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和“倭人”等具有极大侮辱性的词汇,曾深刻影响了日本民族的自尊心。那么,一个国家的身高焦虑是如何变成试图改变其民族基因的企图呢?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不仅向西方的科技与文化敞开国门,同时也开始对自身国民体质进行深入反思。
这种反思中充满了自卑、焦虑和渴望,最终促成了一项如今看来相当荒谬的国家计划——“人种改良”。
近代日本的崛起历程中,掩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身高焦虑史”。在“脱亚入欧”的潮流推动下,日本人士意识到,与西方强国相比,不仅经济和军事上存在显著差距,在身体素质方面也明显不足。
这种身体上的差异,成为了日本民族自卑感的重要根源,并最终演变为一项旨在改变民族基因的庞大计划——“人种改良”。
研究日本人身材矮小的原因时,不能仅仅归结于一个因素,而应从基因、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基因层面上,日本列岛的原住民族群,如弥生人和绳文人,本身就属于较矮小的种族。
这种基因的传承无疑为后来的日本人平均身高打下了基础,但基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环境因素也对日本人的身体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在自然资源上相对缺乏,其饮食结构较为单一,特别是在蛋白质和肉类等关键营养成分方面较为匮乏。
长期的营养不足妨碍了国民的正常成长,导致整体身高普遍偏矮。历史上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物的身高记录,从旁证实了当时日本人普遍较低的身高水平。
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略。尽管佛教的素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但将其视为日本人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似乎有些不太合理。
在明治维新时期,尽管日本政府提倡民众多吃肉类以提升身体健康,但由于经济状况和社会观念的制约,这项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肉类的稀缺使得国民营养不良的问题更加严重,对身体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撬开了日本的大门,这一事件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使得日本人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并产生了严重的民族自卑感。在“脱亚入欧”的思潮推动下,日本全体民众致力于学习先进的西方科技和文化,以期快速缩短与列强之间的差距。
除了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差距,日本人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体格上的劣势。西方人普遍高大的身材与当时相对矮小的日本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无疑加深了日本人的自卑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日本思想家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其中,福泽谕吉等杰出人物极为推崇西方文明,他们认为西方白人是全球最优秀的种族,其血统也更加高贵。
这种“白人至上”的观点为后来的“人种改良”计划奠定了理论基础。福泽谕吉的门生高桥义雄对此思想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并在其著作《日本人种改良论》中清晰地提出了“人种改良”计划,主张通过日本女性与西方白人的通婚来改善日本人的基因,以提升国民的体格素质。
高桥义雄的“人种改良”理论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发了广泛争论。一方面,部分人认为这一举措能够迅速有效地增强国民体质,符合当时日本急于追赶西方的发展心理;另一方面,也有人对此表示忧虑,认为此做法可能造成日本民族特征的消失,并可能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强国梦”的推动下,日本政府最终决定支持这一计划,并着手进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