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湘江战役,林彪、聂荣臻、罗荣桓拔枪战斗,为何博古要拔枪自杀?

0
分享至

战争中,主帅单挑,是明清小说的演义。不论古今,主帅都不能轻易地冲锋在前。主帅一旦发生意外,那整个战局都会急转直下。特别是在热兵器时代,更不存在力敌万人的战神。可是,在1934年的湘江战役中,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博古等人却纷纷拔枪,有的要杀敌,有的要自杀,这是为什么?



图|蒋介石

从1931年开始,蒋介石组织的围剿行动,每次都是大兵压境,兵力对比通常为十比一,红军无论胜败,都没有对红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红军反而是通过战斗积累了经验、鼓舞了士气、动员了群众,出现了越战越勇、越打越多、越剿越好的局面。湘江战役兵力对比也不过是五比一,红军为什么会损失过半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湘江战役的前前后后,用以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一、1927年蒋介石就想消灭共产党,但直到1930年底才处理完“家事”

1911年年底,辛亥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第二年年初,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清朝之所以迅速灭亡,一方面是其自身腐朽没落,另一方面是清朝新军的临阵倒戈。



图|孙中山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武力统一固然费时费力,和平建国却也为日后的混战埋下了伏笔。先是第一任总统孙中山与第二任总统袁世凯之间闹得不可开交,护国运动之后又是护法运动,打得不亦乐乎。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接过了接力棒东征、北伐。



图|第一次东征示意图

东征、北伐的部队叫国民革命军,孙中山去世前刚组建,真正成型始于汪精卫和蒋介石,前者是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后者是北伐军总司令。最初,国民革命军共有八个军,第一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就是蒋校长的黄埔学生军,最开始由蒋介石亲任军长,后来由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任军长,剩下的七个军分属湘军、滇军、粤军、地方民团、桂军。

总而言之,国民革命军就是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反对军阀混战的南方各部队的集合。虽然国民革命军最初只有十万,但是有共产党的加持,战斗力比较强,而且得民心,所以很快就通过东征消灭了陈炯明,这时的部队就扩充到了二十五万左右。



图|陈炯明

接着,又通过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随着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孙中山没费刀兵就当上了大总统,所以只当了三个月。蒋介石轰轰烈烈的北伐,其实双方伤亡也只有几万人。北洋军阀虽然分崩离析、举手投降了,但是很多军阀不是被打服了,有的易帜只是权衡利弊的结果。所以,蒋介石这个一把手当得并不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好在通过北伐的连续胜利,黄埔军打出了威名,不断有其他部队投降,也有新兵加入,更有黄埔后期的毕业生充任军官。到了1927年底的时候,蒋介石的纯嫡系部队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如果加上次嫡系部队可以号称百万了,而当时全国的部队总数大约有三百万。



图|蒋介石

当时,国民党内部,除了蒋介石的中央系,还有冯玉祥的西北系、阎锡山的晋绥系、李宗仁的新桂系、张学良的东北系,这些算是“一级军区”;至于刘湘的川军、王家烈的贵军、青海的马家军、新疆金树仁的军队,算是“二级军区”,当然还有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军、农民军。

蒋介石想通过削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激起了各地军阀的不满。1929年上半年开始,蒋介石先与李宗仁打了一仗,接着又与冯玉祥打了一仗,最后又与阎锡山打了一仗。蒋介石通过政治运作、金钱拉拢、势力划分、感情沟通等各种手段配合军事行动,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最终取得了三战全胜的战绩,在1930年基本统一了党内的部队。



图|红军油画

红军在1927到1930年间,利用军阀混战的空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到1930年的时候,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已经有二十来个。蒋介石处理完“家事”,就集中兵力开始对共产党建立的红色根据地进行全面围剿。但收效不大,红军越打越多。到了1933年的时候,红军总兵力大约达到了三十万,主要有红一方面军十三万,红二方面军二万,红四方面军十万,其他各部人数较少。

红军原计划是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扩编为四个方面军,但1930年第一、第三军团会师时,总人数加一起才三万,于是第三军团前委书记彭德怀主动提出不再组建第三方面军,而是与第一军团一起合成第一方面军,相当于是彭德怀部队主动并入了朱毛部队。

