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鉴定》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全文并订阅后续更新。“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304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含CLSCI、CSSCI及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AMI综合)143家,非核心期刊50家,集刊101家,英文期刊10家。截止2024年11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105596位作者的319035篇文章,总期数19717期,总字数29.4亿,诚挚邀请您的期刊入驻“北大法宝”,扩大影响,增进传播,服务法治。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采购热线:010-82668266
《中国司法鉴定》2024年第5期要目
【专题研讨:司法鉴定与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程序法机理及方案
张栋、陈修勇(1)
2.人工智能浪潮下司法鉴定的机遇与挑战
张颖(11)
【专题研讨:智能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与鉴定】
3.多模态信息融合在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探索
冯浩、吴何坚、陈丰、刘嘉鲯(18)
4.新能源汽车电子数据第三方取证平台构建探索
魏然、李平凡、万钧冉、赵冬、严永(27)
5.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研究
刘福聚、王辰、陈桂华、夏宁(34)
6.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汽车交通事故鉴定方法与应用
李平飞、牟小军、唐剑军、刘克亮、周鑫、谭正平、朱欣宇(42)
【鉴定综述】
7.血痕时序性研究进展
韦铭菲、吕晓瑜、马秀伟、史俊展、秦豪杰、李凡(50)
8.污水分析法在毒情监测应用中的探讨与展望
李堪、金昊、韩兴、何美欣、杜明荦(59)
【鉴定科学】
9.浅析三带型基因座同一认定似然比的计算策略
海璇隽、黄建春(68)
10.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文书鉴定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刘杰、孙威、陈深树、程良红、徐代化(72)
11.自然场景中小样本人脸图像修复对人脸识别的影响
李胜男、杨梦暄、曾锦华(80)
【鉴定论坛】
12.法医精神病鉴定中的价值取向与伦理问题
唐勇(86)
13.环境公益诉讼中专家陪审员制度检视与完善
周旭(93)
14.电子数据鉴定风险检视
王素、王永全、郭弘、赵子玉(102)
【专题研讨:司法鉴定与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程序法机理及方案
作者:张栋、陈修勇(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以Sora和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刑事司法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司法鉴定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同时也暴露出新的问题。传统以鉴定人和经验为中心的鉴定意见生成模式易受认知偏见影响,而以算法和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模式可有效克服人的认知偏见,由人工智能充当专责检验的鉴定人,鉴定人充当情景管理员,从而增强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并提高司法鉴定效率。要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鉴定领域应用可能存在的诸如“算法黑箱”“算法偏见”等新问题,防止陷入数字时代的“新法定证据主义”。首先,确立“人主机辅”的人机关系,明确鉴定人负有对算法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审查和监管职责。其次,建立数据规范与溯源机制,防止算法模型学习内容的“源头污染”。最后,对于算法的公开与有效审查,一个可行的方案是构建独立的算法审查委员会及算法审查听证程序,以缓解算法公开审查要求与商业利益保护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人工智能;鉴定意见;认知偏见;对质权;算法审查听证
2.人工智能浪潮下司法鉴定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张颖(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内容提要:在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中,人工智能正赋能各个产业,司法鉴定行业也不例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迅速的变革。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将其更好、更规范、更高效地应用于司法鉴定领域,也是行业人士的热议话题。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讨论其对传统司法鉴定领域带来的冲击,以及司法机关为了面对和适应这种冲击而作出的政策制度上的改变与创新。其次,从司法鉴定的“四大类”切入,在鉴定技术、辅助程序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给其带来的机遇和助力。最后,从人工智能应用挑战、实战难度等方面入手,深度剖析了司法鉴定可能面对的问题和风险,并对人工智能和司法鉴定的结合提出了总结与展望,充分肯定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人工智能;司法鉴定;机遇;挑战
【专题研讨:智能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与鉴定】
3.多模态信息融合在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冯浩、吴何坚、陈丰、刘嘉鲯(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上海市公安局智能网联汽车交通安全研究重点实验室)
内容提要: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调查受到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首先,从交通事故鉴定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普遍存在的多源异构信息,从典型信息的执行标准、功能认证、车型范围、存储位置和获取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取证规则和鉴定意见的证据要求,对智能网联汽车事故的典型信息进行溯源分析和证据力分析。再次,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事故调查目的和鉴定需求,结合其多源异构特点,提出多模态信息校验和融合。最后,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调查方法和事故鉴定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鉴定;多模态信息融合
