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山附近活动最长的匈奴最后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
作者/孙树恒
一、翻阅历史资料,从胡汉和亲说开来。
虽然生活在阴山下,了解在阴山附近活动最长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当以匈奴为代表。这是经常到昭君墓参观,了解胡汉和亲的历史,才知道胡汉和亲政策中的“胡”在特指的情况下,指的是匈奴。
从诗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中“胡”在此处指的是与汉朝进行和亲的北方民族。考虑到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即王昭君被赐予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和亲之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纷争,王室之间为了巩固联盟或缓解敌对关系,会互相派公主进行和亲。到了西汉时期,这种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处理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是“胡汉和亲”中的典型案例。其中,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和亲尤为著名。
公元前33年,已经臣服汉朝多年的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朝汉,为了获取汉朝更多的支持,他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元帝并不重视这位单于,于是选择将自己后宫的一位宫女(王嫱,后被封为昭君)嫁给单于。王昭君在出嫁途中,怀着对故国、亲人的怀念,弹奏琵琶,使得南飞的大雁忘记了煽动翅膀,这一场景也被后世传为佳话。王昭君的和亲为汉朝与匈奴带来了长时间的和平,也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匈奴在阴山附近的活动时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匈奴的活动地域不仅限于阴山山脉本身,还包括其周边的河套平原等富饶地区。
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 据《史记》记载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自公元前2世纪初的冒顿单于起至公元1世纪末北匈奴西迁止,匈奴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续了整整三百年。此后,离散的匈奴又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近二百年。至南北朝末期,匈奴才在中国史籍上渐趋消失。以下是关于匈奴起源的几种主要说法:
夏朝后裔说:根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有人认为,匈奴是夏商交替之际,夏的后裔北上逃亡至蒙古高原北部,后融合当地诸多部落而形成的民族。
北方游牧部族统称说:同样出自《史记·匈奴列传》,“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这句话则指向了和“夏朝后裔说”截然相反的观点,即匈奴人本来就是北方山戎、猃狁、荤粥等游牧部族的统称。
不同时代称呼说: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提出,商周间称为鬼方、混夷、獯鬻、狁,入春秋后称为戎、狄,战国时称为胡、匈奴者,其实都是对匈奴这个族群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知名学者的赞同。
也就是说,匈奴的先祖,在商朝灭夏后,部分夏王族后裔不愿臣服,迁徙至北方草原,以牧羊养马为生。在北方的辽阔草原,他们与天地为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匈奴文化。这些夏朝后裔在草原上繁衍生息,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早期的匈奴部落。
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匈奴人开始向中国北方迁移,并逐渐控制了蒙古草原。随着匈奴部落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寻求统一和整合。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匈奴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整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冒顿单于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使得匈奴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匈奴在统一后,开始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他们向东扩展到了辽河流域,向西则到达了中亚地区,南至内蒙古草原,北至俄罗斯南部的乌拉尔山脉。匈奴的领土和势力范围在不断扩大,使得他们成为了当时东亚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扩张的过程中,匈奴也进行了多次征服和战争。他们不仅与中原地区的王朝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和战争,还与周边的其他游牧民族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和斗争。这些战争和征服使得匈奴的势力更加强大,同时也促进了匈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匈奴崛起的过程中,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经历了多次的变化。在秦朝时期,匈奴就与秦朝发生了多次战争和冲突。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派遣大将蒙恬修筑了万里长城,以加强边防和防御。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地区。
到了汉朝初期,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势力达到了鼎盛,对汉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汉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但在白登山被围困七日七夜,幸得陈平之计才得以逃脱。
在汉武帝前期,公元前119年,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率领下,汉朝军队多次大败匈奴,迫使匈奴退出漠南。在汉武帝晚年,匈奴击败汉军,重新掌控漠北。在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五单于争立。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灭北匈奴郅支单于。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公元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漠北又发生蝗灾,北匈奴开始“大乱”。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了胡夏政权。
