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围绕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政策基调,对2025年经济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核心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本次会议有哪些增量信息?扩大内需方面有哪些进一步的政策线索?界面新闻特邀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进行解读。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超常规”重启中国经济? 直播录像
2025年排在首位的重点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王青指出,这一任务排序与去年有所不同,显示扩内需是明年的头号重点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内需部署中,首先要求“大力提振消费”。这意味着2025年要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而与以往逆周期调节往往更多偏向投资有所不同。这显示明年各项宏观政策将向提振消费集中用力,推动居民消费加速增长。
王青还对可能出台的促消费政策进行了展望。他指出,首先,用于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将较今年翻倍,达到3000亿元;其次,财政将适度提供生育补贴,估计规模将达到1000亿至1500亿元;第三,不排除在全国层面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的可能,进而将促消费范围从耐用消费品扩大到一般消费品和服务消费。
除了财政政策对消费的支持外,王青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也会显著加码,不排除设立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各级部门会更加注重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场景,重点支持文娱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长点。预计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由今年的3.8%左右显著加快至6.0%,服务零售总额增速也将加快,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70%-80%,明显高于今年的50%左右。
杨德龙表示,鉴于当前外需可能遭遇的挑战,以及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会议提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措施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双管齐下确保经济增速稳定。 “内需稳定了,我们经济增长的基础就稳固了。”
他还指出,会议通稿提到“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政府投资一元钱,可能带动民间投资增加三元钱,从而产生良好的杠杆效应。因此,“全方位扩大内需”需要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多方面给予配合与支持,从工具箱中拿出更多的工具来有效拉动需求。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政策取向与12月9日政治局会议基本一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体现了显著加力的特征。
比如,本次会议明确指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些要求都更加具体有力。
杨德龙认为,财政政策在逆周期调节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他指出,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上,当经济增速放缓时,货币政策虽然可以发挥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其拉动效果往往有限。就像马拉车一样,马可以通过缰绳把车拉走,但很难通过缰绳实现倒车。因此,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有时可能无法起到特别明显的效果。因此,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让其持续发力、更加给力,这要求中央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并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来拉动投资、带动消费。此外,财政部出台的十万亿化债计划其主要目的也是为地方政府腾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拉动投资和消费、改善民生。
王青判断,明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财政赤字率会从今年的3.0%上调至4.0%左右,尽管1个百分点的上调带来的资金规模相对有限,大约相当于1.3万亿左右的财政支出,但释放的政策信号意义却极为重要,能够引导市场预期,明确表明政策正在发力。此外,他预计,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会从今年的3.9万亿元扩大到7万亿元左右(包含了2.8万亿化债额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会从今年的1万亿元提高至1.5万亿至2万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