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车险这一大市场也成为车险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新能源汽车的高出险率与高赔付率问题,也令保险公司十分头疼,甚至也让部分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闭门谢客”。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一则关于个别保险公司拒保新能源出租车商业险的消息引发了行业热议。该消息称,有群众反映某保险公司对其公司新能源出租车只承保交强险,不承保商业险,导致公司部分车辆无法购买商业险。基于此,监管部门开始核查,并给出了处理结果。
约谈公司、通报问题、实地走访调查,最终该公司成功购买商业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个例,新能源汽车投保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即使监管鼓励险企对新能源出租车商业险做到“愿保尽保”,但在巨大的风险面前,很多险企依旧望而却步。
拒保引热议
从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消息看,甘肃省广河县群众马先生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两家保险公司对其公司新能源出租车只承保交强险,不承保商业险,导致公司部分车辆无法购买商业保险。
收到马先生的留言后,国办督查室经初步核实后,经过层层递推,转交给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甘肃监管局核查办理。经过甘肃监管局核查,这一问题属实存在,为此,监管约谈了甘肃辖内部分财产险公司,通报各公司新能源出租车拒保投诉问题,要求各公司妥善处置,严格落实政策规定,不得拒保新能源出租车交强险、积极承保商业险。
与此同时,临夏监管分局还实地走访了广河县8家财险公司,明确要求各财险机构不得拒绝或拖延承保交强险,对新能源出租车商业险做到“愿保尽保”,不得提高承保门槛或附加承保条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早在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就加急向各财险公司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要求财险公司不得拒保交强险,商业险愿保尽保;大型财险公司要积极承保新能源车商业险,确保实现愿保尽保,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同时,各财险公司还要全面排查整改,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
但在监管千叮万嘱下,仍有个别公司对通知精神落实不到位。
除甘肃地区外,还有地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今年10月份,上海某出租公司的12辆新能源车保险到期,但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承接这些车辆的第三方商业险,从而导致这些车辆被迫停运。
承保两难之困
其实,不仅是新能源出租车会面临被拒保的情况,新能源家用车、新能源营运车等都会遇到买保险时的一些问题,如被拒保、保费增长幅度大、保费过高、投保受限等。分析这些问题的背后,均与新能源汽车高出险率与高赔付率有关。
众所周知,作为绿色经济的一种形式,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环保出行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为此,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0.3%。其中,1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6万辆和15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8%和47.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6%。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带动了新能源车险的发展。然而,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很多险企不敢轻易踏足,即使涉猎其中,有的也是设置高保费,有的则是通过一些门槛主动排除掉一些高风险业务等。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与新能源汽车高昂的赔付成本、高赔付率有直接关系。
据悉,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换电池的成本高,以前碰撞换个保险杆,现在碰撞一下还得换电池包;二是新能源车往往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直接加大了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新能源车充电成本远低于燃油车的加油成本,加上政府补贴推动,越来越多的车主在选择用新能源车加入网约车队伍的同时,却不按运营车辆投保,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保险费率与实际风险的不匹配。
正因新能源车险业务打破了传统车险体系,使保险公司在承保新能源汽车时,面临着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困境,这也直接导致保险公司承保利润下滑、承保意愿不高。
探索风控新路径
新能源车险的问题,不仅险企头疼,消费者也头疼,毕竟,高额的保费也令消费者直呼“承担不起”。
中国银保信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商业车险平均保费为4003元,而燃油车却只有2316元,两者差距近乎一倍。当然,更有甚者,例如,有车主曾抱怨“去年一年未出险,今年选了相同项目,但保费直接涨到了12000元,理由是该车型是网约车热门款”。
保险公司不敢承保、消费者投保无门的情况下又抱怨保费过高,面对此类矛盾,新能源车险该如何发展?
在由A智慧保与新时代保险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上,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原副总经理解保林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厂家已经可以掌握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但这些数据都在汽车厂家手里,单一保险公司向各个汽车厂家要数据很难,而且,新上市的车辆根本没有历史赔付数据,它的车型因子怎么定,缺乏数据支撑。同时,保险的基础数据标准化方面还有欠缺。基于此,他建议只有应用汽车数据,应用汽车已有的技术(例如仿真技术),无论是车险风险管控能力还是理赔时效才能得到快速提升。
此外,一些险企也在努力改善综合成本率偏高的情况,例如,平安产险正在构建新能源专属定价、服务、理赔体系;太保产险新能源车经营力求把握市场规律,通过新模式精进管理,降低新能源车险保单成本率。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财险开始将新能源网约车作为主营业务,支撑这一决策的背后,是现代财险不断升级车险定价模型,推出网约车合作直修模式,探索新能源服务主导权等工作。
或许,随着新能源车险市场越来越成熟,“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新能源车险将有所改变。
本文源自:A智慧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