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发小在我家吃住3年,从没有出过一分生活费,我父母却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没想到离开家乡后,发小就和我们家毫无联系,了无音讯。20年后他再回来,已经成了大老板,却不再认识我这个穷发小,甚至同学聚会还要使唤我倒酒。
01
记忆像一条蜿蜒的小河,总在不经意间流淌向那段充满阳光的日子。九十年代的夏天,空气里永远飘荡着槐花特有的清香,蝉鸣声此起彼伏,在斑驳的老墙上跳跃。
那时的我和老陈,就住在城中村里一条安静的巷子中,巷子里的青石板路在日晒雨淋中早已光滑如镜,我们总爱在放学后追逐打闹,书包在背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欢快的小兔子。
老城区的生活节奏很慢,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街巷间穿梭,看着阿婆们摇着蒲扇闲话家常,听着收破烂的吆喝声在天空中回荡。
那时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一块钱能买两根冰棍,我和老陈总是一人一根,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夕阳把巷子染成金黄色。
大家总说我和老陈是天生的一对活宝,自打记事起就形影不离。我家在三楼,他家在二楼,两个单元的楼梯间就是我们最爱玩捉迷藏的地方。
老陈家境不好,家里的十四寸小电视机还是他爸爸从工地上报废的旧货里淘换回来的,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西游记》的热爱。
每个周末,我们都会挤在他家狭小的客厅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孙悟空大闹天宫,有时还会因为争着要当齐天大圣打得不可开交。
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发现铅笔盒不见了,急得直抹眼泪。第二天一早,老陈居然把自己唯一的铅笔盒仔细地分成两半,说要和我一起用。那个已经掉了漆的红色铅笔盒,虽然只是个普通的文具,却成了我儿时最珍贵的回忆。
午饭时间,老陈总是自带一个铝制饭盒,里面不是咸菜就是土豆丝,偶尔能看到一两片青椒。我妈妈总会给我带一些可口的饭菜,每当这时,老陈就会默默地低头吃他的干粮。直到我硬拉着他尝了一口我的午饭,他的眼睛才会重新亮起来,像星星一样闪烁。
那是个闷热的夏夜,蚊子在昏黄的灯光下嗡嗡作响,老陈的父母神色凝重地来到我家。他们说要去广东的东莞打工,亲戚们都推脱不愿照顾老陈,恳请我的父母能否收留他一段时间。
屋子里安静得能听见蚊子的翅膀声,父亲手里的烟一点点燃着,烟灰静静地坠落,像是在为这个困难的决定思考。
最终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出了那句让老陈眼眶瞬间湿润的话:多一个碗,多一双筷子,孩子留下吧。就这样我们家多了一个成员,而我也多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兄弟。
母亲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她把原本堆放杂物的小房间彻底收拾了出来。她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把旧床单改做成窗帘,又从储物间翻出一张折叠床,虽然有些年头了,但被母亲擦洗得一尘不染。母亲总说,再穷的家也要整整齐齐,这样住着才有个家的样子。
入秋的时候,母亲瞒着所有人,偷偷地织了一件深蓝色的毛衣。那时候她刚刚学会织毛衣,针脚还不够均匀,但她说这样厚实,冬天穿着才暖和。当她把毛衣递给老陈的时候,我看见老陈的手在微微发抖,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平日里很少表达感情。但自从老陈住进来,每天晚上他都会准时回家,来检查我们的功课。遇到不会的题目,他会耐心地讲解,有时候讲得认真,烟灰掉在衣服上都浑然不觉。
老陈特别勤奋,不仅学习刻苦,还总是主动帮忙做家务。每次母亲买菜回来,他都会第一个冲下楼,接过沉甸甸的菜篮子,那种珍惜和感恩的心情溢于言表。
02
时光在平淡的生活中悄然流逝,窗外的梧桐树经历了两个春秋,老陈在我家也住了快两年。这期间,他的父母只在春节时打过几通电话,说在广东工作太忙,等站稳脚跟就寄钱回来。
可是等来等去,除了几个断断续续的电话,连一分钱的生活费都没有寄过。电话里的声音渐渐变得陌生,仿佛远在天边。
那段日子我家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父亲原本在国企工作,因为单位改制被迫下岗,好不容易在一家私企找到了新工作,工资却只有从前的一半不到。
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开始接些零工,有时是帮人带孩子,有时是给小餐馆洗碗。她经常天不亮就出门,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
可是当发现老陈的衣服不够暖,袖口和裤脚都磨出了毛边的时候,母亲还是趁父亲抽烟的空档,小声说想给老陈买件新衣服。父亲沉默地掐灭了烟,说自己这个月少抽点烟,省下钱来给孩子添置新衣服。
日子虽然清贫,但老陈却越发懂事。他开始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每天放学后第一个洗碗、扫地,学习更是刻苦。我时常半夜醒来,发现他还在书桌前伏案读书,台灯的光晕中,他瘦小的背影显得格外孤单。
寒假前夕,老陈拿回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那天母亲破例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夹了最大的一块红烧肉放在他碗里。老陈低着头,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饭碗里。
