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爆发后,地方实力派的反应是什么?对事变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现有网上说法多种多样,甚至颠倒黑白,有的说:“一部分地方实力派或明或暗地支持张、杨举动,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和广东的李济深公开支持西安事变,……四川刘湘、华北宋哲元、韩复榘等都暗中支持张、杨。”实际情况如何呢?
在西安事变前,张、杨曾秘密与各地方实力派进行联络,在打破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达成了共识,10月30日,张学良、阎锡山曾在洛阳借为蒋介石祝寿之机,向蒋介石力谏遭到蒋介石的斥责,张、阎二人曾就“做”这个问题达成秘密约定,这是促使张、杨下决心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之一。
1936年10月31日,张、阎相赴洛阳,为蒋祝50大寿
因此,张、杨在扣蒋后,除公开通电全国外,还于12月12日分别致电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宋哲元、刘湘等人,单独向他们解释兵谏的真相和目的,15日,又派出代表分赴广西、山西、绥远、山东、四川,进行联络,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强烈的赞许和实质的支持”。然而实际各实力派的的反应是:
山西军阀阎锡山
12日,张、杨连电阎锡山,盼阎支持,并为事前未同他商量表示歉意:“兹事甚急,事先不及与公商谋,在此一并向公表达学良的歉意。”阎锡山本应是张、杨最大的盟友,但阎却认为张、杨此举“关系国家存亡”,决定不予支持。14日,阎复电张、杨,以四问相质,并指责张杨扣蒋是“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动”,“增加国人的忧虑”。同时将此电转给了南京政府,以表明他的态度。
阎锡山
南京方面获悉阎的态度后,即决定将“斡旋之任”托付阎山,付以营救蒋介石的全权。16日,毛主席也致电阎,建议他出面调停,先制止南京与西安双方的军事行动,再商量善后。阎一面致电南京,表示要“竭尽绵薄,不一切,营救蒋介公出险”,一面又对张学良的代表表示:“决本爱护国家、爱护领袖、爱护副司令、爱护东北军四大原则”行事,并派赵戴文与徐永昌两人去西安,与张杨“商谈解决当前危机”的办法。对于阎的态度,张学良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因此,他愤怒地表示“决不让老阎作这一票买卖”。张学良对阎不再寄予希望,此后即采取虚与委蛇的态度与其周旋。
四川军阀刘湘
在川系各派争争斗中刘湘曾受到蒋介石的扶持。但自1934年底蒋派参谋团插手川政,刘湘面临着与张、杨相同的命运。两广事变期间,刘湘曾与张、杨信使往来,同意逼蒋抗日,并表示,愿与西北共同行动。事变爆发当天,张、杨连发两电,促刘湘响应。但刘湘没有立即表态。
14日,刘致电何应钦询问“政府应变处置”方针,除表示对川事“绝对负责”外,既不指责张、杨,也没有表示拥护南京政府,采取观望态度。12月16日,刘湘召集川军五军长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邓锡侯、李家钰等举行防务会议。由于刘湘态度不明朗,引起南京方面的疑虑。孔祥熙、何应钦、顾祝同纷纷致函电刘湘,并派正在南京的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刘航琛立即返成都,劝刘湘表态拥护南京政府。
刘湘
为了安抚刘湘,南京政府于17日宣布任命刘湘为川康绥公署主任,以地盘引诱其表态拥护南京。18日,刘湘发表通电,提出“拥护中央”、“抗御外侮”、“弭息内战”、“营救领袖”四点意见。20日,川军将领袖邓锡侯、刘文辉、孙震等联名发表拥护刘湘通电,并致电张杨“促其速即觉悟,恢复领袖自由”。可见,刘湘对张、杨也不支持。