4.新能源汽车电子数据第三方取证平台构建探索
作者:魏然、李平凡、万钧冉、赵冬、严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邮电大学,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新能源汽车意外加速或动力中断、起火等事故新特征、新特点,已成为事故调查取证和责任认定的新难题和新挑战。针对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取证现状问题,基于远程数据的事故调查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建设新能源汽车电子数据第三方取证平台的构想、方案和建议,旨在为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取证及处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交通事故;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车载电子数据;第三方取证平台
5.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研究
作者:刘福聚、王辰、陈桂华、夏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以智能网联汽车高速追尾典型事故为例,针对事故过程及事故原因分析所需采集的数据信息,对现有汽车数据信息记录要求进行了综合评述。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现状,分析七起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回顾了交通事故研究机构及其对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的研究能力,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数据公开情况。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仍面临挑战、传感器感知数据记录标准缺失及国内公开交通事故数据信息较少的现状,提出了建设跨专业领域事故研究机构的设想。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追尾事故;传感器感知技术
6.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汽车交通事故鉴定方法与应用
作者:李平飞、牟小军、唐剑军、刘克亮、周鑫、谭正平、朱欣宇(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西华交通司法鉴定中心,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四川西华交通司法鉴定中心,四川西华交通司法鉴定中心,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西华交通司法鉴定中心,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快速增长。智能汽车较传统汽车的交通事故鉴定更为复杂,给交通事故车辆鉴定及事故调查带来新的挑战。结合交通事故发生的时序进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汽车交通事故鉴定方法。该方法在事故相关资料基础上,综合智能汽车事故过程中记录的多源异构数据分析事故原因及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能。最后以一起典型事故的鉴定,作为智能汽车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的范例开展讨论。
关键词:智能汽车;事故鉴定;数据驱动;多源异构
【鉴定综述】
7.血痕时序性研究进展
作者:韦铭菲、吕晓瑜、马秀伟、史俊展、秦豪杰、李凡(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洛阳东都医院,洛阳市公安局洛龙分局,洛阳市公安局洛龙分局,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内容提要:血痕是案件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信息存储最为丰富的痕迹物证,是破案需要获取的关键物证。刑事技术人员通过对现场遗留血痕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特征的观察分析,能够部分还原出犯罪过程、作案工具等,为缩小侦查范围、分析案情提供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不同组织载体上的血痕会随时间的延长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同时血痕在不同载体上、不同稀释方式及浓度等影响因素中的表现形式不同,故对血痕的检测、血痕与其他体液辨别以及血痕形成时间的预测推断等一直是案件侦破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综述近年来基于直接观察法、生物化学法、光学法、颜色指标量化法等技术对血痕检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法医现场实践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血痕;色差仪;时间推断
8.污水分析法在毒情监测应用中的探讨与展望
作者:李堪、金昊、韩兴、何美欣、杜明荦(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
内容提要:自提出污水分析法至今,其在毒情监测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拓展,在基层实战中发现了一些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共性问题。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对污水样品采集、目标物稳定性、样品前处理、定量分析检测、代谢目标物选择和校正因子计算等全流程中可能引起监测评估结果偏差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污水分析法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污水分析法更好地服务于毒情监测工作,为溯源打击的精准度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污水分析法;毒情监测;禁毒;不确定性;毒情评估
【鉴定科学】
9.浅析三带型基因座同一认定似然比的计算策略
作者:海璇隽、黄建春(龙岩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福建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
