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里三公”的说法,作为“老合肥人”我想大家都不会特别陌生。在合肥城东、肥东不到一公里的范围之内埋葬者三位先贤,即葬于今合肥市瑶海区大兴集(原属肥东县境内)塔陵园。分别为北宋名臣包孝肃公包拯、明代理学名臣蔡文毅公蔡悉、清代洋务运动及淮军领袖李文忠公李鸿章。
包公(包拯)和李公(李鸿章)二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然而同属三公之一的蔡悉则“鲜有人知”。三公全是肥东县人,包公出生在今包公镇小包村、蔡悉出生在今梁园镇蔡家岗、李鸿章出生在磨店乡。
为何“一里三公”唯独蔡悉“默默无闻”呢?一直以来,“一里葬三公”有两种说法。最开始官方记载的“一里三公”墓主分别是包拯、
张德胜
、李鸿章,但在之后也有人对
张德胜
存疑,认为其中一公不是张德胜,而是明朝理学名臣蔡悉。直到
1973年发掘包公墓时发现一块墓志铭的记载,才证明了旁边埋着的是蔡悉的墓。
蔡悉,字士备,号肖谦,谥文毅,嘉靖三十七年应乡试中举。三十八年中进士。嘉靖三十九年授武陵司,充湖广乡试同考官,以廉明著称,受到士林推重。嘉靖四十一年随庐山先生赴武昌讲学。四十二年初,署常德推官。在任期间,蔡悉“积谷备赈,筑清平门外六堤以免水患”。蔡悉一生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曾在湖广、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任官,为官五十年,可谓是“三朝元老”。
蔡悉除了仕途政绩卓著外,还以“理学名臣”“理学名流”以学者的身份闻名于民间。特别是在理学方面的成就,是蔡悉一生中的闪光点。史籍上记载着,蔡悉所编著的书主要有:《书时彝训》一卷、《程子大学定本》一卷、《大学正宗堂经解》《古本大学解》《大学经传注》二卷、《大学注》一卷、《肃帝敬一箴解》《高皇帝大学实录》《大学语录》一卷、《大明儒学宪章记》四卷等等。为弘扬中华传统儒教做出了巨大贡献,使程朱理学得到发扬光大。后人公认在庐州三公之中,蔡文毅公的学识才华当列三公之首。
旧时期合肥蔡氏家族有这样的风俗,每当过年的时候通用一副对联,“江北儒林第,淮西理学家”。此俗,如今现已不多见。
据记载:
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税课司舍,也就是蔡文毅公祠。按照《嘉庆合肥县志·祠祀记》记载:
坐落于合肥东门大街,今淮河路步行街北面,约在十字街之东200米处(经考证为现今逍遥津小学的位置)。
后历经战乱沧桑该祠后毁于人为拆除。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