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你一定是有故事的人
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初冬时节,在通往长白山白云寺的山路上,一个身材瘦削的少年正在踽踽独行。
如果,碰巧此时少年偶遇的路人中,有人拥有独特的识人眼光和通晓未来的本领,能够看出这个少年将来不仅出人头地,还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并为之不断付出努力,那这个少年必定会被人们另眼相看,受到极大的尊重与推崇。
可是,现实显然并非如此,很多人拥有的都是平常的、甚至平庸世俗的眼光,所以这少年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除了目光更清澈、眼神更锐利、走路的步伐更坚定之外,他和这个年纪的其他少年并没有多大区别。
正因为如此,当他步入白云寺那宽阔而华美的庭院,向知客僧说明来意时,知客僧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热情,而只是像接待其他贫寒学子一样,把他领到靠近东墙的一间写有“雨轩”的僧舍,朝里一努嘴:“以后你就住这里!”
少年点点头,兴致勃勃地刚想把肩上沉重的书箱取下,却听到肚子里传来一阵肠鸣之声,他不由有些羞涩地问道:“请问,这里可有吃的?”
他从大清早就开始赶路,一路之上没有吃过东西,现在天已过午,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你可有钱?”小和尚问得很直白,看着少年已经磨得露出线头的风帽,目光像身边的寒风一样冰冷。
“没有。”少年摇摇头。
“那你以后可愿意在寺院里参加劳作?”小和尚又问道。
“我是来读书的……”少年回答得有些犹豫,他一心读书,没想过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别的事情上。
“不劳动者不得食!”小和尚好像早就知道少年的回答似的,冷冷地抛下这一句后转身走了。
少年愣了一下,虽然肚子仍然饿得咕咕叫,可是他突然就淡淡地笑了,觉得这僧人说得好有道理啊!
“扑哧!”身后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少年看过去,只见在长长的大通铺和书桌中间的过道上,一个略显飘摇的身影晃了过来。
这人之所以让人觉得飘摇,是因为他的个子实在很高,比少年足足高出一个头,身材瘦削,长长的棉袍套在他身上未免就显得有些飘摇。
“我来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说的!”大高个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好像这是一件轻松又开心的事,“我这里还有半张饼,你吃吗?”他的声音听起来颇为憨厚。
少年摇摇头,看这大高个的样子并不比自己富裕多少:“不用,我吃了你就没的吃了!”
“没事,我中午已经吃过了。”大高个很热情,不由分说把饼塞到少年手里,“饿一顿半顿的没事!”
“哦。”少年实在太饿了,于是接过饼,然后把书箱从肩上取下来放在墙边,开始一口一口咬着手中的饼。
半张饼实在没多大,似乎两三口就能吞下肚去,可是少年却吃得很慢,一口一口慢慢咀嚼着,好像每一口都挺珍贵。
“我叫肖宇,你叫什么?”大高个很热情,问道。
少年的眼神闪了一下,不由想起离家前和朱家兄弟的不愉快,犹豫了一下才说道:“我现在叫朱说。”
“为什么说现在叫朱说,你明天就不叫朱说了吗?”肖宇莫名其妙地笑道。
“咳咳咳…”少年突然咳起来,眼睛里还迸出些泪水,两眼微微发红。
“我就这么一问,你别太在意啊!”肖宇看此情景,连忙说道,“别人都说我口无遮拦,你可千万别介意!”
朱说摇摇头,呜呜哝哝地问道:“有水吗?”
“有,有!”肖宇连声答应着,走回自己铺位旁边,给朱说端了半碗水过来,递给朱说后仍然好奇地问道:“你还没告诉我,你明天还叫朱说吗?”虽然刚才明明有些歉意,可还是很快又恢复了好奇心。
朱说用水顺下嘴里的饼,点了点头:“嗯。”
“那你什么时候就不叫朱说了?”肖宇问道
朱说没回答,而是看着肖宇问道,“你去拜访过广达方丈没有?他给你布置下什么功课了?”
来此地之前,朱说就听人们说这里的广达方丈学问广博,对前来请教的学子很好,但同时也要求严格,给学子们留的功课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他看肖宇对自己太过好奇,所以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听到朱说这么问,肖宇转身就走:“我差点儿忘了,我的文章还没写完呢!”向自己的铺位走去。
朱说不由咧咧嘴,却听到肖宇很大声地说道:“朱说,你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哪天你想讲了一定要讲给我听!”
“想得美!”朱说撇撇嘴,心中暗想,“这件事我再也不想提了!”
看着放在墙边的书箱,那是唯一还带着家中痕迹的东西,再看看那淡青色的墙壁,朱说突然觉得家已经十分遥远,家里发生的事也完全抛在了九霄云外。
现在,他只想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