匈奴的崛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推动了草原游牧文化的发展,还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匈奴的入侵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加速了中原王朝的衰落和更替。匈奴的威胁也促使中原王朝加强了内部的统一和整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挖掘的匈奴的文物主要包括匈奴王冠和匈奴青铜饰牌。内蒙古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西汉晚期瓦当,说明昭君嫁到匈奴后,匈奴开始有从事建筑业、砖窑业等手工业的匠人。匈奴王冠,又称鹰顶金冠饰或单于金冠,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的匈奴墓地。该金冠由鹰形冠饰、半球形冠顶和冠带组合而成,重约1394克,被誉为“草原瑰宝”。它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现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院。匈奴青铜饰牌是匈奴人的装饰品,通常装饰于衣服、腰带或马具上。这些饰牌形状多样,包括长方形、圆角长方形和半圆形等,上面雕有网格纹和动物纹,如马、牛、羊、鹿、虎等。这些饰牌生动地反映了匈奴人的游牧和狩猎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自19世纪以来,这些饰牌大量流出国外,并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成为研究匈奴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三、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上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交织。
一是匈奴与鲜卑的关系。东汉中期,匈奴在西汉的打击下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在东汉的持续打击下西迁,而留居故地的匈奴人则自号鲜卑。鲜卑部落因此逐渐崛起,并在东汉后期成为蒙古高原上的主要势力之一。有研究表明,鲜卑与匈奴在基因上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例如,拓拔鲜卑的mtDNA与匈奴高度吻合,这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基因联系。同时,鲜卑在崛起过程中也继承了匈奴的部分文化和习俗。
二是匈奴与突厥的关系。突厥的起源与匈奴的联系:突厥人早期生活在阿尔泰山之北的叶尼塞河流域,处于匈奴统治下的丁零之地。因此,突厥具有匈奴与丁零的双重民族属性。《周书》记载“突厥者,匈奴之别种也”,表明突厥与匈奴之间存在继承关系。在匈奴西迁后,突厥逐渐崛起并建立了强大的突厥汗国。突厥汗国在欧亚大陆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与后来的唐朝等中原王朝发生了频繁的互动。
三是蒙古民族的起源与匈奴的联系,关于蒙古民族的起源,有一种观点认为蒙古是突厥人的一支,属于留守突厥人。在突厥西迁后,部分突厥人(包括匈奴的后裔)留在了蒙古高原上,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蒙古民族。这一观点在历史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无论如何都表明了匈奴与蒙古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
四、匈奴的流向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主要涉及南迁、西迁和就地异化三种主要去向。
一是南迁。南迁的匈奴主要是南匈奴以及投降于汉朝的北匈奴部族。从东汉开始,南匈奴就加入汉朝,为汉朝守卫边疆。南匈奴最初生活在漠南地区,即现在的内蒙古、陕北、宁夏一带。后来,随着鲜卑族的崛起,南匈奴被迫南迁到了黄土高原。在魏晋时期,南匈奴的主要活动范围就位于山西、陕北一带。大量南匈奴在魏晋时期内迁,甚至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或者沦为了世家大族的奴婢。这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起来。八王之乱后,匈奴人首领刘渊等开始起兵,建立了前赵、北凉和胡夏等政权。拓跋氏鲜卑征服中原之后,推行全面的汉化政策,最终导致南迁的匈奴族融入到了汉族之中。南迁的匈奴人在长期的交流与融合中,逐步汉化,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文化习俗,渐渐融入了中原社会,一些匈奴人还改用汉姓,如刘、呼延、独孤等。
二是西迁。北匈奴是西迁的主要力量。西汉后期,匈奴遭遇到了内乱,分裂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其中北匈奴为了躲避汉朝的兵锋,开始西迁。东汉时期,北匈奴西迁的速度加快,他们一路迁徙,途径中亚、西亚等地,最终抵达欧洲。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后来再此建立了悦般国。他们与当地的游牧民族相互融合、征战,一方面带来了自己的军事技术和游牧文化,对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也逐渐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语言、习俗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中亚继续西迁,匈奴人进入了西亚地区,给这里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勇猛善战在西亚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一部分匈奴人最终抵达了欧洲,被称为匈人。在阿提拉的领导下,匈人建立了强大的匈人帝国,对东、西罗马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随着阿提拉的去世和罗马军队的打击,匈人帝国迅速衰落。此后,匈人逐渐融入了欧洲各民族之中。西迁的匈奴人在漫长的迁徙之路上,不断与西域、欧洲的一些民族融合,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他们的血脉以各种方式在不同民族中延续着,对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是就地异化。在匈奴汗国灭亡之后,大部分部族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他们与鲜卑等游牧民族融合,成为了这些民族的一部分。例如,鲜卑族中著名的拓跋部、宇文部、贺兰部就是过去的匈奴族,后来鲜卑化了。这些匈奴人在融入其他民族后,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征,成为了其他民族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匈奴人因为各种原因(如战争、自然灾害等)而流散到各地,他们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或族群。这些匈奴人的后代也广泛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各个地区。
据历史记载,匈奴大概从公元前3世纪就开始在北方草原上崭露头角了,他们骑着骏马,挥舞着弯刀,与中原王朝进行了无数次的交锋与融合。一直到了公元5世纪左右,匈奴才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虽然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消失了,但他们的血脉和文化却深深地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所以,要说匈奴存在了多少年,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
参考网络资料,一并致谢!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