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男儿郎,却偏爱女红,这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不免引人争议,有人说他“娘娘腔”,有人说他是“最会织毛衣的男人”。
可是不管人们如何非议,他选择认真的织好自己的毛衣。
后来他把一件毛衣卖到了8990元的“天价”,并且靠着织毛衣两登央视,年入500万元,他的毛衣有何神奇之处呢?
逆流而上的创业路
2008年,大学毕业的潘锐彬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份日语翻译的工作。这份工作待遇优厚,前景光明,父母对此也十分满意。
但是,潘锐彬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的手工毛衣。每次回家,看到母亲闲置的织针和毛线,他都感到一阵心痛。
经过两年的思考和准备,2010年,24岁的潘锐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工作,回乡创业做手工毛衣。
这个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父母经历过手工毛衣由盛转衰的过程,深知重振这个产业有多难。他们担心儿子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希望他能安心做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潘锐彬坚持己见。他认为,手工毛衣虽然暂时没落,但并非没有市场。他注册了一家网店,把自己织的几条围巾挂上去卖。
没想到,销路还不错。这让潘锐彬看到了希望:也许,互联网能成为手工毛衣产业的救命稻草。
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潘锐彬辞去了外企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招工难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
很多阿姨的手艺已经生疏,需要重新培训。而年轻人又对这门手艺缺乏兴趣,觉得织毛衣是"老土"的工作。
潘锐彬只好让阿姨们先试织一批,但这些毛衣无法卖出,却要消耗不少成本。
售后服务也让潘锐彬焦头烂额。由于是手工定制,每件毛衣都需要根据客户的身材数据来设计制作。
如果客户不满意,就要不断修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有时一批毛衣要修改十几天,生产效率大受影响。
潘锐彬常常忙得连觉都睡不好,但订单依然完成得不尽如人意。
2013年到2014年,潘锐彬的事业陷入低谷。
生意惨淡,收入锐减,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我们的毛衣真的有问题?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
潘锐彬回忆道,那段时间他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父母看到他这样,更是心疼不已,劝他放弃回去找份稳定工作。
可这可是他年幼时便有的向往,他不想这样就放弃。
童年记忆里的温暖
从小,他就看着母亲和邻居阿姨们一起织毛衣。那时候,手工毛衣产业在当地十分兴盛,很多妇女都以此为业。
每天放学后,潘锐彬都会看到母亲和阿姨们围坐在一起,手中的毛线和织针飞快地舞动,不一会儿就能织出一件漂亮的毛衣。
耳濡目染之下,6岁的潘锐彬就对织毛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缠着母亲教他织毛衣,母亲也很乐意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儿子。
起初,潘锐彬只能织一些简单的花样,但他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掌握了更复杂的织法。到了10岁时,他已经可以和母亲、阿姨们一起织毛衣了。
每天放学回家,潘锐彬都会帮母亲织一会儿毛衣。他喜欢看着毛线在自己手中慢慢变成一件漂亮的衣服,那种成就感让他着迷。
织毛衣不仅能赚钱,更是一种充满爱意的表达。母亲亲手织的毛衣,穿在身上格外温暖。潘锐彬还记得,每到冬天,母亲都会给他织一件新毛衣。
那些毛衣不仅保暖,还有着独特的花纹和图案,是母亲对他的爱的体现。这份温暖,深深印在了潘锐彬的记忆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机器织毛衣逐渐普及,手工毛衣开始式微。潘锐彬上初中时,家乡的手工毛衣产业已经大不如前了。
到他上高中时,很多阿姨都改行做其他工作了。等潘锐彬大学毕业时,母亲和阿姨们已经几乎没什么生意可做了。
看着这门曾经兴盛一时的手艺慢慢消失,潘锐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常常想起小时候,母亲和阿姨们围坐在一起织毛衣的场景,那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他无比怀念。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不能让它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转型升级寻突破
带着这份信念,在事业低谷期,潘锐彬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他发现自己网店最大的问题是:
照片拍得太丑。
原来,他一直专注于毛衣的质量,却忽视了产品展示的重要性。解决这个问题后,生意有了明显起色。
这让潘锐彬意识到,要把传统手艺和现代营销结合起来。
从那以后,潘锐彬开始不断学习。他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网店经营知识,和同行交流经验。他的足迹遍布深圳、广州、上海、杭州等地,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
每次学习回来,他都会把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经营策略。
除了经营方面的学习,潘锐彬还努力提升产品设计。他经常浏览时尚网站,观察国际大品牌的服装,学习它们的配色和花纹。
然后,他会思考如何用手工技艺实现这些设计,并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他开始尝试各种新颖的花样和款式,力求让手工毛衣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很多人一提到手工毛衣,还是会觉得很'土'。"潘锐彬说,"手工这个卖点,不足以让人第一眼就喜欢,能吸引眼球的要点是好看。"
为此,他精心设计每件毛衣,力求既时尚又保留手工的温度。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越来越多的顾客被他设计的毛衣吸引,订单量逐渐增加。
2018年,潘锐彬敏锐地察觉到短视频的兴起,他决定尝试进军这个领域。他在抖音上发布了一些手工织毛衣的视频,展示自己的织毛衣技艺。
没想到,这些视频大受欢迎。特别是一条"用面条织毛衣"的创意视频,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很多人留言说:"让我想起小时候穿妈妈织的毛衣的日子。"
这些留言让潘锐彬深受鼓舞,他意识到,手工毛衣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承载着人们对温暖和亲情的回忆。
凭借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手艺,潘锐彬在抖音上收获了大量粉丝。他的两个账号粉丝数分别达到166万和103万。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店老板,潘锐彬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他开始在视频中不仅展示成品,还教授织毛衣的技巧,分享一些有趣的织毛衣小知识。
这种互动式的内容,让更多人对手工毛衣产生了兴趣。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虽然事业有成,但潘锐彬并没有忘记初心。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这门手艺,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手工毛衣的制作中来。
经过深思熟虑,潘锐彬决定回到家乡,招募当地妇女一起制作手工毛衣。
他先后招募了50多位家乡阿姨,其中既有当年和潘锐彬母亲一起工作的老员工,也有新招募的成员。
这些阿姨们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织毛衣,既不耽误生活,又能赚到钱。
潘锐彬为这些阿姨们提供培训,教她们如何织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毛衣。他还鼓励阿姨们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花样。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手工毛衣的魅力,潘锐彬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节目。2019年3月,他受邀参加央视《开门大吉》节目。
在节目中,他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和手艺,并说:"织毛衣这件事,是不分男女的。任何一件事,只要你喜欢,就应该用心去做,然后认真做到最好。"
这番话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也让更多人对手工毛衣产生了兴趣。
除了线上销售,潘锐彬还尝试将手工毛衣与其他产业结合。他与一些文创企业合作,将手工毛衣元素融入到各种文创产品中,如毛衣图案的手机壳、笔记本等。
潘锐彬还开始关注环保议题。他尝试使用可回收材料制作毛衣,并在社交媒体上倡导可持续时尚理念。
潘锐彬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之路。他没有固守传统,而是勇于创新,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手段,让古老的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资料:
小伙辞工作织毛衣 网友:想起小时候“妈妈牌”毛衣——扬子晚报
火了!大男孩辞去翻译工作织毛衣,网友:想起小时候妈妈牌毛衣——新华报业网
80后小伙辞职创业织毛衣走红 网友:让我想起“妈妈牌”毛衣——中国青年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