很好,也很喜欢吃田字萍,但它似乎不能给我带来什么营养……而且吃了田字萍之后大便会很多,远超过吃面包产生的数量。”
探险家吃的田字萍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银毛田字萍,跟我国常见的田字萍一样,都属于蘋科蘋属。孢子果中都含有胶状的孢子囊群盖和孢子囊群托,这也是其主要的可食用部位,可在人的肠胃中膨胀,引起饱腹感。但最终这个探险家没能撑下去,他死于营养不良,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吃了几周田字萍,而这些田字萍的孢子果中含有高浓度的硫胺素酶,这种物质会阻碍维生素B1的吸收。
实际上,当地土著也一直把这种田字萍的果实当做主食,但他们会使用专门的餐具来吃,而且做法有所不同。不过,自从小麦面粉被引入之后,当地土著也就不屑于吃田字萍磨成的面粉了。
我国的先民们倒是从来没想过吃田字萍的孢子果,但会采食其嫩叶。《诗经》中的采蘋,就是采这些嫩叶来烹煮。云南西双版纳一带的菜场上现在还偶尔有田字萍卖,傣族人用它煮汤或凉拌,当做药食两用的食材。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植物之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