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喂鸡种菜、打扫院子、喝茶溜达、手抄“新闻笔记”……这是百岁老人范克明每天的生活日常。
在四川泸州江阳区通滩镇,今年102岁的范克明退休已40多年,走过一个世纪的人生,如今的他仍保持每日看书学习的习惯,并坚持手抄新闻大事件。在他看来,时代在发展,个人也要保持学习和进步,这无关年龄。
范克明老人的书架。
每天保持学习习惯 自制笔记本写得满满当当
“公(爷爷),有客人来了。”12月13日,在范克明孙子范清龙的带领下,封面新闻记者来到范克明家中。从一道铁门穿过一个连廊,再下几个台阶,是一个院子;沿着院子往上走几个台阶,就是范克明和老伴罗世英的家。
范克明家中的布置,很难看出这是一位百岁老人的住所。简单的餐桌、沙发和茶几,家中整齐干净,几乎没有扶手等设施,连拐杖都在非常不起眼的角落里。
看出记者的疑惑,范清龙解释道,爷爷身体硬朗还要强,除了下雨天,出门不会用拐杖。范清龙说,他曾给爷爷买过行走拐杖助步器,但爷爷觉得不方便,转手就将拐杖送给了腿脚不便的大儿媳妇。
范克明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放着前两日的报纸和一本书籍,他说每天看看报纸和书,是自己退休几十年来的习惯,与这个习惯相伴的,是观看每晚的新闻联播,并做好“新闻笔记”。
说罢,范克明起身就往卧室走去,拿出一个自制的笔记本,向记者介绍道,这是他这两年来做的新闻笔记。翻到笔记本的第一页,范克明说,这本笔记本是他从2023年以来开始摘抄的“新闻笔记”。
范克明老人自制的笔记本。
笔记本像新华字典般大小,厚厚一叠,内里每一页正反都写得满满当当。记者注意到,笔记本每一页的笔记都有日期,落款则是当天的天气预报。
范克明还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简易书柜,书柜里除了书籍,还有不少报纸,以及他多年来看书、看新闻摘抄的笔记。笔记本大小不一,小的笔记本仅半个手掌大,老人说,这是方便带出门,随身做笔记的。
定时观看新闻联播 一手拿电筒一手做笔记
每天晚上6点过,范克明就会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笔和电筒,端坐在餐桌前,盯着电视屏幕。
“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和泸州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我都要看,还要做笔记。”范克明说,大多时候,他会记录下各个新闻标题,关于为何要做笔记,他说,时代在进步,如今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自己虽然老了,但同样很关心国家发生了哪些事。总觉得了解了这些事,日子就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范克明老人一手拿着电筒照光,一手写字。
“他写字主要靠电筒光。”谈及爷爷做笔记的技巧,范清龙印象深刻。有一次,他晚上来看望爷爷,屋里没亮灯,电视在播放新闻,老人又伏在餐桌上写,他百思不得其解,爷爷怎么看得见?“结果凑近一看,他一只手拿着电筒,一只手拿着笔写。”见此情景,范清龙哭笑不得,如今,有时候,老人看书看报也索性就着电筒光看,不用放大镜。
“人在诗中醉,书在肚里香。”记者采访快结束时,范克明拿着电筒照光,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随手写下了这句话。范克明说,他经常看到孩子们拿着手机玩,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懂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知读书迟”的道理,在该学习该摄取知识的年纪少看手机,多看书、多学习。
生活规律保持运动 长寿老人闲不住
事实上,除了每天保持学习,范克明每日生活也非常规律。
在范克明看来,写新闻笔记可以锻炼思维和记忆力,这是自己精神层面的“长寿秘诀”;而在日常生活中,范克明也会保持每日运动,并在饮食上养成了自己的习惯,即少盐、不辣、多喝水。
离范克明家大约200米的位置有一家茶馆,每天上下午,范克明便会拿着自己的水杯,到茶馆里喝茶。罗世英说,老伴喝的是“养生茶”,水杯里泡着枸杞、红枣、菊花或者桂圆,茶馆半天1元钱无限续开水,普通保温杯的量,范克明每天至少要喝5杯。
范克明老人在清理院子。
闲不住的范克明,不仅把院子打理得干干净净,还在院子周边空地栽了菜,从挖土到施肥再到除草,范克明都给“包圆”了。罗世英说,下雨天,老伴不出门喝茶,就会倒腾着要收拾家里,有时拿着玉米在院子里喂鸡、有时去菜地看看青菜长势、有时打扫积灰的空房间……
范克明有5个儿子1个女儿,他已先后送走了两个因病去世的儿子。对于当下,他说,他很珍惜如今老年的幸福生活,因为自己这一生,是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