就在我们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的时候,那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四的晚上,老陈的父母打来电话,说在广东站稳了脚跟,开了一家小小的五金店,要接他过去。电话里的声音充满了喜悦,可我却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
消息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我们都没来得及好好道别。那个周末,老陈的父母风风火火地从广东赶回来,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他们说要带老陈去广东读书,那里的学校条件好,机会也多。
临行前的晚上,我们全家陪老陈收拾行李。母亲把给他织的毛衣仔细叠好,又塞了一些他爱吃的糕点。父亲一直在阳台上抽烟,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
第二天一早,老陈就要随父母离开了。他站在楼道里,红着眼圈说:叔叔阿姨,我一定会报答你们的。母亲拍着他的肩膀,说别说这些见外话,有时间就回来看看。
父亲握了握他的手,什么也没说,只是使劲点了点头。看着他们的车子渐渐远去,消失在晨雾中,我忽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最初的两年,老陈还会经常给我们写信。信里说他在广东读了一所不错的学校,父母的五金店也在慢慢做大。母亲每次收到信,都会反复看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起来。
可是渐渐地,信越来越少,最后就断了联系。有时候母亲还会念叨:不知道小陈现在过得怎么样了?父亲总是淡淡地说:人家过得好就行。
我的房间里还留着那个老陈用过的折叠床,母亲说等他回来看我们的时候可以用。可是一年年过去,老陈再也没有回来过。
偶尔整理旧物的时候,看到那些他留下的作业本和课本,上面工整的字迹依稀可见,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些一起奋笔疾书的日子。只是不知道,在遥远的广东,他是否还记得,这里曾有一个将他视如己出的家。
03
岁月如梭,转眼已是二十年后的光景,我在老城区开了一家小百货店,生活虽然平淡,但也算安稳。
那天午后,我正在店里整理货架,忽然听见街道上传来一阵轰鸣声。抬头望去,一辆崭新的黑色奔驰缓缓驶过,隔着深色的玻璃,我依稀看见驾驶座上的身影有几分熟悉。
直到车子停在对面的小区门口,车门打开的一刹那,我才恍然大悟——那是老陈。二十年的时光仿佛一场幻梭,当年那个瘦弱的少年如今西装革履,腰板挺直,举手投足间都是成功人士的气度。
我下意识地抬手想要打招呼,可他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我的小店,便收回目光,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小区。
那一刻,我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中,心里泛起一丝苦涩。邻里间很快传开了消息,说老陈在广东白手起家,如今已是公司的老板,这次回来是要给老家的房子重新装修。街坊邻居你一言我一语,说他如今出手阔绰,光是装修就要花上百万。
听着这些议论,我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当年那个和我同挤一张小书桌做作业的少年。如今他腕上戴的表,怕是就抵得上我这小店一年的收入。
晚上回到家,母亲还在为老陈回来的消息兴奋不已,说要给他做些可口的饭菜。可我没有告诉她今天的偶遇,也没有说老陈看见我时的反应。
消息传得很快,没过几天,初中班主任就组织了一场同学聚会。说是同学聚会,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为老陈接风洗尘。
聚会定在城里最高档的酒店,光是包间的装潢就让人眼花缭乱。老陈是最后到场的,他穿着一身定制西装,手腕上的名表在水晶灯下闪着耀眼的光芒。班上那些混得好的同学立刻围了上去,有说有笑。
我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眼前的一切恍如隔世。二十年前的老陈,和我一起在学校食堂里分享一个便当盒,如今却坐在主位上,跟那些以前瞧不起他的人称兄道弟。
那些混的不好的同学想插句话,都被他巧妙地岔开。我坐在一旁,回想起当年他在我家吃饭时的拘谨模样,不禁觉得物是人非。
酒过三巡,老陈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我这边,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突然,他端起酒杯,提高声调说要敬大家。酒杯空了,他看着我手中的酒瓶,直接喊道:来来来,给老板倒酒。
那一刻,整个包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静静地站起身,拿起酒瓶,走到他面前。
酒倒满了,我轻轻放下酒瓶,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老陈似乎愣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谈笑自若的样子,继续和其他人谈天说地。
我端起面前的酒杯,清冽的白酒入喉,却泛起一股说不出的苦涩。这一刻,我突然明白,有些恩情,不是富贵就能报答的;有些情谊,也不是时间就能抹去的。只是可惜,有人选择了遗忘,有人却始终铭记于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