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印之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据印度人自己的报道宣称,中国军队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深入印度东北边境特区两百英里,首都新德里大震。
当时新德里各界都开始了紧急动员,尼赫鲁甚至要求国会议员要在一个星期之内迅速学会如何使用步枪,以备中国人打过来的时候进行抵抗……
正当美军向印度洋增兵、英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窜下跳之际,中国突然宣布单方面停火,并主动后撤40华里。
一时间,举世为之哗然!
谁也没见过战胜国这么谦让的,打胜了不乘胜前进,反而主动后退。这是什么道理?
不光外国人想不明白,我们国内也有不少人想不明白。为啥呢?这不白让印度人捡便宜了。
59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解释。直到90年代,一位军分区副司令重走西北边防线,察看了当年与印军作战的地段,这位将军在其回忆录中不胜感慨,再度提起当年主动后撤的事,说出了其中不为人知的秘辛。
一、后勤因素
重走边防的这位副司令员叫李春,当年战争爆发时,他所在的林芝军区分是东线战事的主战场。
经历过那场高原战争的李春,90年代再度到新疆、西疆边防线,尤其是来到后勤设施越发完善的加勒万河谷地带后,发出感叹,如果当年我们有这样的条件,也不至于后退。
据李副司令的回忆,当年他们在东线,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狂追,一个连打败印军一千多人。越往南打,印度人越是心惊肉跳。
跳什么?印度人认为中国人有魔法。中国人的进攻路线上并没有公路,后勤物资运不上来,可是中国人却一直在追,他们不会饿肚子吗?肯定是施了魔法,不吃不喝也能狂追猛打。
实际上哪有魔法,我军的后勤是怎么解决的?都是靠人民群众牵着牦牛,一点一点往前线运。当时家家户户都出人,有一户老百姓家有个十三岁的孩子,那个孩子天生力大无穷,可以背起一百五十斤的东西。边防战士们见了他,都爱怜地拍拍他的肩膀,称赞他是好样的。有一户叫扎西的藏民,每次往前线运粮食,都带着年仅四岁的儿子上前线,这位可敬可爱的四岁小男孩每次都背八斤重的罐头,跟着爸爸翻越高山往前线送东西。
尤其是弹药,消耗得非常快,老乡们翻山越岭送到前线的迫击炮弹,五十个人运来的弹,几分钟就打光了。老乡还没走,当场看见这种场景,心里不知道是啥感觉。
啥感觉?这就是现代战争对原始后勤运输模式的心灵暴击。
当时的指战员们都知道,我们的后勤方式,根本支撑不了持久战。
现在回顾一下当时我们发起战争的时间,其实就是被后勤条件决定的。
西藏南部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夏天水汽大,经常下暴雨。李春后来重走疆藏,仍然能看到连续十几里的路面塌方,90年代的公路已经有一定改善,仍然这样,可见60年代有多差。到了冬天,又会连续大雪封山,而且时间特别长。所以,全年只有10月到11月这2个月的最佳窗口,雨也不多雪也不多,我们能把后勤物资往前运。
李春在回忆录里提到另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