二、湘江战役是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的延续,也是李德、博古错误的军事指挥的延续

1933年9月,蒋介石抽调一百万部队,对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根据地进行围剿,其中专门用于围剿中央根据地的部队有五十万(围剿张国焘鄂豫皖根据地的有三十万),分东南西北四路,还有空军配合。



图|李德和博古

力量悬殊的实力对比和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使中央根据地遭受巨大损失,根据地范围不断缩小,苦战一年之后,红军损失三万多,歼敌只有一万多。

于是,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集中到江西省赣州市的于(雩)都县、瑞金市、石城县等地,开始战略转移,拉开长征序幕。

最初的想法是到湘西找贺龙的第二方面军(当时还叫二、六军团),因为为了减轻中央红军的压力,帮助中央红军顺利转移,贺龙率第二方面军发动了湘西攻势,取得了显著战果。

当时,中央红军下辖两个军委直属纵队,一三五八九五个军团,总计八万六千人,另有一万六千人留守苏区(见陈毅篇)。



图|林彪

左前锋是28岁的林彪率领的第一军团,右前锋是36岁的彭德怀率领的第三军团,这两支部队是主力军;左腰是罗炳辉率领的第九军团,右腰是周昆率领的第八军团,后卫是董振堂率领的第五军团,这三支也是战斗部队。

但中间两万多人的红星、红章两纵队,有大量的非战斗人员,包括党政机关、老人妇女、后勤辎重部队。

部队撤离苏区时,把能带的东西都带上了,包括兵工厂的机器、医院的X光机、印钞机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当然,苏区的斗争生活非常艰苦,这些都是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每一件东西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甚至是用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鲜血换来的,所以舍不得扔。但是时过境迁,到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的话、到什么时候办什么时候的事,只有情怀是不符合实际的。



图|红军

两万多人的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挑夫和新兵,抬着各种东西,根本走不快。而且白天天上有国民党的飞机轰炸,很多时候只能夜间行军。还不敢走大路,只能翻山越岭、缓慢西进。

好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还不是铁板一块,各追击部队各有各的想法,大都想保存实力、保护地盘,所以在穿越前三道封锁线时,战斗不是特别激烈。但即便如此,红军也减少了二万多人,之所以说是减少,因为不仅有战斗减员,也有一些挑夫和新兵逃跑。

根据本人测算,当时红军的行进速度大约是每天十几公里,一个半月之后,才渡过潇水。正常的行军速度大约在每天五十公里左右,而飞夺泸定桥时,速度则是一昼夜一百二十公里。



图|何健

红军渡过潇水后,前面就是湘江,红军被夹在了两水之间。中央军、湘军从北向南,桂军从南向北,贵军、粤军陈兵边界,堵住西北和东南。国民党追剿军总司令,正是第五次围剿的西路军总司令何健

何健是湖南省主席,早年就仇视农民运动、仇视共产党和红军,就是他杀害了毛泽东的妻子、毛岸英和毛岸青的母亲杨开慧。此次,何健既是奉命行事,也是发自内心地想剿灭红军,更怕红军杀入湖南,所以非常卖力,出动了湘军的全部主力部队。

但此时的国民党军还是貌合神离,首先是蒋介石遥控中央军,为了让湘军、桂军与红军硬碰硬,故意让薛岳周浑元率领的嫡系部队放慢行程。



图|白崇禧

白崇禧见此情形,当然也不肯吃亏,立即把南北布防的桂军调整为东西布防。这样就把湘江防线让出了一大块,既可以避免与红军硬碰硬,又可以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广西。而顺着湘江南北走向死守,一旦红军进入广西,蒋介石的中央军很可能尾随而至,自己的老巢就会不保。