内容提要:目的 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三带型基因座同一认定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的不同计算策略。方法 通过忽略三带型基因座、基于人群中不同类型的观测值、基于三带型基因座形成机制推导公式三个模型,对三带型基因座似然比进行计算。结果 得到三个模型六种策略的LR计算方法,并分析其保守性与局限性。结论 根据三体综合征发生机制推导的三带型基因座LR计算公式,可得到较为准确且可用于司法鉴定的LR值。
关键词:法医遗传学;短串联重复序列;三带型;似然比
10.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文书鉴定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作者:刘杰、孙威、陈深树、程良红、徐代化(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
内容提要:目的 针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文件鉴定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从更深层面上开发新的数值算法,实现对OCT数据集进行量化处理,为文书鉴定提供补充证据。方法 采用一套中心波长为905 nm的频域OCT系统对不同的打印墨迹以及手写字迹样本进行原位无损检验,并应用Matlab编程软件开发一套数值算法,对OCT数据集进行一系列的数值分析,除了将计算结果应用于基本的层析成像可视化外,还实现对墨迹-纸张界面的精确识别。此外,基于所建立的三维坐标系计算不同深度方向上的面平均光学强度(surface average intensity,SAI)。结果 通过对比14种字迹样本的SAI剖面曲线,成功区分了不同的打印墨迹以及手写字迹,激光打印墨迹的SAI曲线与颜料墨水笔迹的SAI类似,均存在一个极值,而喷墨打印墨迹和染料墨水笔迹的SAI曲线均较为平滑。结论 基于OCT技术的定量分析,可为文书鉴定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且表征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丰富现有的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文书鉴定;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笔迹检验;篡改(污损)文件检验
11.自然场景中小样本人脸图像修复对人脸识别的影响
作者:李胜男、杨梦暄、曾锦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
内容提要:目的 旨在研究小样本人脸图像的质量及修复方法对人脸识别系统性能的影响,以提升司法鉴定识别效果。方法 研究自然场景中小样本人脸图像修复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影响,小样本人脸图像从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数据库中选取,并采用高斯滤波技术进行处理以模拟真实人脸图像质量。同时,使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不同修复方法对模糊人脸图像进行高清修复,通过统计量化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小样本人脸图像质量和修复方法对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结果 人脸图像修复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小样本人脸图像的清晰度和身份信息视觉辨识度,然而,修复后的人脸图像在人脸识别系统中却产生了负面作用。结论 在人像鉴定中,人脸图像修复技术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中,应谨慎使用。
关键词:人脸图像修复;人脸识别;人像鉴定;小样本人脸
【鉴定论坛】
12.法医精神病鉴定中的价值取向与伦理问题
作者:唐勇(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司法精神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
内容提要:针对法医精神病鉴定实务中常遇两难困境,在回顾梳理法医精神病学科历史脉络基础上,明确有别于临床精神科医师的法医精神病鉴定人角色与责任,并就法医精神病鉴定人价值取向与伦理原则作出初步探讨。在承认法医精神病学基本科学属性前提下,以求真作为第一价值追求,并结合其与法学交叉性质,确立求真亦求善的总体价值取向。将法医精神病鉴定工作全流程置于本专业特有伦理规范体系内,在辩证原则主义分析框架下寻求各种困难情形处置的最优解。
关键词:法医精神病学;司法鉴定;价值取向;伦理
13.环境公益诉讼中专家陪审员制度检视与完善
作者:周旭(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专家陪审员拥有环境权益救济的专业性、公共利益保护的全面性、司法正义实现的综合性等特征。在已有的专家陪审员实践中,相应人员的选任、工作与任职保障均未得到改革者的应有回应,存在法律依据细化不足、选任方式偏离需求、关系协调较为匮乏等问题。结合各国在规范依据、人员选任与结构安排、职责分配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改革者需形成涵盖专家陪审员组织、工作与保障的法律规范体系,并构建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人员选任机制,且从理念与实践上发展不同主体接纳专家陪审员的支持力量。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专家陪审员;随机抽选;审判员;司法智库
14.电子数据鉴定风险检视
作者:王素、王永全、郭弘、赵子玉(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电子数据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证据之王”,其所承载的案件事实可以解决刑事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为最大限度发挥电子数据在案件事实认定中的积极作用,助推电子数据鉴定实现从科学事实认定向法律事实认定的转化,有必要对影响电子数据鉴定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基于危险性分析法,对影响电子数据鉴定质效的鉴定人、鉴定程序与方法、鉴定运行的环境三层面风险致因展开多维度、多因素探析,初步范畴化电子数据鉴定风险的内涵构成,为电子数据鉴定的质量监控研究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电子数据鉴定;风险检视;质量监控
《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由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也是我国惟一的一份全面反映司法鉴定领域科学技术和制度建设等综合内容的国家级刊物,在推进我国司法鉴定学科建设和指导司法鉴定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刊已于2008年入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责任编辑 | 王睿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宋思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