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
事变爆发后,在西安的广西代表刘仲容于12日密电李、白,告以西安发生事变,并促白崇禧赴陕“共商一切”。李、白接到刘仲容的电报后,经过讨论,决定“暂取静观态度”。14日,李、白与黄旭初复电孔祥熙,对张学良扣蒋表示“痛惜”,并表示“决不因一时事变稍涉张皇”。
不久,桂系另一重要人物黄绍竑派陶钧到桂林,对李、白说:“蒋介石是不易于抗日的,张杨主张联共抗日,未免过于激进。最好李、白在南京政府与张杨之间居中折衷,找出一条中道路。”李宗仁当即指示驻北平代表向宋哲元提出“反蒋联张”的主张,征求宋哲元等人的意见。由于宋哲元等态度暧昧,李、白支持张、杨的行动未能公开。
冀察军阀宋哲元
12日张学良密电宋哲元,请他或派一全权代表去西安“共商国是”。宋哲元一贯反共,当他得知张学良联共,表示不能理解。13日,宋复电张学良,提出两点所谓忠告,一、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务与共产党绝缘;二、委员长之安全,关系民族危亡,请负责维护。
宋哲元
14日,宋还密电孔祥熙、何应钦,“请中央迅速裁定变乱,营救委座”,要求下令讨伐张杨。16日,又再电张学良,“请其悬崖勒马,以国事为重。对蒋委员长之安全,尤盼切实保障,早为护送回京”。可见,宋哲元是拥护南京,反对张、杨扣蒋的。
山东军阀韩复榘
事变后,韩采取两面派的手法,对南京呼吁营救蒋介石,并与所部五师长于14日联名通电,表示“誓以血诚,在中央统一指挥之下,惟命是从”。同时又密电张、杨,表示“服从副司令,愿效前驱”。23日,韩与宋哲元联名发表通电,提出解决西安事变的“三大原则”:第一、如何维持国家命脉?第二、如何避免人民涂炭?第三、如何保全领袖安全?并建议“由中央召集在职人员,在野名流,妥商办法,合谋万全无遗之策”。这个通电发表后,引起南京政府的“焦虑”。但这时,由于张学良已决定送蒋回南京,这个通电并未产生多大影响 。
韩复榘
据孔样熙事后查明,该电实为韩复榘所拟,韩征求宋哲元联名发表时,宋一开始是不赞成的,经韩派人催促解释,而此时广西驻北平代表任援道、陈中孚等亦以反蒋联张向宋进言,宋始同意发出。如果西安事变一时没有解决的希望时,他们将有第二步的表示。但由于西安事变迅速解决,他们的计划也未能出台。
25日,韩复榘获悉张学良亲送蒋回南京的消息时,大感意外。在麻将桌上当着蒋介石亲信蒋伯诚的面,脱口说出“张汉卿傲事何以如此虎头蛇尾”之类的话,种下了日后为蒋所杀的远因。
云南军阀龙云
云南偏处边陲,蒋介石对其鞭长莫及,因此,龙云与蒋尚能相安无事。西安事变爆发后,龙云主张对西安“迅即凌之以兵,予以重大打击”。同时,他频频与各方联络,为营救蒋介石出谋划策,因而获得南京方面的赞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的亲信陈果夫兄弟称赞龙云“拥护委座,遐迩同钦”。
龙云
以上为当时六大地方实力派对西安事的不同的表态。阎锡山、宋哲元、龙云明确支持南京中央;刘湘、李宗仁、韩复榘持观望态度。没有一个人明确支持张、杨,而且“要求放蒋,成为一致的呼声”。
张、杨原以为一旦他们扣蒋后,定会四方响应,故对事变后出现这种局面,非常意外,也非常恼火。张学良曾对黎天才说:“我不反蒋时,大家都反蒋。我反蒋了,大家都不说话了,甚至叫我的倒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从以上六大地方实力派的标题可以看出,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张、杨采取了扣蒋这种极端的办法反蒋,大多数地方实力派担心,如蒋介石遭不测中国失去重心,便会出现四分五裂的可怕局面,因面对西安事变持保留态度。
秦德纯
事变爆发的消息传到北平,宋哲元立即召集亲信幕僚和高级将领商讨应付对策。会上,秦德纯说:“这几年,蒋的有些做法虽然不能令人满意,但他毕竟还能统率得起来,如果他要有个意外,那时候,必然是各霸一方,国家就要四分五裂了。”秦德纯的这段话,代表了当时地方实力派多数人的认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