至于何健,他是比较积极的,如果中央军能够守住北线,他愿意南移,但中央军有蒋介石撑腰,不听他这个总司令的调遣,那何健也只能以守卫湖南为首选了。

三、湘江的惨痛代价,在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阵地防御战

这样一来,在广西省桂林市,从全州县到兴安县,五十多公里的湘江就没有多少敌军了。如果此时红军快速渡过湘江,不会遇到顽强抵抗。但是负重前行的中央纵队迟迟赶不过来,先头部队只能固守湘江。而此时,蒋介石也反应了过来,急令湘军南下、桂军北上。



图|各路大军围剿红军

此时林彪率第一军团北上,堵住全州的湘军;彭德怀率第三军团南下,在界首渡口堵住北上的桂军。也就是说左右前锋互换了一下位置,开辟出了从全州到界首一条三十公里的湘江绿色通道。

当时中央纵队离湘江还有七十公里,急行军一天一夜就能到,正常行军一天半,可实际上用了三天,渡河又用了一天,因此红一、红三军团必须坚守阵地四天。否则,前后都是水、南北都是山,中央纵队就会在这个狭长地带被包围。

当时红一军团与湘军的四个师激战于全州。红一军团是以井冈山朱毛之师为班底组建的,最开始有三个军,长征时只有三个师,其实在全州的只有一个师加一个团,其他部队在后方配合第五军团抵挡追兵。



图|年轻时期的林彪

一个师加一个团,面对的是四个师的湘军主力部队,而且还有空中支援和大炮加持。据作者分析对比,当时红军一个师大约有六七千人,加上一个团最多也不过万,敌军一个师大约有一万两千人,也就是说林彪应该是以一万人抵挡五万敌军。

不仅实力不如人,而且地形还不利于防守。再加上红军本来擅长的就是游击战,现在却不得不坚守阵地硬碰硬。还有就是红军枪支弹药不充足,阵地战是消耗战,越打越穷,只有歼灭战才能清理战场、补充枪弹。在各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打不过是正常的,就是看能挺多长时间,就是拿鲜血和生命换取渡江的时间。战斗打到白热化,敌军距离指挥部只有四十米,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都拔出了手枪准备战斗。



图|青年时期的彭德怀

彭德怀的第三军团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三军团也是两线作战,有近一半的兵力在新圩(),一多半在界首渡口。界首战况非常紧急,曾经一度桂军离彭德怀的指挥部只有一百米。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反复冲杀,红军伤亡非常大。

红一、红三军团是主力作战部队,至于红八、红九军团的战斗力就差了一些,大约有一半的士兵干脆没有枪,这两个军团原本各有两个师,穿过敌人三道封锁线后,由于战斗和非战斗减员,两个军团就只有各一个师了。



图|中央红军计划四路强渡湘江示意图

而且,也打破了最初的左腰、右腰布局,八、九军团南下,牵制桂军。待到中央决定西进强渡湘江时,他们已经深入重地,成了渡江路途最远的部队。他们从湘南转战桂北,不时遇到敌人的中央军和桂军,有时甚至与敌人交织在一起。

特别是第八军团,在长征前刚刚组建,队伍大多是新兵。当时的急行军特别疲劳,有走着睡的,也有路边打呼噜的,还有站着睡的,有掉队的,也有迷路的。红军部队战线很长,桂军部队也分散成了许多股,有时甚至敌我交融,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也拔出手枪,与战士们一起战斗。

四、只有一半红军渡过了湘江,群众掩埋尸体用了三天

红一、红三军团最开始控制的三十公里湘江,有四个渡口,但战斗从11月27日打到12月1日,两个军团已经伤亡过半,濒临崩溃边缘,阵地范围内也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渡口。



图|最后的凤凰嘴渡口

大多数情况下,一支部队损失超过百分之三十,就有可能全线溃败,像红军这样打到最后一兵一卒的队伍实属罕见,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信仰,红军才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非要打个你死我活。若是没有信心,那就会像其他军阀部队一样,打不过就投降,部队重组一下而已。

当时,红一、红三军团和两个中央纵队已经过了湘江,在江之西侧,红八、红九、红五军团在江东。

红九军团先到先渡江,后面桂军紧追不放,恰好红八军团赶到,抵挡住了追兵。此处的江面有一百多米,江水比较浅,士兵可以涉水而过,但天上飞机狂轰乱炸,给红九、红八军团造成了很大伤亡。



