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10周年。10年来,这一世纪工程将长江之水源源不断输往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765亿立方米,为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水源,筑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具的繁荣幸福水路。
南水“解北渴”,筑就保障水安全的生命线。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长期以来,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群众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南水北调工程通水10年来,奔流不息的南水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跃升为多个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在供水量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100亿立方米,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障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在饮水安全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综合水质保护措施,工程水质长期持续稳定达标,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中线丹江口水库和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及以上,南水让众多千万北方人告别了祖辈世世代代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南方“活水来”,绘就复苏水生态的风景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十年间,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南水北调工程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实施了生态补水,补水量累计超过118亿立方米,初步实现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让北方众多河湖重焕新颜,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在北京,包括母亲河永定河在内的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地下水水位连续9年回升;在山东,曾经被称为“酱油湖”的南四湖,焕然一新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引来“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重返“定居”;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全线水流贯通,重新焕发生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让曾经干涸的河、渠、淀、湿地,重现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水美风景。
水运“利万物”,铺就发展水经济的黄金线。水资源既是农业经济的命脉,也是工业、服务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据统计,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地区承载着全国39%的耕地,35%的GDP,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左右,呈现出水资源占有量和经济发展严重不对应的局面。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工程不断助力受水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按照2023年万元GDP(地区生产总值)用水46.9立方米计算,工程累计超767亿立方米调水量相当于有力支撑了北方地区超16万亿元GDP的增长。在河南宝丰,南水酿出更香的小米醋,让当地乡村全面振兴有了“发展水”;在河北沧州,激荡的大运河串联起文旅、研学等新业态,“大运河文化”招牌越擦越亮;在山东济宁,京杭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877公里,实现了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南水北调工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实施和沿线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