图|国民党飞机轰炸

特别是红八军团,损失更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过江更晚,敌军追兵更多,已经没有别的部队打掩护了,只能自己分兵掩护。另一方面这支部队新兵多,缺少战斗和自保经验,成群地暴露在敌机下,成片地倒在敌军的扫射中。当时近在咫尺,简直就是血腥屠杀。

湘江战役,红一、红三军团损失过半,红八、红九军团损失超过七成,负责断后的红五军团损失应在八成。红五军团下辖十三师和三十四师,这两个师的战斗力都非常强。十三师跟着军部一起过了湘江,和红九军团渡江是同一个时间段,虽然有敌机轰炸,但还没有红八军团那么惨烈。

三十四师完成最后的护卫任务时,已经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三十四师所到之处,不时遭遇强敌,而且缺衣少食,严寒的冬天,在山岭间穿行,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部队不断减员,有的是战斗牺牲,有的是重伤走不动,有的是迷路了。



图|陈树湘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三十四师不断急速减员,从六千到四千,从四千到二百,直到最后全军覆没。年仅二十九岁的师长陈树湘,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自己从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此外,红三军团的第十八团也因阻击敌人而全军覆没。

三十四师和十八团,都是遭到了桂军的毒手。其实,桂军本想避开红军的锋芒,但又要做出服从蒋介石命令的姿态,于是采取了一个送客的打法。估算了红军的位置,追着红军后屁股打,让红军尽快渡过湘江、离开广西。可是红军的慢动作超出了白崇禧的想象,本想送客的桂军把红军的前沿、腰眼和后卫打了一个遍。

大军团作战,一旦开弓有时就难以回头,给彭德怀造成威胁的是桂军,押送陈树湘的也是桂军,冲击第八军团的还是桂军,桂军着实充当了湘江战役的国军主力。



图|湘江战役纪念馆

湘江战役,五天里,红军共损失了三万八千人。全州到界首,三十公里的湘江,平均不到一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倒下。尸体横陈在山野间,堆积在水湾浅滩处,到处都是军装灰,到处都是鲜血红。据说,当地群众在战后为红军战士掩埋尸体,用了三天。

据分析,国民党部队在湘江战役中的损失应为一万多人,伤亡比还是三比一,与第五次反围剿一致。

五、湘江血的教训,使红军很快找到了革命斗争的正确道路

最后,只有不到三万的红军渡过了湘江。几天后,第八军团整体成建制取消,第九军团取消师级建制。博古自知责任重大,渡江后拔出手枪想要自杀,被聂荣臻及时抢了下来。



图|博古

红军在湘江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本人认为主要是战略意图被敌人看穿,这样敌人就可以在必经之路上,选择有利地形,做好充分准备,形成合围之势。红军渡过湘江后,来到了湖南西南部的通道县,敌军却已经在北面的洪江市等着了。只要你北上湘西,必然重蹈覆辙。

后来,红军经湖南通道转兵到贵州黎平,进而继续西进占领遵义,彻底改变了湘西会师计划,灵活机动地转移,声东击西地作战,让蒋介石晕了头,有劲无处使,有兵不知往哪调。

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终结了博古、李德对红军的错误指挥,是湘江血的教训,使红军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毛泽东的周围。



图|毛泽东

接着,红军四渡赤水,在运动中调动、消灭敌人,取得遵义战役胜利,这是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然后挺进西北,忽又折向西南,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当然,革命的路还很漫长,但前进的路十分光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若尔盖草地无人区,虽然艰苦卓绝,但是一个胜利接着另一个胜利。



图|红军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宁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

只有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走好前行的路。如今,橘子洲头苍翠一片,不远处高楼鳞次栉比,沿江溯源而上,屏山、大坪、凤凰嘴、界首四大渡口平静安宁,只有湘江日夜川流不息。

是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滋养了这片沃土。他们中的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一段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近史阁 incentive-icons
近史阁
回眸历史,记我国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谱写现代中国未来新篇章。
1159文章数 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